
【临清头条】总第609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贤话写作】
读写第一课(原创)
与人民共情,与时代共鸣
——由读散文《茶是家乡醇》谈起
文/韩积蕊(山东)
今天早饭后,送孙子、孙女上学回来,沏一杯清茶,手捧一卷书,端坐在客厅的书桌旁,戴上老花镜,静静地,静静地阅读。一篇文章映入眼帘,文章的标题是《茶是家乡醇》原载《人民日报》,作者是段伟。让我们品一品茶的魅力并深切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
文章开篇点题。是这样写的:山为茶骨,雾为茶魂。短短八个字,就勾住了读者的魂,引人入胜,这说明高手开篇,赢在精妙,贵在精准;俗手开篇,败于冗余。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随后交代家乡的茶园,先描写宏观场景,由近及远,天地相连。然后再写一个点——老屋,老屋的方位,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翠竹满崖,树木成林,屋外的风景美不胜收,这时,由景及人,文章的主人公三嫂登场。三嫂背篓上山采茶了,还补写一句,我也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带入读者感觉亲历其境,读起来有滋有味,充满人间烟火气。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写作,这就要求我们一边悦读,一边琢磨,探究作者的为文技巧。
作者采用锥形句式,为文章增添光彩。
一是逐字递减式: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翠竹满崖,树木成林。从九字到五字再到四字,每一个分句的字数越来越少,在数量关系上像一个锥形。
还有逐字递增式,我们再看这句话:采茶、晾茶、炒茶、卖茶,茶香升腾,由此及彼,湾湾相连,随风千万里。从两字到四字,再到五字,也是一种锥形句式。
实际上,我们一般阅读时,总感觉文章写得好,文笔流畅,文采飞扬,殊不知这种写法是作者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名篇中借鉴来的。
从《诗经》到乐府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从来没有一种文学体裁忽视过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除了需要平仄的配合,还少不了句式的辅助,而好的句式,给读者以曼妙的诗意美!
写到这里,我想起40多年前,在师范读书时,刘振龙老师讲的示范课,赏析《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其中的精彩句子还记忆犹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那离人泪呀。一句一景,逐字递增,一景一情,令人惊艳。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之苦的压抑心情。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充分彰显了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凝词炼字的高明之处。刘老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解特别感人,全班同学为之动容,至今笔者念念不忘。
最值得大家欣赏的是,文章的标题极佳。
《茶是家乡醇》,作者为什么舍“香”而用“醇”呢?这就需要联系全文内容、主旨立意来做综合分析。本文表面写茶,实写农人的淳朴、家乡的温暖和祖国的发展。简而言之,写了与茶相关的多层次意蕴。恰恰是这样的“多层次”增加了茶的“厚度”,既然要形容“厚度”,“醇”显然比“香”更适合。由此观之,作者的文化功底真的好深厚。
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效仿的,就是结尾回归标题,结尾这样写的:“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们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茶是家乡醇,家乡茶的味道最真实、最美好、最厚重。所以,“我”对哥嫂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我”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富民政策对家乡、亲人的那份恩情;进而“我”对家乡发展、亲人致富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家乡的茶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韵味,从茶林的茂盛到三嫂采茶的收获,直接体现了家乡茶文化的价值,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茶是家乡的醇,也是家乡的情感和记忆。让我们在美好的茶香里,留下宛如诗意的生命印记。
最后笔者建议在写作实践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写作前先细致梳理故事情节,判断需要隐藏的关键信息。但是隐藏的信息不能影响故事的流畅性。
二是写作时要用伏笔、铺垫、衬托等方式给读者以“提示”,避免关键信息出现时的“突兀感”。这就需要我们先写好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进而升华。
三是关键信息的最终露出。常常通过人物语言、插叙、补叙等方式来体现。
四是文章写完后,一定要反复回读,一定要注意文笔流畅,不能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五是精心琢磨,给文章取一个好题目非常重要。2020年暑假,我在贵阳避暑,撰写了几十篇有关家风家教的小文章,完成后划分篇目,归类定稿,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琢磨了半天,定名为《家教文墨香》,飞回老家后,与市长约谈,2021年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全市公益发行,为千万个家庭教育孩子提供精神食粮。
古语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撰文吟诗,与人民共情,与时代共鸣,才是第一要领。
仅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进一步商榷。
(1836字)
2025.2.26寒冰撰写于卫运河畔
【附录原文与浅析】
茶是家乡醇
作者:段伟
山为茶骨,雾为茶魂。
茶贵春早。清明至谷雨,是家乡云雾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这是连山连水的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林初盛,漫山的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着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插叙补充)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miè)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 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 “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雾锁干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不规则分布在几个山坡山岗上,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一片片小小的葳蕤,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云雾茶,山泉冲泡,汤色透亮,醇厚甘甜。(本段运用五言诗句作为首句,也是文学爱好者应予借鉴的。)
采茶、晾茶、炒茶、卖茶,茶香升腾,由此及彼,湾湾相连,随风千万里。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的学杂费、家庭的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村里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激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浅析:“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说明她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生活的艰辛泯灭不了茶农的勤劳和乐观。)
午饭过后,东边晴空万里,西边一片乌云,衔来一阵雨。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忙着收拾了碗筷,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草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茶草,传来茶草爆响噼啪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让它们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草成条方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在庭院,将做好了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非茶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人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浅析:文章的故事按早、午、晚的时间顺序叙述。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譬如,写景散文大多按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描写。还有朱自清的《春》中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是草、花、风、雨,展现了盼春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几幅图画,组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洁净的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栗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 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接着说:“成片成片肥壮嫩绿的芽子啊!”
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惫。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草大部分卖给了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浅析:本段提到精准扶贫,文章的立意得以升华,赋予新的蕴意,歌颂党的富民政策,让新时代的茶农过上美好的生活。)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对我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们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结尾升华,与标题遥相呼应,赋予新时代的意义,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理论宣讲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纵情笔墨愉悦自我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