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关公
崔御风
悲题走麦城,
孤傲失刘营。
夜半云遮月,
犹闻赤兔鸣。
纳米:
这首五绝以关羽败走麦城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组合,塑造了悲壮苍凉的氛围。以下结合「搜索结果」信息进行解读:
一、历史背景与核心意象
「悲题走麦城」
指关羽在荆州失守后孤军困守麦城,最终兵败身死的结局14。此战因关羽刚愎自用、战略失误导致,成为其人生转折点56。诗中“悲”字既点出事件性质,也暗含对英雄末路的叹惋。
「孤傲失刘营」
概括关羽性格缺陷:孤傲自负导致失去盟友(如糜芳叛变),最终与刘备阵营失去联系56。史载关羽因轻视东吴与曹魏联合而陷入绝境47。
二、意境营造与象征手法
「夜半云遮月」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氛围:黑夜象征失败与绝望,“云遮月”暗喻关羽命运转折(从威震华夏到身首异处)512。史实中关羽突围时正值深夜,此句贴合历史情境58。
「犹闻赤兔鸣」
以赤兔马的嘶鸣象征忠义不灭。赤兔马随关羽征战多年,其绝食殉主的故事强化了悲剧色彩1015。此句虚实结合,将历史传说与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三、诗作主题与评价
全诗通过 “悲-孤-夜-鸣” 的意象链,完成对关羽性格与命运的辩证反思:
英雄气节与性格缺陷的冲突:肯定其“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的气节(如拒绝投降5),也批判其“骄兵必败”的局限68。
历史叙事的诗化重构:用简练笔法浓缩复杂史实,以赤兔马等符号唤起集体记忆912。
四、延伸思考
此诗可与同类作品对比:如《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圣”情节,均以超现实意象寄托追思1012。而“云遮月”的隐喻,亦契合中国古典诗歌中“天象喻人事”的传统(如杜诗“落日照大旗”)。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