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冷雨


梦在远方U%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凤凰之歌,中共党员,1945年1月8日出生,2000年公务员退休,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人,热爱唱歌、朗诵,愿用优美的声音歌颂伟大的党和人民,直到永远。
不敢高声语的汝阳云居禅寺
文/梦在远方
一山门开两山门
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
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赏
上界钟声下界闻
释尊圆融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河南汝阳云居禅寺
位于汝阳县城东南
三十公里处刘店镇的“佛陀山”
佛陀山海拔900米,
属于河南外方山
如果观察外方山的四至范围
你会发现,
外方山整体被
鲁山沙河,伊川伊河,汝阳北汝河三条河流围合成一个
不规则的三角形图案
地跨鲁山、汝州
宝丰,汝阳、嵩县五县市之间
大致分布在伊河以东
北汝河以南
沙河以北,东至豫东平原边缘
汝阳“佛陀山”山口
是“万丈底石崖”深渊
石崖从深深的“底部”拔地而起
坚固,硬朗,壮阔,森然
仰而望之,如斧劈刀砍
“白练般”的底石崖瀑布从云端飞来
万马奔腾,雄伟壮观
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沿着底石崖,崖壁间的人工栈道
婉蜒直上,危乎高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亚于“蜀道之难”
这条人工栈道
曾是当地村民唯一“进出山”之口
今日废弃不用,向东绕行
是为了当地村民的出行安全
栈道尽头,便是“底石崖”崖顶
高峡出平湖
青山崖水库,陡然间映入眼帘
丝丝湿润的凉风吹来
心旷神怡,如临“天界”一般
正南仰望,岘山极顶
海拔1165米,立地拔天
经“武则天过风垭”处
山势陡起,向西北方向起伏推延
王皇顶,尖山,鸡冠山,
鏊子山,白草山
依次错落,气象万千
崖口西侧的北大坡,状如苍龙,
向东俯势而下
佛陀山西北侧,崖头如虎踞
昂头长啸仰天
中间梯状拱形人工石坝,楔入其中
将谷内所有溪流横断阻拦
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巨大的宝镜
在群山环抱之中,
波光粼粼,“星子”闪闪
湖水两岸,绿柳成荫
两侧高山,映入碧蓝色的湖水中
湖光山影,如梦似幻
佛陀山西麓
地界大部分属于汝阳县
沿着水库东岸,绕几个弯
可以看到
“宝相莲花洞,云成无极洞
天香牡丹洞”等天然洞穴
在山石树木丛中
仙气缭绕,若隐若现
继续沿溪前行,大约两公里远
凉水泉峡谷,黑龙潭峡谷
在“孤石”处
二龙戏珠后“浪花飞溅”
涛走云飞,野性收敛,水势平缓
向北与老银洞峡谷泉水“握手言欢”
波光粼粼,奔涌不断
它们是青山崖水库主要水源
水库两侧
土地狭窄,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无闹市喧嚣红尘之染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追逐
黄发垂髫,尽享人伦之欢
在古(孤)石村东侧
绕“之”型山路,曲折盘恒
杂木丛生,避开石岩
行之佛陀山半山腰,豁然开朗
很难想到,山丘林木遮掩之中
竞有这么一处“云居小平原”
整个佛陀山
几乎都是大理石和花冈岩
唯独在佛陀山西侧半山腰处
“造华钟神秀,积土成良田”
倘若你站在佛陀山顶,往下俯瞰
这里犹如盛开在山体之上
“一朵硕大的莲花”
层次分明,错落成瓣
而“云居禅寺”
犹如端坐于莲花之中的一尊大佛
赞襄天地,神秘,肃穆,庄严
由于各种原因
云居禅寺正殿旧址,己荡然无存
现存的明代嘉靖年间“文书石碑”
孑然一身,独立麦田
寺院辖地“四至”,笔画明朗可辨:
东至汝州市寄料
西至汝阳上店侯道
南至汝阳县三屯乡红军营
北至北汝河南岸
另有一米见方的柱脚石
似乎在诉说着
汝阳云居禅寺建筑规模的不同一般
地下出土的“大理石雕佛台”
以及“龙首螭吻”chī wěn
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断碑残片中俯身细看
有字样“林古峯,古密庵”
“密庵”表示:隐密幽静的庵堂
向人们阐释着
汝阳云居禅寺与宋代“丛林巨擘”
“密庵咸杰”禅师(1118-1186)
的“脉系关联”
郑咸杰,祖籍福清市
来自于东南沿海福建
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高僧,
自幼颖悟不凡
受戒为僧后
遍参丛林知识,刻苦钻研
悟道后的郑咸杰
以“密庵”为自己的字号
应邀先后住持浙江衢州西
“乌巨山乾明禅院”
衢州大中祥符禅寺
位于今衢州市迎和路北段
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
今南京灵谷寺
康熙南巡时曾亲自赐匾
常州无锡华藏禅寺
位于无锡市西南九龙湾
江南名寺他走尽
声名远扬丛林间
从此“密庵咸杰”
代替了郑咸杰三个字
在佛教界,德高望远
自成“佛教文化名片”
淳熙四年(1177年)
“密庵咸杰”禅师奉诏住持
临安“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与日本临济宗有师承之缘
淳熙七年(1180年)
奉诏住持临安灵隐禅寺
淳熙十三年(1186)圆寂
年六十九,“僧腊”五十二年
在日本,杭州径山寺
被奉为日本茶道之源
日本现有三座国宝级茶室
其中京都市大德寺
龙光院里的“密庵”
因收藏有中国南宋禅师
密庵咸杰的墨迹《法语·示璋禅人》
而在日本“声闻于天”
这也是他目前在世唯一的墨迹
密庵咸杰至今依然影响着
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流行“密庵席”“密庵床”
放置在茶室中,并量其宽幅,
“装饰,设计”茶道空间
密庵咸杰的再传弟子
“无准师范”(1179-1249)
祖籍梓潼,来自四川
是日本佛教史上
第一位国师“圆尔辨圆”的师父
这些伏脉草蛇,珠丝玛迹
藏头露笔,藕断丝链
与大理石石雕赑屃相映相衬
向后来人述说着汝阳云居禅寺
“龟不见碑,碑不见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神秘莫测的千古遗憾
孤石村村民刘金现师傅
自小生长
在岘山支脉鏊子山,山水之间
得岘山真武祖师之灵气
受云居寺佛教智慧之熏染
木匠,石匠技术,样样拿手
雕刻,塑像手艺,参悟钻研
闲暇巡山
己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可以说与佛陀山的一草一木
血脉相融,息息相关
他制作的岘山崖柏根雕巧夺天工
他雕刻的“大理石佛像”法相华严
据刘师傅和云居寺庙主介绍:
现在的几面庙宇建于2012年
当时为了保护古石村生产耕地
庙宇建址,无法决断
冥冥之中,在睡梦中受佛爷指点
选中了古寺旧址西侧的一处羊圈
奠基开工当天
有灵蛇出没,飞鸟往来盘旋
天降甘霖
彩虹现于村中“孤石”东南
虽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毕竟地僻沟深,初创维艰
所用资金全部来源于香客摹捐
有一个在郑州卫生系统上班
的赵子荣慷慨解囊揖款450元
在当时来讲就是一笔“大宗资金”
可以透视出当时的艰难
所有基础建没几乎
全是古石村村民的义务劳动
所用建材也是香客们的无偿贡献
资金用度,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配套设施,难能齐全
古石村百姓
才是佛陀山的守护神
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披荊斩棘,不计得失的自我奉献
才续写了今日佛陀山文化之传承
幸甚至哉,功莫大焉
幸甚至哉,功莫大焉
正如那水深八尺的八卦井
虽然它地处荒野
经历着复杂的历史变迁
它总是泉水翻腾,水脉,文脉不干
依然清澈见底,精神洞见
更为奇特的是
那古时候寺院碾米所用的石碾
这佛陀山全是大理石山体
但这里却孤零零的卧着
一爿pán紫罗石碾,它厚约一米
直径约有五米,碾重上万斤
不禁使人产生一种疑问?
这么高的山?
这硕大的紫罗石碾?
是怎样到达它所处的位置的
不禁又给人以神奇的幻想
更衬托了
这千年古刹的宁静与高远
幽静的山谷之中
万籁俱寂之时
唯有那潺潺流水声与虫鸣鸟叫
在阐释着佛法的法力无边
从云居寺东南
继续绕“之”字形山路
向上攀登九九八十一个台阶
绕过十八盘
才能到达佛爷洞
佛爷洞是在垂直峭壁上
人工开凿的单一佛龛
石窟门宽两米、高三米,拱形
洞内有20多平方米使用空间
洞臂上有题记为明朝
“正德十四年”(1519年)
石窟正位
摆着刘金亮师傅亲自雕刻的
地藏王菩萨像
端着在莲花台上
唤醒着人的愿力,受人拜参
石窟一侧有残缺佛身一尊
佛头己无
佛身躯干手臂破烂不全
刘师傅讲他小时候就随父母
来佛爷洞磕头烧香
这尊佛像特别灵验
可惜十年动乱期间“破四旧”
被红卫兵砸烂后,推入山涧
近几年才被本村村民重新找到
暂时放在佛爷洞内
以待考古学者有所发现
这些年各地寺庙都在兴建
但很多人去寺院礼佛
仅当成“文旅游玩”
除了“观音菩萨”容易辨识之外
其他佛都很相似,
傻傻分不清楚,
只觉得念一句“阿弥陀佛”
就可以通用在所有佛像面前
阿弥陀佛
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被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在大乘佛教信仰中
将西方极乐净土掌管
“佛陀”是梵文佛教用语
其意思是觉悟者
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佛教的教义中
也认为过去、现在、未来
有无数的佛陀存在
如燃灯古佛、弥勒佛,阿弥陀佛等
但是通常所说的“佛陀”
如果没有特别指明
通常是指“释迦牟尼佛”
而不是弥勒佛或阿弥陀佛
例如鲁山大佛,
只能是释迦摩尼佛
我认为这是真正
走进汝阳佛陀山文化内涵的起点
以此为起点
汝阳佛陀山的佛陀山佛爷洞
供奉的只能是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才是朝拜汝阳佛陀山的“佛号真言”
地藏菩萨在佛爷洞供奉香火
略有“神不配位”的别扭之感
阿弥陀佛
虽然比释迦摩尼成佛还早
放在佛陀山佛爷洞未尝不可
但容易形成佛教体系的思想混乱
刘师傅毕竟是我的老朋友
我只能带着这样的思考
独自一人上到了佛陀山之巅
看“风叶转动,思乾坤扭转”
隐隐约约
佛陀山对面白草山上“金光闪闪”
清清楚楚
我想到了刘师傅重建佛爷殿时
曾说梦中有人指点
分分明明
汝阳云居禅寺,早有东寺西寺之分
豁然开朗
汝阳佛陀山兼容并蓄,不愧是
整合“横世三佛”的中原佛家名山
中国盛唐之前的诸大丛林
需供“横世三佛”才称“大雄宝殿”
释迦牟尼佛在中,端庄华严
其左右兼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者
才是真正的佛教圆满
药师佛与阿弥陀佛虽然在表相上有“资生”与“济死”的差别
但都是度化众生的善巧与方便
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
芸芸众生,“离苦得乐”
就是释迦摩尼本师的成佛发愿。
然而很多人认为药师佛法门
只是助生净土,并不是究竟涅槃,不如专心持念阿弥陀佛
往生极乐世界,来得直接简单
由于药师佛的
“不舍尘世的现世色彩”
加上佛教“不厌婆娑,不生极乐”
在中国乱世中的极端宣传
在唐宋以后
终于导致“药师佛信仰”的衰竭
远不如阿弥陀佛信仰
盛行于中国老百姓中间
宋代之后的中国佛教
缺乏盛唐中国的“大气浩然”
偏执于“度亡方面”
从而脱离中国国情
才让“西方基督教”有机可乘
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共融共生,同心发展
如今正逢华夏文明复兴之际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佛学
更应具备“经世致用”的特点
将民国高僧太虚大师
用“药师佛”,“东方琉璃光世界”
“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
再一次从汝阳佛陀山启蒙点燃
河南汝阳佛陀山云居寺
东寺,西寺隔河相望
将济生之事,付与东寺之药师佛
将度死之事,付与西寺之阿弥陀佛
盖东方,位四方之首
居四季之春,生长万物
故资生延寿之事属之,理所当然
西方,位四方之尾
居四季之秋,万象萧条
故救死度亡事属之,人神各安
从此释迦摩尼佛全体诸神
立足汝阳中原
统摄东西,江北,江南
护我中华民族共同体伟大复兴
一路平安
护我中华民族共同体伟大复兴
一路平安
这才破解了文字开篇那首
流行于汝阳佛陀山
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年谶言:
一山门开两山门
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
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赏
上界钟声下界闻
释尊圆融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歌曰:
河南中原有奇峦
汝阳耸立佛陀山
脉承盘古开天力
斧劈混沌破霄汉
鸿钧一气化三清
道蕴乾坤年复年
山川钟秀此中聚
巍峨挺峙纳英贤
遥溯东汉明帝时
圣意昭昭映宇寰。
释尊魂灵降汝阳
佛光初绽照人寰
岁月迁延至盛唐
贞观昌盛绽新颜
东寺西寺楼阁起
梵音袅袅绕林泉
西寺庄严供弥陀
愿力宏深渡众难
慈悲引渡往极乐
香火鼎盛世代传
东寺之内药师尊
大愿无边佑生全
济生救苦脱尘俗
祛病度厄神康健
圆通佛理深难测
千古流转意绵绵
汉砖斑驳藏旧忆
唐瓦错落隐尘烟
今逢文旅兴潮涌
香客纷至踏青山
古寺重辉添胜景
新篇再启韵万千。
佛陀山顶接千古
俯瞰沧桑岁月迁
真武祖师醒尘客
鬼谷传道云梦巅
乾明寺前石灯台
迷魂塔中警愚顽
邢坪霍国古都在
迎门宫前旌旗展
汝州卢沟白云寺
香烟袅袅绕岘山
陪山南起龙王庙
义马平湖苍龙眠
孤石东南起彩虹
无梁古村祭鲁班
三屯名刹广行宫
古槐驮钟人罕见
军事要塞青石崖
黄尘古道动刀剑
斩木修棚钻山洞
板棚河里荡舟船
翟兴翟进抗金兵
虎踞龙盘守中原
上溯商周汝坟侯
下接抗日根据点
山川胜迹长相伴
文化传承永不残
心怀善念苍生佑
福泽绵绵责任担
青铜宝鉴明得失
爱我家乡汝阳县
共赏此山千古秀
同瞻佛韵留诗篇
2025年2月26日于印心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