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的亲身体验
文/宋寿海
子午流注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回。那是1992年,国家人事部在珠三角举办西部地区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为期四十天。我是我省带队之一。这期间伙食几乎顿顿有鱼虾,我是海边长大的,自然是大快朵颐。大概十天左右,突然在夜里三点多,身上奇痒无比,还出现一块一块红斑。我自然难以入眠。可是到清晨五点左右,症状消失,又一切恢复正常,像没有发病似的。接连几天都是如此,我就找当地的医生看诊,找得刚好是中医。他看后对我说:不碍事,问题是海鲜吃多了,身体有了反应。我问他:既然身体有反应,为什么是夜里三点多发作,清晨五点左右又消失?他回答:你身上的气在这个时段刚好最虚弱,病就发作了。待气强了,病就消了。他嘱咐我多吃青菜,并开了点维生素B12。我照此办理,三天后就再没有犯,以后也没有再犯。我突然想起这不就是子午流注么?我就开始注意什么病什么时间服药效果最好的问题。
【资料链接】子午流注养生法是一种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养生方法,强调人体气血运行与自然时辰的对应关系,通过顺应十二时辰的经络盛衰规律来调节作息、饮食和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以下是该养生法的核心要点及实践建议:
一、子午流注的核心理论
1. 天人合一:子午流注认为人体十二条经络在一天十二时辰(每2小时为一个时辰)中气血运行有盛衰规律,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同步。顺应这一规律可增强脏腑功能,反之则可能导致疾病。
2. 气血循行:气血在不同时辰流注于特定经络,如子时(23:00-1:00)胆经最旺,午(11:00-13:00)心经最盛。各时辰对应的脏腑功能需重点养护。
二、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1.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养生重点:深度睡眠以利胆汁代谢和骨髓造血。熬夜易导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等问题。
建议:23点前入睡,避免夜宵。
2.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养生重点:肝血推陈出新,需熟睡以完成解毒和代谢。此时不睡易面色青灰、肝火旺盛。
建议:保持情绪平稳,忌熬夜饮酒。
3.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养生重点:肺将新鲜血液输送全身。此时需深度睡眠,心脏病患者尤其需静养。
建议:避免晨练,老年人起床动作宜缓。
4.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养生重点:大肠排毒最佳时段。晨起后喝温水促进排便,预防便秘。
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饮食增加膳食纤维。
5.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养生重点:胃消化功能最强,需摄入营养早餐。长期空腹易引发胃病或胆结石。
建议:早餐宜温热、易消化,如粥、鸡蛋等。
6.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养生重点: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此时工作效率高。脾虚者易出现乏力、消化不良。
建议:适当补水,避免辛辣食物,可食用山药、小米健脾胃。
7.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养生重点:心经最旺,需静养以养心血。午睡15-30分钟可缓解疲劳。
建议: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饮食清淡。
8.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养生重点:小肠吸收营养,需在13点前完成午餐。过时进食易浪费营养。
建议:午餐宜均衡,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9.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养生重点:膀胱排泄水液,多饮水助排毒。此时适合运动或学习。
建议:避免憋尿,可饮用绿茶或菊花茶清热。
10. 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养生重点:肾藏精,此时适合补肾。按摩涌泉穴或艾灸可增强肾功能。
建议:避免过度劳累,晚餐宜清淡、少量。
11.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养生重点:保护心脏,宜舒缓活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可散步或冥想。
12. 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养生重点:三焦通百脉,需准备入睡以休养生息。熬夜易导致内分泌紊乱。
建议: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三、综合养生建议
1. 作息规律: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重视子时、丑时的睡眠质量。
2. 饮食调养:根据时辰选择食材,如辰时健胃、酉时补肾,推荐黑豆、核桃、山药等。
3. 运动与按摩:申时适合运动,酉时按摩肾经穴位,戌时泡脚放松。
4. 情绪管理:午时静心、亥时宁神,避免焦虑和压力影响气血运行。
四、注意事项
- 子午流注为辅助养生法,若有疾病需结合医学治疗。
- 个体差异需调整,如夜班工作者可适当调整作息规律。
通过顺应自然节律,子午流注养生法能有效提升身体自愈能力,长期坚持可改善亚健康状态。具体实践时,可参考《黄帝内经》及中医经典,或咨询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作者宋寿海,网名抓铁有痕,东南沿海人氏而在西北黄土高坡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理工男而自幼爱好诗词,自吟自乐而不知老之将至。吟哦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及美篇。
论著有《格律诗词思维学导论(写作入门教程)》《家用易经》《命运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