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盒子灯展演:
点亮非遗之光,绽放文化新彩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非遗技艺宛如繁星,闪耀着华夏子女的智慧光芒。其中,宫廷盒子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跨越时空,在临盘文化广场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花灯之王 历史溯源
盒子又叫“花盒”“盒子戏”,是一种民间技艺,它是集编扎、造型、剪纸、彩绘、烟花制作等为一体的技艺,始于宋代,是在宋代五种傀儡之一的“药发傀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集编扎、造型、剪纸、彩绘、烟花制作等为一体的民间技艺。它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发展于两宋,成熟于明清。其造型的制作严谨精确,代表了旧时中国民间制作花灯的最高水平,号称“花灯之王”。
宋末元初周密创作的杂史《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载“宫漏既深,始宜放烟火百余架”,描述的正是燃放“盒子”的情景。自出现以来,“盒子”专为宫廷娱乐所制作,至明代达到制作工艺的顶峰,后来渐传至民间,民间也竞相燃放,《红楼梦》中就有宝钗请老太太看“盒子”的片段,可见流传甚广。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烟火施放(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层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于斯时也,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研媸,烟罥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据《清朝野史大观》中的《清宫遗闻》记载:“圆明园宫门内,正月十五放和盒,例也,即‘烟火盒子’。大架高悬,一盒三层,一层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层鸽雀无数群飞,取放生之意;三层为小儿四人,击秧歌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一首。惟其时观之,朝阳满地,不见灯光矣。后停止。”此外,每个盒中包含许多小的花彩,人物花鸟无所不有。
民俗作家常人春所著《老北京的风俗》中也有关于盒子的记载。其中提到,清代,凡属闹市区,如东四、西单、鼓楼前、正阳门外大街一些商店,燃放焰火,名为“酬谢主顾”。一般届晚,首先放万头鞭……最后才是放盒子,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的。放大型盒子须预先用杉篙搭好架子,把盒子吊在上面。第一层照例是向观众祝贺的吉祥话。例如“恭贺新禧,祝君健康”之类或是主办铺户的字号;然后映出“长明塔”、“珍珠帘”、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八仙人或其他戏剧人物的图案,还有映出诗名的。
康熙年间著名史学家高士奇在《灯市竹枝词》中写道:“火树银花百丈高,过街鹰架搭沙篙。月明帘后灯笼锦,字字光辉写凤毛。花灯月下是元宵,盒架高支望去遥。最怕层层分不断,连皮带骨一起烧。”诗后作者又注:“月明帘、灯笼锦,皆盒子内放出者,最后有‘午夜漏声催晓箭’诗,全首字如斗大,光焰荧荧,良久方灭。”反映了当时的实况。
清道光年间,帝师孙葆元(今河北海兴县赵毛陶镇人)自宫中带至家乡,自此代代相传,并逐步改进至今。1964年前,海兴县部分区域曾经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195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德州的“盒子灯”就被选进京表演。分别在首都的北海公园和颐和园为中央首长,应邀赴京参加五一活动的全国劳动模范、人民代表以及首都观众,燃放了八节盒子灯。德州城最后一次放盒子灯,是1959年是德州市政府组织的,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国庆节晚上,在原“市展览馆”西侧的空地上(既现城隍庙市场西现东方红旅馆处)燃放的。同时,德州城人也与德州“盒子灯”说了声“再见”。既从那时起,德州城的“盒子灯”就消声灭迹了。

重燃德州 续写华章
为了增添元宵节的热闹氛围,进一步提升临盘文化品味,拓展临盘文化资源,丰富临盘文化内涵,引进这项近乎绝迹的非遗文化。临盘街道于春节前派出盒子灯文化团队,赴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赵毛陶镇学习盒子灯制作技术。使德州绝迹66年非遗盒子灯,得以在临盘文化广场展演重新点燃,让人们在蛇年元宵节享受不一样的魅力文化盛宴!
2025年2月7日晚,临盘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比肩接踵,人们手拿手机等待盒子灯绽放。10组造型各异的花灯从高度仅0.7米、长度约1.8米的“盒子”里依次落下。在焰火的映衬下,“盒子灯”流光溢彩,宛如火树银花,惊艳众人!因形状恰似中国传统的多层“食盒”,有几层到十余层不等,故名“盒子灯”。盒子灯作为一项独特的非遗花灯艺术,表演者将数层花灯叠放在硕大的纸盒内并悬挂在高处,点燃灯中的烟火和引线,一层一层的花灯逐一落下,如同开“盲盒”般,只有灯内的烛火亮起,才能见到花灯的“庐山真面目”,而霎时亮起的烛火伴随烟花绽开,更是带着“纸中包火”的神秘。所以,传统盒子灯也被称为“纸包火”的艺术,为此,盒子灯也被誉为“花灯之王”,当多彩非遗盒子灯遇上非遗春节,映衬着神秘盒子灯放下来的惊喜。盒子灯的表演,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当夜幕降临,烟花药芯逐一点燃,盒子灯从最低层开始,逐层脱落绽放,火光冲天,流光溢彩,宛如火树银花,照亮了冬日的夜空。观众凝神屏气,手拿手机或者相机,打开快门记录这辉煌的一刻。一位现场观众激动地说:“这样的表演真是太震撼了!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花灯,盒子灯的魅力让这个春节更加难忘。”

匠心独运 铸就辉煌
盒子灯之所以能够如此惊艳,背后离不开匠人们的精心制作。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堪称多种传统技艺的完美融合。从选材开始,就极为讲究,竹板、丝线、绵纸等材料都必须精挑细选。制作过程中,编扎、绘画、剪纸、烟花制作等手艺缺一不可。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匠人全神贯注,运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作品。
盒子灯的装饰内容丰富多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以及各种花鸟鱼虫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据制作人介绍,制作一个盒子灯需要经过二十多个流程,从搭骨架到最后的手绘,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细心。通常需要五六个人相互协作,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盒子灯作品。正是匠人们的匠心独运,才让盒子灯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临盘街道引进盒子灯展演,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更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盒子灯再次在德州的土地上绽放光芒,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弘扬,更是让这份曾经属于德州的文化瑰宝重新回归故里。临盘街道赓续非遗文化,衔接临盘地域文化,拓展文化新元素,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盒子灯的璀璨光芒映照着临盘文化戮力前行,书写临盘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高连君)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