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天落琼花满世间
周天增
1月20号的晚8时许,我坐在北海道一家居酒屋里,一边等着菜肴,一边缓缓地释放着从凌晨4点北京到东京、再到函馆的紧张与劳累。居酒屋简洁而温暖,从旅店到这里十几分钟的寒气很快消解,脚下沾的残雪也消融成两个脚形湿印。几个当地小哥喝酒正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受此感染,我点了一壶清酒,菜还没上来,干呷了一点,顿觉绵柔爽口,原来是稍加温烫,口感更觉醇厚了,几杯下肚,暖意便流遍全身,おいしい清酒。但我知道,这几杯清酒是抗不住北海道的风雪侵袭的。
翌日清晨半阴半晴,北海道的风从鄂霍次克海深处裹挟着雪雾扑面而来,我站在函馆山麓的护城河边,尽享这漫漫雪景,“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五棱郭城垣的星形棱角在积雪覆盖下,已不显锋芒;积雪挂在枝头,宛如江户武士褪色的铠甲鳞片,泛着幽蓝的光。这片明治维新的古战场,此刻把金戈铁马都裹进了素白的棉絮。几只乌鸦掠过护城河冰面,喙中衔着的枯枝坠落时,惊醒了沉睡在雪下的历史残章。这里曾是一座军事要塞,在1869年的戊辰之战中,德川军和新政府军就是在这里展开了决战,明治政府之后开始在此执政,上世纪初改建为公园,向大众开放。我向来对战争遗迹不感兴趣,认为它充满了杀气。但厚厚的积雪已经把它掩住,二三百年的古树还有上百年的樱花树已经将其压住,加之里面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大屋顶,与我国的大屋顶相似又不尽相同。所以,对这个叫什么奉行所的建筑,我端详了许久。
大巴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向西北方向疾驶,雪原连绵起伏,小溪在雪地中蜿蜒流淌,枝头挂满晶莹的冰凌,偶尔可见雪中小屋冒着炊烟,为这宁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气,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旷远、空灵、圣洁与安宁。陈姓地导是一位来自苏州的八零后帅哥,十几年的导游经历使他深谱游客此时的信息需求,开始讲近几天的雪情,因为大家来北海道就是赏雪的。“两天前这里下了一场大雪,这两三天只有零星小雪,五六天后会有暴雪,恭喜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的座位离陈导很近,便说“真希望几天后的大雪现在就下,看看北海道的雪到底多大"!“那就把你们困住了,困上两三天是正常的”。还真是的,回北京没几天就看到了北海道暴雪成灾的信息,还出现了伤亡事故。陈导这时在前面挂上了北海道地图,讲几天的行程、景点,讲红富士苹果培育的历史,讲农村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的一村一品,讲自己的疫情期间的艰难与现在的家庭和收入… 哈,导游用地图讲解,还是第一次遇到,大家不禁为陈导的敬业而鼓掌。
大巴还没到地狱谷,就闻到了刺鼻的硫磺味,看到了秃顶的山头和缭绕的烟雾,联想到地狱谷这个名字,多少给人一种不适感。 山脚下硫磺泉喷涌,蒸汽腾腾,四周的岩石被染成了铁锈色。如果没有结着红豆的几丛灌木的提醒,真觉得踏上了地狱的边缘。赶紧撤离,像也没照几张就回到了大巴上。
昭和新山,这座年轻的火山巍峨耸立,山体赭红,棱角分明;山腰处,熔岩流过的痕迹清晰可见,缕缕烟霭还在升腾 ;山脚下的积雪厚实而柔软,仿佛大地还在雪被下做着不息的梦。成群的乌鸦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呱呱地叫着,乌鸦在日本被视为一种好鸟,莫非它们在欢迎、问候我们。导游说,这里曾是一片肥沃的农田,1943年突然喷发热气流,继而不断隆起,成为一座活火山,现在仍然在生长,当地人管它叫“抗日山”。还真是,1943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并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这里喷发的热气流,肯定汇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洞爷湖的晚雾将中岛的轮廓洇染成水墨小品。游船犁开琉璃般的湖面,碎冰撞击船帮发出风铃似的清响。忽然有天鹅掠过水面,翅尖撩起的雪沫散入湖水。导游指着湖心岛说,冬眠的棕熊洞穴上方,积雪正以每天五厘米的速度生长出晶莹的穹顶。洞爷湖的旖旎风光,曾吸引了2008年包括我国参加的G8峰会在这里召开,8国首脑在这里讨论了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全球性议题,由此又引来了全球游客来此旅游的热潮。
喜茂别滑雪场的黎明尚在混沌之中,雪地摩托的引擎已撕裂雪原的寂静,二十多名团友毫不犹豫地跨上摩托在雪原上疾驰,将尖叫、呼喊声远远地甩到后面。 速度把雪原抻成银色缎带,激起的雪浪在身后绽开团团雪雾,不时地灌进衣领,顷刻间化成了凉冰冰的水渍,将我的冲动和激情冷却了不少,油门随之松了松,速度也降了下来,为一时的盲目感到有点后怕。教练在刚才简短培训中提醒:不满十六岁和超过六十岁的不要选此项目。嘀嘀,嘀嘀…后面的团友想超车,开始催叫了。怎么办?只能加油,加速!有点闪失也不要紧,反正有厚厚的雪毯铺着呢!我猛地加了一下油门,立即碾压了一个上坡。激情激发潜能,无畏造就勇者,最后与其他团友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多小时的激情体验。
这种激情还未完全平复,我已站在太平洋岸边的一块礁石上。连续的漫天银白已切换成眼下辽阔的深蓝,已经疲劳的审美神经突然被触发了一下,哎,《拉网小调》不是北海道的民歌吗!大学时的班庆活动我就演唱过这首歌:
“啊啊…梭兰梭兰…嗨嗨…”,
渔夫们呦
合力拉起那张网
满载的渔获多么欢畅
哟吼嗨
一网又一网 接连不断
满载的喜悦在船舱
大鱼小鱼 满载而归
哟吼嗨
海上的风儿吹得狂
波涛起伏 浪花儿放
勇敢的渔夫 心不慌
哟吼嗨
这首歌的旋律简洁,节奏明快,鼓舞士气,体现了北海道渔民的生活状态和昂扬精神,我每次唱后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后来还引发了学习日语的兴趣。可如今在这片渔歌诞生的土地上,只听到了狂凤吹过森林的呼啸声,雪上摩托的轰鸣声,便利店偶尔播放的《雪之华》的钢琴声,却再难觅渔夫们拉网的粗犷号子。或许这古老的歌谣已经被人遗忘?或许正在厚厚的积雪中冬眠?我终究没有对着太平洋吼出那声“梭兰”,怕惊碎了长眠于地下渔夫们的梦,也怕这异乡的浪涛载不动我此时的遗憾、惆怅。
札幌旧道厅的红砖墙是很吸引人的,几个旅游团都交汇在这里。导游挥动着小旗,示意大家可到百米外的新政府大楼方便。游客们急切而去,松驰而返,如入无人之境;公务员们抱着文件与我们擦肩而过,神色如常;两个门卫站有站相,面对长长的人流视而不见。在磨砂玻璃门后传来抽水马桶的轻吟,竟与窗外大通公园的喷泉声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游客们有些惊奇,但也相视而笑。北海道的雪原是冷的,但友好与暖意却如洞爷湖底的火山泉,总在意想不到的缝隙里渗出。
小樽运河比起我们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小家碧玉,文静,矜持。它旁边的古式路灯的灯光将积雪染成蜜糖,砖石仓库的倒影在水里摇摇晃晃,远处朝里的雪线被晚霞镀上金边。玻璃匠人在店铺里吹制雪晶纹样的花瓶,八音盒流淌的旋律与运河的波纹共振。有个小伙子对着运河大秀“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さようなら”(再见),听懂的游客轻轻笑了笑。有两位游客合影让我帮忙,照完后我问哪省的?答道“台湾的”!“好,一家人”!
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夕阳中,新千岁机场的玻璃幕墙将雪景切割成几何图案,跑道边的除雪车在划着经纬线,而云层之上的机翼,正将北海道的雪写成寄往春天的信笺。当舷窗外最后一座雪山沉入云海,掌心似乎还停留着五棱郭城垣残雪的触感,凉而温柔;空乘小姐递来的热毛巾腾起白雾,恍惚间又见到了地狱谷温泉蒸腾的模样。似乎这北国的雪还未离开,它们只是化作了云,化作了海,化作了满天满地的琼花。
さようなら,北海道!
2025.2.19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