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能偏好什么
文/褚向平(河北)
读诗 写诗的人
都偏好月亮
偏好她的光 她的皎洁
她的纯净 偏好对着她忧伤
而无所适从的我
更偏好与群星一起
守着 月亮周遭那一片寂静
喜欢听吹在黑暗边缘的风
面朝人间 久久
默不作声 或
乘月色苍白自己的梦
但我始终相信
尘世没有永恒
唯有内心深处的一点爱
古老又沉重
剖析《我又能偏好什么》:于寂静与梦幻中探寻爱的永恒
褚向平的《我又能偏好什么》,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尘世时的内心思索,情感与哲思交织,构建出深邃的诗意空间。
诗歌开篇,以读诗、写诗之人对月亮的普遍偏好起笔,月亮的光、皎洁、纯净,以及人们对着月亮抒发忧伤,是常见的文学意象与情感寄托。然而,诗人笔锋一转,道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偏好——“与群星一起,守着月亮周遭那一片寂静”,这一独特的选择,摒弃了对月亮的直白赞美,转而聚焦于月亮周边的寂静,体现出诗人追求宁静、超脱世俗喧嚣的内心世界。“喜欢听吹在黑暗边缘的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又略带神秘的氛围,风在黑暗边缘吹拂,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也暗示着诗人对未知、对生活暗处的探索。
“面朝人间,久久,默不作声”,诗人的姿态是旁观者,又是思考者,默默凝视人间,却不轻易发声,其中蕴含着对人间万象的深沉洞察与无奈喟叹。“乘月色苍白自己的梦”,意象新奇而凄美,将月色与梦境相连,“苍白”一词赋予梦境以清冷、虚幻之感,展现出诗人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徘徊,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寻与迷茫。
在情感的层层铺垫后,诗歌上升到哲思层面。“但我始终相信,尘世没有永恒”,这是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知,世间万物皆在变化流转,无常是生活的常态。然而,诗人并未陷入虚无,而是笔锋再转,提出“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