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年岁
作者:刘辉光/湖北省武穴市审计局退休干部
诵读:云中鹤
在我们湖北武穴有一个礼仪叫“辞年岁”。又曰“送年岁调。”年纪大的人大概个个知晓。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不一定全知道。我辈有责任向他们普及并发扬光大下去。辞年岁就是女儿出嫁后农历每年年底都要给娘家送一份礼。孩子大了由外甥去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常人家大概是猪肉2—4斤,酥豆、洋糖果、桃糕之类糕点包2—4个,还有香烟或者白酒若干。遇上外公外婆有一个下个年度整十岁数礼物加重(送整十岁必须提前一两年)。可能还要给外公外婆送衣服布料的。外公外婆去世了就送舅爷,遇上多个舅爷的轮流送,今年大舅,明年二舅,后年三舅......往复循环。如果自己的父母不在了由外甥兄弟轮流着送,也是往复循环。外公外婆收到礼物后不会全收,会打转一个糕点包,另外给外甥几块钱的压岁钱。当然我说的物件只是根据当年的生活水平,辞年岁的标准是这样。并非辞年岁是建国后的礼尚往来,这个礼遇是自古相传下来的,只是过去封建社会时候辞年岁的标准我就不得而知。记得当年做孩子时候,大人们开玩笑的打个比方:辞年岁就像你租种主人家的田地,每年都要给田主家上交一点租金一样。我相信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都有这种礼尚,武穴市以外是否也叫辞年岁我也不得而知。辞年岁习俗礼轻情义重,它维系了亲戚间的情感。
我妈生于民国十八年,出生四十天就抱到我们刘家做童养媳,吃我奶奶的奶和我父亲、伯叔父、姑姑一起长大,妈妈和我父亲成家后,从一个女儿转向媳妇,由于要转换角色,找到外婆家,寻个娘家走走。自那时起就年年辞年岁了。外婆家在横岗山脚下,当年梅川至青高铺途中的一个村子,叫打抒口。打抒口是依梅川至青高那条路而建,路的两旁都是铺面,什么屠铺、豆腐铺、油盐杂货铺应有尽有,是个特有生机的一段街面。因此,打抒口不叫村,乡民们通称打抒口街。据妈妈讲,外婆家一直是经营杂货铺的,而且生意兴隆。外公和小外公兄弟俩经营杂货铺名播远近几十里。这里插一句,外婆家不是家境不好把我妈抱出去,而是在妈妈的头上有一个大舅,生我妈时大舅才岁把多,外公外婆都出生在清光、宣末年,那时候的人们重男轻女思想特严重,要把我妈抱出去让大舅继续母乳喂养。这就是我妈抱出去作童养媳的成因。
年上世纪50年代修梅川水库后,打抒口身处梅川水库库区内,遇上涨水年份有时被淹。打抒口地方不大,这截街面依梅川至青高埔这条一路而建,它铺面林立,炊烟袅袅,行人匆匆,梅川水库水面就在它的下面不远处,我记得孩提时代,外公家的后门几步台阶下去就是水面,每家都有花岗岩石条伸入水中,舅娘出后门就在这里洗衣、洗菜。而岸边就是我和老表及邻居儿童嬉耍的身影,时不时地传来舅妈关注孩子玩水的喊声。有时还能见不远拐弯处蓑衣斗笠下垂钓的老翁。遇上晴天横岗山倒映水面,微风吹来,山顶上庙宇银色影子一闪一闪。一幅壮丽画卷让我流连忘返,来了外婆家就不想走了。
打抒口地处梅川东北方向距梅川12里路,而我家刘昌村在梅川的西南方向距梅川大概18里路。两头相加若30里路。小时候走一趟外婆家可谓不容易,30里路全靠一双脚一步步量出来,况且对于一个十来岁小孩。当然在大哥上十岁之前、肯定是父母去辞年岁,自兄弟梯队一个个长大,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兄弟们去完成了。
记得老妈曾讲过一个故事:具体年份也记不清,有一年年底细外公从我家回去,如果说节省人工,体惜孩子路途辛苦,就叫细外公顺带也行,但老妈不这样做。妈妈叫我二哥随细外公一路去外公家辞年岁。用竹篮盛好礼品,二哥就拎着篮子随细外公一路去也。细外公往日生意人,人眼熟,熟人多,一路走一路逛。从居杠街至梅川西门进东门出,穿十字街、迎校场街、走五里坡,他老人家就沿路十八家哟!进出不知多少店铺、唠唠家常、或抽一火旱烟歇歇脚。每进入一家都叫二哥在门外等着,二哥就拎着篮子守在门口。当细外公进入自家门后,二哥继续守在门外等细外公出来,时间过去大半天,细外公才和外公外婆说,你外甥跟我一路来辞年岁来了,说话间也不见外甥人影,外公外婆问外甥人呢?直到看见门口的孩子,叫二哥进来他才进入外公家门。几十年后我们兄弟聊及此事,笑二哥到了外婆家站门口不识家门。二哥笑说,细外公沿路十八家进过多少家门,他又不告诉,我怎么知道到家了?我在等着细外公出来继续前行......
外婆早逝,七十年代年外公辞世,我家辞年岁就改成向三个舅舅家轮流送。九十年代某年底,我妈打电话和我商量,她说舅爷家每年辞年岁现在要改一下,你们三兄弟人在外,(各居青岛、武汉、武穴)过去老四在家还有两个供呼唤,现在他也弃农出门打工了,去年我准备东西,叫二哥送,他庄稼人太忙,这事儿不好落实。去年没去辞年岁,他是正月拜年带去的,太没礼貌了!是不是你们兄弟轮流辞年岁?我现在老了又走不动,我不能再操这份心了。我回答好好好,老妈怎么说就怎么好。她说今年轮到辞大舅家年岁,我跟你说就你带头,大舅明年70岁,今年要送他70岁。我满口答应好的好的。就从这年起五个外甥轮流辞三个舅舅年岁了。2006年和2015年妈和父亲相继谢世,我们兄弟继续轮流着这一古老的习俗,又后来大舅大舅妈谢世,三家改送两家,再后来二舅随老表迁居武穴,离我最近,我就专门包下二舅家。二哥和老四二人就负责送小舅家,两个舅就不轮流了,咱年年送。直到2023年,最小的一个舅妈谢世,这门延续了75年外甥辞外公外婆、舅爷年岁的习俗才宣告结束。当然各兄弟自己岳父岳母家从结婚时起就开启了各自的这一习俗,各家的辞年岁又在延续中......
刘辉光
2025年2月24日于武穴

作者简介:刘辉光,湖北省武穴市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曾就职于武穴市审计局和湖北省审计厅。业余爱好文艺创作,现已退休,闲居武汉,爱好京剧,现任武穴市京剧协会副会长。2024年在全球华人出版社出版《散淡人云》一书。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