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垓下歌》
文/丹 舟
昨天,写了一篇短文,叫“说说《大风歌》”。文末提及项羽的《垓下歌》。有朋友要我再说说《垓下歌》。兹遵命作此文。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项羽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国象棋棋盘上所标注的“楚河汉界”,就是由楚汉相争而来的。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后人对他最尊崇的褒奖。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骓(zhuī):顶级宝马。
虞:即虞姬。
奈何:怎样;怎么办。
奈若何:若,你。意思是把你怎么办呢?
把这诗可以翻译成如下的现代汉语:
我的力量可拔山啊,气概可盖世,
可时运不济,宝马也不奔驰;
宝马不奔驰啊,有什么办法?
虞姬呀虞姬,我该如何安排你呢?
此诗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同时表达了他怜惜美人和名驹的人性,抒发了一代枭雄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项羽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他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刺伤着他的心!他无奈地仰天长啸:“虞兮虞兮奈若何?”这简短的语句,包含着刻骨铭心的爱。虞姬听罢,悲伤不已,乃起而舞剑,边舞边泣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身亡,先夫君项羽而去!
京剧《霸王别姬》演绎的就是这么一段悲伤而雄壮的故事。
啊,
历史风云漫日月,
悲欢离合多少歌!
沧海桑田无穷尽,
留与后世任评说。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