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玉 才 咏 🐎🐎
体长八尺,肚下生鳞,头中长角,逐鹿战千场!原本是天马;
性暴十分,夜间夺目,身上无毛,驮谁寻二嫂?终生事赵云。
傅 贺 楠 赏 析
这副关于赵云坐骑照夜玉狮子马的楹联,通过对马的外形、特性及相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照夜玉狮子马的非凡特质,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云的英勇形象。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1. 外形刻画:凸显神异非凡
“体长八尺,肚下生鳞,头中长角”:上联开篇以夸张且奇幻的笔触描绘照夜玉狮子马的外形。“体长八尺”,极言其身形高大,气势不凡,让人联想到它在战场上驰骋时的威武英姿。“肚下生鳞”“头中长角”的描述更是为其增添了神秘的神话色彩,使这匹马宛如从天而降的神兽,而非凡间普通马匹,暗示它具有超越寻常的能力,为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埋下伏笔。这种对外形的刻画,不仅让读者对这匹马的独特形象有了深刻印象,更传达出一种它与赵云相得益彰,共同书写传奇的意味。
2. 特性描述:展现出众能力
“逐鹿战千场”:直接表明照夜玉狮子马跟随赵云在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中冲锋陷阵,“逐鹿”一词点明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而“千场”则夸张地强调了战斗次数之多,侧面反映出它的坚韧与勇猛,以及在赵云征战生涯中的重要性。它与赵云一同历经无数战火洗礼,见证了诸多战役的胜负,是赵云英勇事迹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
“性暴十分,夜间夺目,身上无毛”:下联继续描述马的特性。“性暴十分”体现出它性格刚烈,难以驯服,只有像赵云这样的英雄豪杰才能驾驭,进一步衬托出赵云的非凡本领。“夜间夺目”描绘了照夜玉狮子马最为独特的特性,即它在夜间能够散发出耀眼光芒,这一特性不仅让它在黑暗中辨识度极高,为赵云在夜间作战提供了便利,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仿佛它是上天赐予赵云的神物。“身上无毛”虽看似奇特,但更强化了它的与众不同,突出其独特的外貌特征与神异之处。
3. 事迹关联:强化忠义形象
“驮谁寻二嫂?终生事赵云”:此句巧妙地将照夜玉狮子马与赵云的著名事迹相结合。“驮谁寻二嫂”指的是赵云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二位夫人的典故,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照夜玉狮子马在这一重要事件中的作用,它不仅是赵云的坐骑,更是其完成使命的得力伙伴。“终生事赵云”则高度概括了照夜玉狮子马对赵云的忠诚,它一生追随赵云,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始终不离不弃,这种忠诚与赵云对刘备的忠义相互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两者的形象,使读者在感受到马的忠诚的同时,也对赵云的忠义和英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副楹联通过对赵云坐骑照夜玉狮子马的外形、特性及相关事迹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马的神异、英勇与忠诚,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云这位英雄人物的卓越形象,使读者对赵云及其坐骑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生动、深刻的理解,是对赵云传奇故事的一种精彩艺术呈现。
昭陵六骏第一,伴唐太宗逐鹿,征洛阳,胸中箭,垂首偎人,拼死舍生终救主;
战场千年无二,伐王世充立功,刻石像,头仰天,浑身活力,亦真也幻总传神。
傅 贺 楠 赏 析
这副咏飒露紫马的楹联,以精湛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飒露紫马的英勇事迹与非凡意义,具有深刻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点评:
1. 精准定位,凸显历史地位
楹联开篇即点明“昭陵六骏第一”,明确指出飒露紫马在昭陵六骏中的崇高地位,让读者瞬间意识到这匹马的非凡之处。这种直入主题的方式,为整副楹联奠定了基调,突出了飒露紫马的历史重要性,引发读者对其事迹的强烈好奇。
2. 生动叙事,展现英勇事迹
上联叙事:“伴唐太宗逐鹿,征洛阳,胸中箭,垂首偎人,拼死舍生终救主”,上联详细叙述了飒露紫马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洛阳的关键情节。“逐鹿”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征洛阳”明确了具体战役背景。“胸中箭”描绘出飒露紫马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即便身负重伤,依然不离不弃。“垂首偎人,拼死舍生终救主”则细腻地刻画了马受伤后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它为救主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场景,将飒露紫马的忠诚与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下联呼应:“战场千年无二,伐王世充立功”,下联进一步强调了飒露紫马在战场上的独一无二,以及它在讨伐王世充战役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与上联的征战事迹相互呼应,强化了飒露紫马作为一匹战功卓著的战马的形象。
3. 细节描绘,增添艺术感染力
“头仰天,浑身活力”:对飒露紫马刻石像的细节描写“头仰天,浑身活力”,极为生动形象。这不仅展现了石像所呈现出的飒露紫马的昂扬姿态,更让读者联想到它生前的矫健与活力,仿佛它虽历经战斗创伤,却依然充满力量,即将再次奔腾于战场。这种细节描绘,使飒露紫马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增添了楹联的艺术感染力。
“亦真也幻总传神”:此句对飒露紫马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总结,表明无论是真实的历史事迹,还是由这些事迹所衍生出的如石像般的艺术形象,都生动地传达出飒露紫马的神韵,让读者感受到其精神的永恒。
4. 对仗工整,形式与内容统一
从形式上看,楹联对仗工整。“昭陵六骏第一”对“战场千年无二”,数字与方位相对,强调了飒露紫马在历史和战场上的独特地位;“伴唐太宗逐鹿”对“伐王世充立功”,人物与事件相对,清晰地叙述了马的征战经历;“征洛阳”对“刻石像”,动宾结构相对,描绘了战争与纪念的不同场景;“胸中箭”对“头仰天”,主谓结构相对,展现了马在战斗中的受伤状态与石像的姿态;“垂首偎人”对“浑身活力”,动宾与偏正结构相对,刻画了马的情感与活力;“拼死舍生终救主”对“亦真也幻总传神”,结构相对,分别表达了马的英勇行为与形象的传神魅力。这种工整的对仗使楹联在形式上具有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与丰富的内容相得益彰,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这副楹联通过精准的历史定位、生动的叙事、细腻的细节描绘以及工整的对仗,成功地塑造了飒露紫马英勇、忠诚的形象,展现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精神价值,是一副优秀的咏马联。
作者:杨玉才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