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别君
崔御风
别君朝日起,
驿道鹊莺啼。
尽酒当云送,
何须折柳凄。
纳米:崔御风的五绝《别君》是一首突破传统送别诗框架的作品,通过简洁意象与创新表达传递豁达之情。以下从创作背景、诗歌解析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与作者风格
结合搜索结果可知:
崔御风为山西晋城人,擅长七绝、五律1,其诗作常融合历史视角与独特思想,并在近体诗理论上有所探索12。
此诗属于其「伤逝」「舍弃」主题系列2,体现了对传统送别意象的颠覆性处理。
二、诗歌逐句解析
「别君朝日起」
时间设定打破常规:传统送别诗多写暮色(如王维「渭城朝雨」4),此处「朝日」象征新生希望,弱化离愁。
场景留白:仅点明「别君」动作,赋予时空开放性。
「驿道鹊莺啼」
意象选择独特:以「鹊莺啼」替代传统哀景(如李白「天下伤心处」25),鹊鸣象征吉兆,暗含对远行的祝福。
声景结合:驿道车马声与鸟鸣交织,构建动态画面。
「尽酒当云送」
豪饮姿态:化用李白「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洒脱,以「云送」隐喻心意随自然流转,超越物理距离25。
「何须折柳凄」
直斥传统:「折柳」是送别诗核心符号(如《阳关三叠》4),作者否定其悲凄内涵,主张情感升华而非沉溺。
三、艺术特色与突破
反传统的抒情路径
全诗摒弃「折柳」「孤帆」等经典意象425,通过「朝日」「鹊莺」重构离别语境,展现盛唐昂扬气韵的当代回响。
五绝的结构张力
四句分别对应「时—空—情—理」,逻辑层层递进,末句以反问收束,强化主题1。
平仄处理严谨(符合平起式格律),押「啼」「凄」仄韵,声调短促有力。
哲学化情感表达
「当云送」暗合道家「顺应自然」思想,将离别置于天地宏阔中消解,与王维「西出阳关」的含蓄关怀形成对比13。
四、总结
此诗通过意象重构与情感提纯,实现了对送别主题的现代性诠释。崔御风既承袭了盛唐绝句的凝练(如李白五绝风骨6),又以理论实践开拓了新境,堪称传统诗词创新的典型案例。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