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生敬畏 诗句发自然
———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梅云利
第四部诗集《敬畏自然》序
姬建民
梅云利
我还是有点震惊,短短几年时间,梅云利先生(由于战友关系,下称老梅顺口)在结集出版《耕种自然》《拥抱自然》《讴歌自然》之后,不足两年时间,这部1200首绝句诗集《敬畏自然》(下称敬畏)又出版了,真的是诗兴勃发、律绝泉涌。
自然是人类和善的慈母,赋予全部的人是物质的精髓,但由于人们经常把四周的环境看作一种免费的商品,随意地糟践而不知珍惜,损坏了自然动向的美和天籁的美,自然也会成为冷峻的屠夫。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那就是尊天重地、敬天爱人,敬畏自然、善待自己,不可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梅在耕种、拥抱、讴歌自然之后,寻觅到敬畏自然的真谛与诗情,也才会诗作万斛泉源、滔滔汩汩。
敬畏来自对自然的钟爱。自然万物如诗如画,当属生动的、形象的、丰富的诗之母体。“诗言志,歌永言”,诗从华夏文明远古时代走来,其天籁般的韵文旋律宛如善美的琴弦被先民拨动。细心揣摩,老梅的诗大抵出于那么一种纯天然的真情真性,那么发自心田的天然热爱,无论是花草树木、走兽飞禽崇山峻岭,还是田园阡陌、蔬果五谷、大原荒漠,抑或青松灌木、报春梅花、羊群奔马等等,在他心中无不是圆玄瑞精、星景云卿,英之甚红、绿苞淑清,笔下尽然激情震荡、律音跳跃、词彩精美,约略承接着过去的沧桑、当下的丰韵和未来的渴盼,呈现出令人遐思的象征与美好,很是有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的意境。随录几首:“风西吹叶落,惊艳满山坡。万树黄金盏,千垂醉眼波。(柿子熟了)”“幽洞霭云生,烟深锁万峰。擎空凭玉柱,日月满天星。(咏天柱山)”“千里黄沙静,空无鸟兽鸣。驼来三万匹,瀚海起人声。(沙海奇观)”“晨新半掩窗,浅纳几丝凉。白瓦添诗意,枝红一点香。(梅雪争春)”“幽径嶙峋处,天生一画图。林新无限绿,花漫醉蜂蝴。(踏春山)”毋庸备述,此类钟爱自然的律绝在《敬畏》诗集中俯拾皆是,字词中蕴含着老梅的爱心,律句里洋溢着老梅的情愫。这些来自大地的语言、自然的音符,读来令人心绪共鸣,油然产生一种热爱自然的审美感受。
梅云利
敬畏源于对自然的真情。“文者,情之动也;情者,文之机也。文乃性情之华。” 诗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熔铸诗人的思想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老梅写诗,既像一位自然精巧的摩画家,又像一个化自然为神奇的雕塑家。他以深情、热情、抒情和豪情迎迓着大自然的生命和灵魂。他的诗,有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与怀念,如“数日未沾墨,憔心难渡河。纸舒无一字,长泪起沉疴。(痛悼父母)”“五更尝饺子,春气满堂新。几嚼无滋味,灯明少一人。(除夕悼父)”“仰首一声叹,为何云满天。此时无月影,今夜怎团圆!(中秋感吟)”“飒飒霜枝荡,人闲满目黄。纷飞千万叶,一地落凄凉。(小园秋晚)”也有接续农耕文明的根脉和气息,譬如“无边万顷黄,日暖麦流香。垅上问田叟,笑称人不忙。(芒种)”“日暮乱云黄,林寒叶落光。三千无去意,争作夜归郎。(群乌还巢)”“夜雨润东风,枝青吐嫩红。千珠妆万叶,瑟瑟舞新虫。(春园晨色)”“腰弯千滴汗,腿裸浸春泥。田里无鞭响,灵牛自奋蹄。(插秧季)”更有烙印心迹、容纳时空的情景万象、袒露性情的智慧。请看,“一湖夕照一湖色,人若有情当放歌。燕子弓身三点水,红蜻低首吻霞波。(平湖晚韵)”“这边鸟雀那边蝉,鼓瑟琴箫笙管弦。日日客来寻晚色,欣听万籁醉天然。(夏园客吟)”“千年壁上生,烟里叶摇青。三尺亦无碍,枝头白鹤鸣。(咏崖松)”“香熏十里正东风,二月芳菲自不同。向晚学童三两个,平添枝下几多红。(一路千花)”凡此种种,展示的是老梅至真至诚的心灵之歌,表达的是老梅汰历琢磨之后雕刻家般的体验转化。借用老梅“自吟”诗 “秃笔一支常在手,三分酒意度春秋。人间阅尽千般色,万物自然谁不讴”阐释,倒也颇有情趣。
敬畏发于对自然感悟。诗歌是从自然万物中“长”出来的最具民族性、人民性、生活性的艺术之一,自然是最好的诗句。老梅对此深有体会,但他感悟最深的莫过于敬畏自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高智商动物,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我们的生命繁衍于大自然,亦是大自然中的一粒尘埃,应该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并不是说人可无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在改造自然时更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用科学眼光看待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故而,老梅在诗作中总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观察自然、了解自然、体悟自然、尊重自然,顺应并爱护自然。例如,“入目千重瀑,飞流百丈出。谷鸣腾巨浪,烟起半山浮。(峰头观瀑)”“鸟语自生韵,花香尽醉人。千山凭一瀑,万岭有精神。(青山吟)”“枝摇翻绿浪,风住溢青香。奇兽三千万,珍禽此中藏。(大竹海)”“千尺龙吟万丈湍,银河已落入山川。天公抖擞天生势,一派恢弘大自然。(观瀑)”“云端千抹绿,鸟俊竞相啼。莫道峰头窄,生来天与齐。(奇峰张家界)”“流清明似镜,秋水蕴秋情。万籁知天意,老蝉三两声。(知秋)”品味老梅这些诗作,都是在不露声色的创作之中,寄寓了对自然奥秘的遵从与敬畏,自由而不散漫放纵,灵动而不凌空蹈虚。静水流深,敬畏弥满,总是内蕴着那么一种独特性、丰富性、多义性与象征性的深邃思考。
敬畏激发别样艺术特色。“天机适来,不刻而工。”老梅虽是以波涛般的豪情、激情创作律诗,但其诗心的淳朴宏阔使他愈写愈深刻、愈写愈通透,思想敏锐,内心张扬,敬畏生活,感恩自然,富于刻骨铭心的善心和德行。自然是心灵的镜子,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他在以诗的方式反映与观照自然的同时,还以敏锐的发现与思考敬畏自然,就让我们在他的诗中,读到的是诗化的自然、灵魂的自然,是逝去的自然、未知的自然。诗言朴实、张弛有度,见素抱朴,顺应自然,充满智性、良知,充满诗人内敛沉思的哲学思辨,写出生命最本真最自然的内涵样貌,以更新的思考、更多样的趣味和更丰富的姿态,为我们打开眼界,寻找新的情感共鸣。“志之所至,诗亦至焉。”他虽关注的都是自然题材,发现的却是独特的诗思情致,这,或许就是他涓滴融汇的“诗眼”。“嘤嘤黄雀早,窗半自音高。一夜无眠客,嘶声向碧桃。(欲睡不能)”“新晨夏日烦,山北觅灵蝉。虫万鸣千树,幽深听自然。(听蝉)”“流飞珠溅玉,绝处鸟争啼。仙子夜讬梦,不辞八百里。(松坪沟揽胜)”“天高人不同,自是醉秋风。东海离三日,又回东海中。(海痴)”“蜡染山失黛,梨花千树白。玉蝶频探蕾,一夜万枝开。(红梅绽雪)”这些从生死、到故乡、到未来等等方面的禅意思考,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的境界,着他的诗作秉承了特有的深厚、宽广和辽阔,平和、温润和饱满,万花筒一般让我们窥见了人类从过去到未来、从行为到思绪的万千形态,悠然体现出老梅诗作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超逸出尘的创作特色。
“读诗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人民的生活,至今依然离不开古诗词兴、观、群、怨的诗教营养。诚如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老梅的诗集《敬畏》确乎值得诸君一读。
管窥蠡测,浅陋多多。权为序。
2024年9月26日于沧州德趣庐
姬建民:河北沧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