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辫儿
严 民
小辫儿是我童年的小伙伴儿。
旧时的西关盛唐巷,街上几乎全是东昌府(聊城)人开的小纸作坊。那年俺家对面新开了一家小铺,掌柜的姓封,纸摊儿后面经常站着一个小男孩,也就六、七岁的样子,身穿一套紫花粗布做的对襟衣裤,肤色黝暗,头皮剃得光光的,在脑后梳起了半尺多长的小辫儿。
男孩梳小辫儿不多见,关键是他的嘴唇颜色也与众不同,像两颗紫色的葡萄压扁了捏到一起,街上的孩子们有叫他紫嘴唇的,也有叫他小辫儿的。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上面有两个哥哥都夭折了,所以家里才给他留了条“长命辫”。
小辫儿天天在家帮爹娘干活。他家做纸品生意,屋里有张大案板,上面堆着好几令纸(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赶上糊信封时,他爹封掌柜用镇木(一块像砖头大小的木头,一头安装着把手),先在裁好的长方纸上,按信封的大小砸上杠,然后递给封大婶。大婶把纸划成扇形,在信封中间衔接处刷上浆糊。小辫儿接过信封纸灵巧地翻动着,小手一翻一按,翻得那么快,那划成扇形的纸,一张一张往下落,一眨眼的工夫就是一厚摞。大婶在那些信封底上刷浆糊,小辫儿又按一遍,一个个信封就糊好了。只是在干这些活儿的时候,小辫儿时不时地会干咳嗽,就像嗓子里有痰却又吐不出来似的,让人听着就难受。
正是在小辫儿家,我学会了糊信封、粘作业本、数册页,给黄裱纸加封套等手工活儿。封家很愿意让小孩儿帮他们干活,常常把裁纸的下脚料纸边、纸条送给我们玩。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印灶王爷画像。小辫儿屋里的大案板上摆着木板模子,木板上凸凸凹凹地刻着画图:灶王爷坐中间,两位奶奶居下方,上方有 “招财童子”“利市仙官”,两旁还有“八仙过海”等等花花绿绿的各色人物。不过这些图都是反着刻的,就像图章,印在纸上才是正面图案。
开印画像的时候,案板旁边摆着三个大瓦盆,里面各盛着红黄绿三种颜色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小孩子就插不上手了。封掌柜腰系油布围裙,用大排刷先蘸黄色水,在第一块模子上刷匀,然后将裁好了的软纸,铺在刷好颜色的模子上,再用干净的刷子从纸背面扫一遍,封大婶手脚麻利地揭下着色的纸,挂在竹竿上晾着。印上黄色的纸晾干后,用第二块模子印绿色,然后晾干再用第三块模子印红色……这样一个身穿大红袍、绿靴子的黄脸儿灶王爷爷就印好了。

印灶王像的那些日子里,小辫儿的手上沾满了各种颜色,连细软的辫梢上也变得红红绿绿了。快过“小年”的时候,整个盛唐巷的纸作坊全都开始卖灶王爷画像了,济南人总爱“请”一张回家过年。这当然也是纸作坊最挣钱的时候,封掌柜一高兴就会给小辫儿买鞭炮。
有一年,小辫儿已经有了弟弟,他兴高采烈带着弟弟放鞭炮,不知怎的一个鞭炮在他怀里炸响了,新棉袄上烧了个窟窿,小辫儿自然挨了一顿胖揍。他咧开嘴大哭,一哭就咳嗽,憋得脸红脖子粗的喘不上气来……
后来我上了小学,就很少去小辫儿家玩了,只是每见他一次,就觉得他的紫嘴唇颜色又深了一些。突然有一天,听说小辫儿死了,而且是吐血死的。我这才知道他得的是肺病,紫嘴唇是明显的肺病症状。小辫儿死的时候也就十三四岁。
唉!家里虽然给他留了一条“长命辫”,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
(节选自《济南趣话》,即将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