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哈尔滨人(六)
作者:凤鸣谷
主播:沈水之北
监制:慧 颖
总编:阳光波

我是哈尔滨人,
我爱家乡的一水一山,
一街一景、一亭一园,
它陪伴我长大,
我看着它日新月异的聚变。
哈尔滨是一座神秘城堡,
全市曾分布着70多座教堂、10多座寺庙,
分属于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藏传佛教等佛教,
在异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沿着铁路和河道弥散的同时,
诞生了中西交融的宗教信仰传播渠道。
最大最美的圣.尼古拉教堂,
曾有哈尔滨“教堂之城”盛誉的瑰宝,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为破坏拆掉,
成为哈尔滨人心目中最大的遗憾和懊恼。
让人欣慰的是,
圣.索菲亚教堂得到妥善修缮和改造,
内部已改建为城市建设艺术展览馆,
成为哈尔滨的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地标。
哈尔滨有条百年街道,
1400多米长的“亚洲第一街”上,
座落着七十一座欧式或仿欧式建筑,
集中体现了欧州“四大建筑流派”的典型风貌,
是哈尔滨百年发展史的缩影和写照。
百年老街上,
座座的西餐厅、处处俄货店,
百年老店旧幅换新挑,
欧亚陆风情更浓更地道,
马迭尔百年“冰棍”仍“招摇”!
哈尔滨也叫“冰城”,
上世纪62年的隆冬,
从兆麟公园第一桶冰灯诞生,
到历经几十年的创新发明,
“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博会”和“冰雪大世界”,
成为冰城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吸引游人的白色精灵。
每逢隆冬,
吸引着世界各国和国内的贵客观众,
看冰赏雪体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剔透晶莹,
置身于火树银花、银雪玉冰的多彩梦境,
雕塑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哈尔滨是座英雄的城市,
一九五七年的特大洪水,
淹没了哈尔滨道外付家店一带的屋顶,
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面临险境。
吕其恩市长亲临一线指挥抗洪,
哈尔滨军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战胜了哈尔滨历史上最大的洪峰,
防洪胜利纪念塔诉说着哈尔滨人民的伟绩丰功。
1998年夏秋之交,
哈尔滨又发生了一百五十年不遇的洪涝,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达到120.89米的标高,
比1957年水位高出0.59米,
哈尔滨临江城区和江北沿线铁路危急频报。
中央领导李鹏、江泽民先后亲临我省我市抗洪一线视察指导,
全市十万军民投身到抗洪抢险的波涛,
经过二十几天惊心动魄的苦干,
用血肉之躯阻挡住特大洪水的袭扰,
向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抗洪胜利捷报。

【注: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