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里张氏是中原望族,三世进士,在洛宁县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为研究德里张氏文化,我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很多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加以收集。有关记载德里张氏家族来源的历史文献比较多,各种记载说法不一,为了更准确考证张氏来源,现将诸多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归纳整理,方便保存资料,以供研究张氏文化者参阅。本系列从墓志碑刻、历代家谱、地方志、以及人物传记四个方面对张氏来源进行梳理,系统整理,以便参考。
(一)清顺治十四年张鼎延编纂的《张氏家乘》记载的张氏来源

张氏家谱序
①十世孙张鼎延《张氏家乘自序》云:
“吾宗之著姓远矣,自同徙永凡八世,而笃生我中丞公,至余小子以及儿辈又三世矣!际流寇之变,谱乘委於灰烬,族属半罹兵戈,余小子几不免焉。”

张氏家谱序
十世孙张鼎延《张氏家谱又序》云:
“十世孙鼎延曰:吾宗夙以孝友著闻,周宣王之世,至留侯良丞相安世,又以功名显於汉代,世德流传远矣。嗣后,兵燹相继,时代迁流不一,故其详莫得而考焉。故老相传,自秦同州徙豫云。”

②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世系”:
“十世孙曰:吾家其先同州,不详所自始。元末兵起,祖讳仲文者,在秦不知所终。室人党氏携家避兵永宁金门川卜德里村以居,俗呼德里为北里,遂占籍焉。”
“陕西祖讳仲文配党氏,子一曰:贵。”
“河南祖讳贵,配陈氏,子四曰:琇配加氏,珷配彭氏,珍配秦氏,玹配侯氏。”

③河南永宁县《张氏家乘》“张氏纪年”:
一世
“张氏始祖讳仲文陕西同州人。元末兵起,在秦不知所行事。配党氏,携家避兵永宁,遂卜德里村以居焉,是为张氏始祖,子一曰:贵。”
二世
“贵,仲文之子,娶长者陈仲武女,子四,长琇,次珷,三珍,四玹。长者德公取其家产五分之一给其子,四给公之四子,四子各擅分产环金门川德里村以居,至于今不替,生卒俱缺。”
(二)清雍正元年《张氏家谱》记载的德里张氏来源
①清雍正元年【1723年】下王召村二门十一世孙廪膳生员张璔《张氏二门家谱序言》云:“吾家自同州来至永,至今已三百余年矣。”
②“世系”云: “陕西祖讳仲文,世居同州。相传汉留侯讳良字子房之苗裔也。……公之先世,历年久远,固莫可考。而公于元末兵变,亦不知所终。”
“河南祖讳贵,仲文之子也,先世同州。元末兵变,父不知所终,随母党氏来至永宁,于金门川之中德里村居焉。”
(三)民国年间《张氏家谱》记载的德里张氏来源:
“吾家其先同州不详所自始。自同徙永始祖讳仲文,在秦不知所终,室人党氏携家避兵于永宁金门川中卜德里村以居。俗呼德里为北里,遂占籍焉。......”

清道光二十七年大门楼村《张氏家谱》

清代大门楼村《张氏家谱》
(四)大门楼村张捷科所撰《张氏家谱》记载的德里张氏来源
清道光二十七年(1827年)大门楼村十七世孙邑庠生张捷科所撰《张氏家谱》记载:
“(大门楼张氏)始祖考讳仁美,妣魏氏,元末人,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乃故里也,因避兵来至永邑大门楼村居焉。”
“二世祖考讳仲武,妣失传,相传与金门川德里村张氏係分两门。”

清乾隆八年雁羗村《张氏家谱》
(五)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记载的德里张氏来源:
清乾隆八年(1743年)举人出身的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所修(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记载:
① “先世自仲文公徙居河南永宁”。
②《张氏家谱 序言》云:“(张氏家族)世居同州雁羗村,即今所谓念乔(埝桥)也。先世自仲文公徙居永宁,六传而金竹公稔,生赠君兑泉,居永八世。”
③张氏历代迁徙中有一条,“河南永宁县一支,自明初而迁,无谱可考。”
据此可知:河南永宁张氏始祖为仲文公,自元末明初迁居,仲文公为元末明初人。
该谱中关于“河南永宁张氏的历史记载”均沿袭雁羗村天启七年张阅机、张珽所修《张氏家谱 》的内容。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