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晔(山东莘县)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窗外的雨,下得绵密。我独坐书房,听雨声敲打窗棂,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轻轻叩问。这雨声让我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下午,也是这样的雨天,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阅一本泛黄的线装书。书页间夹着一片早已干枯的枫叶,叶脉清晰如故,仿佛时光的纹路。
雨声是最适合沉默的伴奏。它不像雷声那样惊心动魄,也不似风声那般呼啸而过。雨声是温柔的,它懂得如何与沉默相处。每一滴雨落下,都在寂静中激起一圈涟漪,却又很快归于平静。这样的时刻,最适合与自己对话。
我常想,沉默是否真如世人所说,是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似乎习惯了用声音填满每一个空隙。地铁里、餐厅中、街道上,到处都是嘈杂的人声。我们害怕沉默,仿佛一旦安静下来,就会暴露内心的空虚。于是我们用手机、用音乐、用无休止的交谈来掩饰这种不安。可是,当我们终于学会享受沉默时,才发现它原来如此珍贵。
雨中的沉默尤其动人。我见过一个老人在雨中独坐,他闭着眼睛,任凭雨水打湿衣衫,宛如一尊雕像。那一刻,他的沉默像一首无言的诗。也曾在咖啡馆里偶遇一位女子,她坐在窗边,面前放着一本未打开的书,只是静静地看着雨中的街景。她的沉默里藏着故事,却不愿与人分享。这些沉默的瞬间,都让我想起一位西方哲学家的话:"沉默是另一种语言。"
雨声与沉默交织,编织出记忆的经纬。记得小时候,每逢雨天,母亲总会坐在炕沿上做针线活。她不说话,只是专注地穿针引线。雨声淅沥,针线穿梭,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那时的沉默里,藏着最深的温情,也蕴涵着生活的艰辛。如今想来,或许正是这些无声的时刻,塑造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沉默成了一种奢侈。我们习惯了即时通讯,习惯了随时表达,却忘记了沉默的力量。就像此刻的雨,它不说话,却道尽了一切。每一滴雨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一个沉默的瞬间都不可复制。它们落在树叶上、屋檐上、水洼里,发出不同的声响,却都归于同一个主题——存在。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古人会说"大音希声"。真正的智慧往往在沉默中孕育。就像庄子所说的"坐忘",在静默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雨声中的沉默,让我领悟到,日常生活中的好多事,不需要言语,只需静静地观察,将日常的一个个细节,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以逻辑的丝线把它们连缀起来,便可以形成一篇意味深长的故事,从中便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参透生命的真谛。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总是在追逐,在表达,在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有时候,存在本身不需要证明。就像这场雨,它不需要向谁解释为何而下,它只是存在着,以最自然的方式。
雨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依然坐在窗前,享受着雨后的宁静。这一刻的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想起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诗句:"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会在雨中沉默,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律动。
雨后的世界格外清新。女贞树叶上的水珠折射着微弱的光,像无数颗晶莹的珍珠。这一刻的沉默,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世界里,有时候最深刻的表达,恰恰是不表达。就像这场雨,它来了,又走了,留下的不仅是湿润的土地,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我轻轻合上笔记本,让思绪随着最后一滴雨珠落下。窗外的世界依然在运转,但此刻的我,更愿意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沉默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时刻不会常有,就像这场雨,终将成为记忆中的一抹剪影。但正是这些瞬间的沉默,构成了生命里最动人的篇章。
2025.2.24于泉城
推荐理由
作家王晔的散文,文笔隽永,感情细腻,富有韵味,推荐他的一篇原创新作《听雨》,孙春红(微信名字“蒹葭”)将此文推荐大家,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