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溪茶香与红韵中的程氏余辉
纪天
在雄奇黄山的北麓,有一个九曲十八弯的茶乡——徽州富溪。这里是正宗黄山毛峰的发源地,还是名闻遐迩的革命老区。它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弥漫着茶香四溢的田园风光,积淀着红色历史的深沉底蕴。在这片土地上,程氏的余辉依在……
岁月深处的程氏记忆
富溪的程氏家族,是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家族之一。据《休宁榆村程氏族谱》记载,程秔是休宁临溪派的始祖,其曾孙程宽的五子中,次子程春迁至黄泥,后因黄泥地隘,其孙程晟迁至休宁榆村,成为榆村派的始祖。程春的后代在黄泥和榆村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富溪程氏的分支。
又据康熙三十二年的《重修厅堂合同》,其中记录有程氏家族在富溪的重修祠堂活动,制定了祭祖、祠堂管理等规约,体现了宗族组织的严密性。
程氏家族在富溪的文化贡献也是突出的。程茂和程詧父子是徽州文学的开创者,他们的散文作品《责萧衍犯顺书》和《东天竺赋》成为徽州文学的重要源头。此外,程氏家族还涌现出如程大昌那样的官员,他在南宋时期担任龙图阁学士,为地方水利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上茶乡”的自然馈赠
富溪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地处徽州区北部,平均海拔约800米,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富溪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也因此成为了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
富溪的茶园分布在群山之间,茶树与山林相依,云雾与茶香相伴。这里的茶园不仅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更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年春季,茶园中嫩绿的新芽吐露,茶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春茶,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美丽的富溪茶园,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古韵今风的传承与创新
富溪的村落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民居的马头墙高耸,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井、古桥、古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古韵。
近年来,富溪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他们修复了多处古建筑,如碣石村的安石亭、永康桥等,还建立了乡愁记忆馆,收集了大量的老物件,如蓑衣、犁耙、水车等,让游客能够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乡愁。同时,富溪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农事体验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片绿叶的致富之路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富溪则是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这里的茶园面积达1.8万亩,年产干茶700多吨,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富溪的茶产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富溪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建立了黄山毛峰茶园基地,推行“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的绿色防控模式,确保茶叶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富溪还引入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的全程流水线作业,提升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与品质。此外,富溪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旅研学活动等方式,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传承革命精神的火种
富溪不仅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还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里曾是黄山游击队的根据地,也是首届中共歙县县委、歙县民主政府的筹建地。红色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富溪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富溪围绕“红色碣石”发展定位,将全乡的红色资源集中在福州、小坞两个自然村进行集中打造。他们修复了6.8公里的红军步道,建立了红色记忆馆、红色讲堂、黄山游击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出了“红军步道—烈士广场—纪念馆—红色讲堂”等环形参观线路,开发了“红色碣石”主题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为富溪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让红色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弘扬。每年,富溪都会举办“走红军路”活动,邀约党员干部、学生等前来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富溪的未来与希望
富溪,这片被茶香与红韵浸润的土地,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这里,程氏家族的余辉与村落文化的传承,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茶产业的兴盛与红色资源的保护,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现代的活力与希望。
如今的富溪,既有古韵今风的传承,又有创新发展的勇气。他们以茶为媒,以红为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