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人 西 行
——怀征辉
马卡丹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一阵悲凉:故人西行,这些年间,一去不返的师友知有多少呢?仅仅闽西本土的文化名人,就有赖丹、张惟、邓汉征、陈福楏、郭启熹、王远廷、谢桂犀、黄镇坤等先后辞世,“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李叔同的感慨常在暗夜里扰我梦魂。而龙年春节伊始,没有想到老友黄征辉竟也启程远行!
记忆总是执拗地拽向44年前那个秋日,征辉专程到我执教的文亨中学相访。那一天我们交谈甚欢,说了些什么记不清了,印象中都是各自会晤缪斯的心得,心胸为之一敞说的就是我们初识的感觉吧。这以后来往渐多,一年后我们同时调到县报道组,关系就更密切了。我们常常结伴下乡采访,吉普车长途客车运货车手扶拖拉机脚踏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转换中,我们的心灵更加贴近,相互间推心置腹的交往多么令人怀想!不久后我步入婚姻的殿堂,早我二年结婚的征辉自告奋勇组织闹房,领着一帮友人,在县政府宿舍我那9平方米的房间门口,在长廊上,幽默风趣地声声调侃,声声祝福,欢笑不断。那一晚扰民了,那一晚友情的温馨于我至今清晰如昨。
张惟老师曾将我与征辉、林斌并称为“连城文坛三剑客”。林斌很早就荣调省城,后来升任《警坛风云》杂志常务副总编,在更大的天地间叱咤风云,不再属小城系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城写作者中,剑客般引人注目的还真要数我与征辉。我们有太多的相同:同一批进入县报道组,同一批成为中共党员,同一批提拔担任基层领导,同一批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后来又同一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们也有太多的不同:一胖一瘦,一随和一孤傲,一个口若悬河一个却讷讷于言,同样走过一条街,征辉可以从街头打招呼打到街尾乐而忘返,而我却常常目不斜视昂首向天(当然主要是因为颈椎不适)。老友尧生曾经多次说我,你和征辉真是两个极端,他是人未到声先至,回乡前好些天,就又是电话又是口信,朋友们尽人皆知;而你是人回来了静悄悄不闻声响,若非偶尔联系谁知你回过连城?我只能为我的不随和尴尬一笑,美其名曰藏拙,美其名曰不扰友朋。其实,私下里我更愿多有独处的时候,不想在应酬间费时耗力,只想尽可能活得轻松。
而征辉,显然比我长于应酬也乐于应酬,当然,应酬终究是累人的,尤其是那种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的应酬,最令心累。征辉,或许比我活得更不轻松。截然不同的性格,并未影响我们的友情,共同的文学爱好与同样的书生意气,是我们友情的基石。说不上心心相印,却绝对是惺惺相惜。回首交往的数十年间,有过多少会心一笑的默契?有过多少倾心相助的真诚?曾经,我把他当作俞伯牙或是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而他视我,亦曾如是。只是,当命运的旋风倏忽而来,我与他浮沉其间,终究是找不着北。
聚散总是缘,人生,谁能逃过岁月的流转,命运的折腾?这一二十年,我与征辉明显疏远了。相互间的沟通,常常还通过共同的友人转达。闲暇时偶读文坛旧事,曾经友谊甚笃的多位文学大家,却因种种细故分道扬镳,为之扼腕之际,念及我与征辉,顿觉黯然。所幸只是疏远,所幸相互间的关注依然,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从未有变。是数十年延续下来的习惯吧,征辉每有新作发表,我总会第一时间找来阅读,对其偶有创新或是饱贮情感之作,我往往赞赏有加;对其出于惯性的应酬之作,我从来不以为然。征辉是否也是如此看待我的文字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我知道口头上他不会承认这一点,但内心中,他一定愿意及时看到我的新作,也许他会做出不屑一顾的表象,也许他的评价会更客观甚至溢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会看。因为,从文伊始,数十年间,我们始终都在同一个赛场,我们,互为激励,互为对手,互为参照!
征辉走了,我心中的悲伤无以名状,这种悲伤夹杂着太多复杂的情感,五味俱全。好些个静夜里,眼前总是浮现征辉的音容笑貌,曾经的亲密无间,曾经的心有千千结,人生终归有太多的遗憾,人终归只能带着这些遗憾经过这个世界。我与征辉,又岂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那一年,在我卸下龙岩市作协主席担子的时候,与征辉有过一次简短的交谈。他说他正在筹建市散文学会,邀我担任顾问,我婉拒了。在文学退潮日趋边缘的时节,我并不看好征辉的努力。这么些年过去了,我惊讶地发现,退休之后的征辉,因了散文学会,竟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一生热爱文学,在生命的最后八九年,他把一腔心血全倾洒在散文学会的事业上。我一度觉得他浮躁了,一度觉得他喜欢沉湎在文学新人的前呼后拥中,看着他不断出席这个笔会那个研讨,看着他推出的一篇篇应酬之作,我曾经报以轻叹。然而,当他辞世之际,那么多文友发自内心的悼念,让我终于理解了征辉。一个人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征辉用他的生命做了坚定的抉择:散文,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事业,没有之一;散文学会,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作品,同样,没有之一!
今夜,又是都市里灯红酒绿却令人难眠的夜晚。披衣开窗,遥望南天,星光依稀闪烁。古语说一颗星代表了一个人,征辉,此刻你闪耀在哪一方星空呢?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已经一千岁的东坡老人的声音,从遥远的太空某一颗星座上,悠悠传来……
2024·7·3草于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