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19 日,拥有29000名成员的“教师交流园地” 负责人王德增在其美篇发布的《教育思想逆袭 —— 与先贤的对话与思考》一文,犹如一颗投入平静的“教育湖面”的巨石,迅速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强烈反响。这篇文章不仅分享了诸多成员的精彩评价,还附上了《孟子与孟国泰跨时空的教育对话》以及《四个维度解读这场跨时空的对话》,为广大读友带来了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
孟国泰,这位被赞誉为 “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教育创新英雄”“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 的孟子第七十代孙,在首届教育逆袭之道论坛上的发言,犹如一阵强劲的东风,在“教师交流园地”卷起狂潮。他关于教育思想逆袭的阐述,成为了教育界热议的焦点。
众多成员对孟国泰的教育理念给予了极高评价。宋桂杰称赞其深邃如渊,认为孟国泰提出的教育是启迪心灵、多元探索,学习是能力与价值观塑造的观点极具前瞻性,强调面对先贤智慧,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性,并表示要收藏学习。燕子更是激动地表示看哭了,感慨古今对话、传承发展才是当代中华民族应有的教育,还深刻指出陈旧教学思想的危害,为新教育理念和传播者喝彩,对 “教师交流园” 在教育改革中寄予厚望。
善德对孟国泰的评价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与先贤孟子跨时空对谈是教育界幸事。孟国泰传承孟学精髓,如民本、浩然正气等思想,又创新性地在 “仁义礼智” 后添 “创”,提出导育、人性矛盾论等新理念,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开辟新径,是教育思想的瑰宝。孟繁荣、云歌等也纷纷点赞,孟繁荣肯定孟国泰的 “理论与实践”,云歌则盛赞孟国泰为教育大家,其探讨的新教育逆袭之道视野开阔、格局高远、理论精深,让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可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德二姐更是连用多篇评论表达对孟国泰的推崇,称其为真正的教育家,文章不仅是严谨学术论文,更蕴含深刻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不合理做法进行有力抨击,意义非凡。青青如草、青春如草、刍荛之人等也从不同角度对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对教育本质、人性论等多维解读极具启发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尤其孟国泰关于末流生源学校逆袭的见解,从个体出发、自主教育等理念为教育困境带来希望。
在《孟子与孟国泰跨时空的教育对话》中,孟国泰向孟子汇报了 “孟子教育研究院” 的成立,并阐述了传承与创新孟子思想的计划。他们传承孟子宏大的道德支柱、博大的人文情怀、伟大的人格力量和重大的责任担当,同时创新其 “教育”“性本善”“仁义礼智”“三乐” 等理念。孟国泰提出在 “仁义礼智” 后加 “创”,以怀疑之心为 “创之端”,并在教育方式上提出 “导育”,强调自内而外,与孟子时代自外而内的 “教育” 形成对比。在人性论方面,孟国泰提出 “人性矛盾论”,认为人是矛盾体,成长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表现,如勤奋与懒惰、勇敢与懦弱、自信与自卑,等等。在人生乐趣方面,孟国泰倡导 “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 等“新五乐”,拓展并细化了孟子的 “三乐” 观点,并提出“得天下差生而导育之,大乐也”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形成鲜明对比。
《四个维度解读这场跨时空的对话》则从教育本质、人性论、教育目标和教育创新四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这场对话的内涵与价值。在教育本质上,从 “外塑” 到 “内引” 的范式转换,以及道德基石的时代重构;在人性论上,性善论与矛盾论的对话及教育主体的再发现;在教育目标方面,从三乐到五乐的升华以及责任担当的现代转化;在教育创新领域,传统智慧的现代转译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等,都展现了这场对话对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深度交融。
这场教育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它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汲取传统智慧,结合现代教育需求进行创新,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相信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教育改革将不断深入,为更多学生带来希望与光明,让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教育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开创教育的新篇章!
通讯:青力、阿鹰
附录1
思想逆袭,好评如潮
贾震:教育思想的逆袭,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仿佛打开了新教育改革的一扇窗户,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又像一缕春风吹遍杏坛!
宋桂杰:深邃如渊,高级分享,辛苦编撰!孟国泰于首届教育逆袭之道论坛,深谈教育思想之逆袭。他提出,教育非单纯灌输,而是启迪心灵;非单一路径,而应多元探索。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能力与价值观的塑造。面对先贤智慧,我们需以批判性思维,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方能实现教育逆袭,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收藏,学习!
燕子:(1)看哭了!老祖先和世孙的对话让我心潮翻涌,虽千万人我独往,当今教育需要贤者。万千青少年需要这样的教育。古今对话,传承发展,这才是当代教育的思想,使人觉得这才是我中华民族该有的教育。
燕子:(2)看的紧張,真切感到,教育如打仗,战略战术的运用,关系到一代代人的成长,陈旧的教学思想耽误了很多人,毁了很多家庭。
从个体出发,不落掉一个人,这是教育的伟大。
为教育家,实践者喝彩!
为崭新的教育理念欢欣鼓舞!
为老师传播新理念,新思想喝彩!
愿教师交流园在教育改革中大放光彩!
愿老师健康快乐幸福!
善德:(1):孟氏国泰,于首届教育逆袭之道论坛,与先贤孟子跨时空对谈,其论发人深省,实乃教育界之幸事。其以深厚学识与创新思维,传承孟学之精髓,如民本、浩然正气等思想,又于仁义礼智后添“创”,提出导育、人性矛盾论等新理念。其论教育,从本质到目标,从人性到创新,皆有独到见解,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开辟新径,诚如明灯,照亮教育前行之路,堪称教育思想之瑰宝,令人赞叹不已。
善德:(2)拜读此文,深感其教育理念之深邃,见解之卓越。其于末流生源学校逆袭之道的阐述,鞭辟入里,另辟蹊径。打破传统藩篱,力推“自育”,赋予学生自主成长的力量,让教育回归本质。所创“三标课堂”与“三大工程”,契合教育规律,可操作性强,为教育者点亮前行的灯塔。从个体出发,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光彩,尽显教育的人文关怀。此等思想,必将推动教育革新,培育无数栋梁之才。
孟繁荣:为您及所有辛勤的园丁点赞,更为孟国泰老师的“理论与实践”点赞!发现、挖掘、引导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帮助、启发、鞭策、关心、爱护是每个老师的职责与担当。愿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云歌:逸群之才,经典之作。孟国泰先生不愧是教育大家!他躬身实践,探讨的新教育逆袭之道,视野开阔,格局高远,理论精深,给我们一线教师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很大很大的窗……读之,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果断收藏!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
德二姐:(1)老师堪称真正的教育家,此文不仅是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德二姐:(2)老师的文章是葵宝!古代的孟子与现代孟国泰两个教育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发人深思,是对当前教育战线上一些不合理做法的抨击!意义非凡!
德二姐:(3)
葵宝文章闪碧光,
孟家双杰话绵长。
古今对话开新宇,
教育时弊勇抨扬。
心境明净无杂念,
一片青葱赞意芳。
德二姐(4)
师道真崇高,
教育映光华。
论文传理念,
思索启心芽。
启迪众人智,
恩泽润万家。
青青如草:(1)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太精彩了!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碰撞出火花,对教育本质、人性论等多维解读,极具启发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青春如草:(2)孟国泰先生关于末流生源学校逆袭的见解极具启发性,从个体出发、自主教育等理念为教育困境提供新思路,期待更多实践与成果。
刍荛之人:跨越两千多年的教育对话,对于孟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和拓展是很有意义的。与时俱进,从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出发,从教育的维度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带有创新思维高度的丰富,突出人性化个性化,着准现代科技手段的影响,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文:深度好文,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它,挖掘它。
飞临:末流的逆袭,教育哲思,闪烁时代之光。不惧困难,执着前行,心有目标,勇于开创,打破陈规,绽放异彩!
快乐雅士:孟子与孟国泰的思想碰撞,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泉水叮咚:“跨时空与先人对话”我点滴理解:多维度探讨国内教育的出口究竟在何方。
晨风:拜读精彩作品,受益匪浅。有这些的教育专家,祖国教育才会腾飞!心境老师辛苦编辑整理,以利大家学习,为老师点赞!
书林漫步:教育行家!洋洋洒洒,每一条都让人震聋发聩!醍醐灌顶!受教了!
兰大人:传承国学,造福后代!
蓝天白云:(1)拜读诗篇,创新喜欢。开发智能,引领前沿。向前进,向前进,紧跟心师朝着胜利方向!!!
蓝天白云:(2)
礼 敬心师道晨早,
拜 读智慧喜悦晓。
三 言两语祈百福,
好 事临门藏头表。
悠然倾听:精辟、精彩,欣赏点赞!
海燕:文章内容很精彩,值得深思!
秋林:上品佳作,美文棒棒!
李小妹:精辟,深度好文,拜读欣赏!问候老师好!
宋某:拜读佳作!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博古论今!
星愿:(1)晚上好,愿你的每一个夜晚都如此美好,愿你的每一个梦想都能成真,愿你的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加精彩。
星愿:(2)春天来了,愿所有美好纷至沓来。这是四季之初,仿佛又一段人生的开始。从这个季节开始,我们又充满面对一切的力量。而最初,也总是意味着,此后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附录2
孟子与孟国泰跨时空的教育对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始终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当古代教育家孟子与现代教育家孟国泰跨越时空相遇时,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对话就此展开。他们的交流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探讨。
孟国泰:老祖先好!
孟子:晚辈好!
孟国泰:报告老祖先一个好消息:为了传承和创新您的思想和文化,2024年12月23日,我与一批有识之士成立了“孟子教育研究院”。
孟子:此乃佳讯!愿闻其详,如何传承,又如何创新?
孟国泰:我们传承您在2300余年前彰显出的“宏大的道德支柱,博大的人文情怀,伟大的人格力量,重大的责任担当”!同时,我们创新您首提的“教育”“性本善”“仁义礼智”“三乐”等理念。
孟子:愿闻其详。你们打算如何传承呢?
孟国泰:要传承的东西很多,比如您提出的“民本思想”“天降大任”“舍我其谁”“浩然正气”。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屹立不败之地的基石。
孟子:是哉!中华民族欲立于不败之地,此等品质不可不传。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国泰:因此,我提出: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只学不问,必然变笨。小疑小创,大疑大创,不疑无创。创新是人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所以,我在您提出的“仁义礼智”后加上了“创”。
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礼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那你说“创之端”是什么之心呢?
孟国泰:怀疑之心呀!怀疑是创新的起点。
孟子:怀疑方能创新,然亦有不可疑者。如“人皆可为尧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些皆为传承之要义。
孟国泰: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要传承的!对于您的“人皆可为尧舜”,我提出“从个体出发,人皆为天使。”与您呼应。在“三标课堂”上,我提出“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自己因自己,自己教自己,自己管自己,自己评自己;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自育,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自价。”对于您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提出“饱含大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天地万物”与您呼应。对于您提出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已经铭刻在心,我要摒弃传统教育“大一统、一刀切”的弊端,矢志不渝推行“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让每一个人都精彩!
孟子:善哉!教育乃治国安邦之基石,愿闻其详。
孟国泰:2300年前,您首提的“教育”是自外而内的;2300年后,我提的是“导育”,是自内而外的。
孟子:此话怎讲?
孟国泰:在您那个时代,可能还没有英语。“教育”翻译成英语,叫做education,其中e是前缀,表“出来”,duc是拉丁字根,义为“引、导、诱”,ation是名词后缀。因此,education是“引出来、导出来”的意思,是自内而外的。您提的“教育”是假设受教育者心中没有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塞进去,而education是认定你有相关的知识,所以是引出来。
孟子:原来如此!长见识矣!
孟国泰:对您提出的“性本善”,我与您的看法有所不同。
孟子:哦?
孟国泰:我认为,人是一个矛盾体,从爸爸的一颗精子与妈妈的卵子结合开始,就是阴阳结合,就是矛盾体。呱呱坠地后,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勤奋,有时懒惰;有时勇敢,有时懦弱;有时自信,有时自卑……这就是我提出的“人性矛盾论”。
孟子:有理。
孟国泰:人要有“浩然正气、舍我其谁”的品格,就不能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苟且偷生。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勤奋的自己,一个懒惰的自己,勤奋的自己一旦战胜了懒惰的自己,他就做了最好的自己;一个勇敢的自己,一个懦弱的自己,勇敢的自己一旦战胜了懦弱的自己,他就做了最好的自己;一个自信的自己,一个自卑的自己,自信的自己一旦战胜了自卑的自己,他就做了最好的自己……
孟子: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国泰:我倡导人生有五乐: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体乐是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能旺盛;情乐是志向远大,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智乐是观察敏锐,思维灵动,想象宽广;创乐是个性鲜活,人格独立,创新不断;和乐是和谐和平,和真和善,和美和畅。
这场跨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探讨,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孟子与孟国泰的思想碰撞,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附录3
四个维度解读这场跨时空的对话
这场跨越千年的教育对话展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深度交融,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教育本质的时空透视
1. 从"外塑"到"内引"的范式转换
孟子时代的"教育"(外塑型)与现代"导育"(内发型)形成鲜明对比。拉丁词源education的"引导"本义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实践形成有趣呼应。孟国泰提出的自内而外教育观,暗合认知科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主体性。
2. 道德基石的时代重构
孟子四端(仁义礼智)与新增"创"的辩证统一:道德根基需要创造性转化。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创新维度使传统德性获得现代生命力。但需警惕过度强调创新可能导致的传统断裂风险。
二、人性论的思想演进
1. 性善论与矛盾论的对话
孟子"性本善"与孟国泰"人性矛盾论"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如同荣格阴影理论,人性善恶共存恰是自我完善的动力。现代心理学证实,道德发展是先天倾向与后天培养的共同作用。
2. 教育主体的再发现
"人人皆天使"对"人皆可为尧舜"的现代诠释,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相通。三标课堂的自主教育理念,实现了从权威传授到主体建构的转变,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求知"的教育支柱。
三、教育目标的维度拓展
1. 从三乐到五乐的升华
原始三乐侧重伦理关系,现代五乐构建全人发展框架:体乐(身体素养)、情乐(情感智慧)、智乐(认知发展)、创乐(创新精神)、和乐(全球胜任力),完整对应21世纪核心素养。
2. 责任担当的现代转化
"虽千万人吾往矣"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体现,应超越个人气节,发展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理念,将个人修养扩展为全球公民意识。
四、教育创新的文化密码
1. 传统智慧的现代转译
"尽信书不如无书"与批判性思维的古今呼应,体现中华文化"温故知新"的智慧。但需注意文化转译中的语义漂移,如"创"的植入需与传统四端形成有机整体。
2. 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从"大一统"到个性化教育的转型,暗合复杂性科学中的涌现理论。芬兰现象教学等国际经验证明,个性化教育需要系统设计,避免陷入极端个人主义误区。
这场对话启示我们:教育创新应如DNA双螺旋,传统与现代互为模板。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孟子"求其放心"的修养功夫,与孟国泰"导育"理念结合,培养既扎根文化传统又具全球视野的"完整的人"。教育的终极命题,始终是如何在变革中守护人性光辉,在传承中激发创新活力。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