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东野语再说门
作者:朱海明
主播:逍 遥
监制:无 痕
总编:阳光波

门,主要指装置在房屋、院子、篱笆等处能开能关的障碍物,还有建筑物的装饰作用如门楼和门当户对,还有的配有工艺雕刻,有的装上金属辅首,有的漆上各色油漆,有的附有铁皮、门钉和门环,好气派啊。
春节期间曾到各个小区遛了遛,一幢幢洋楼很漂亮,里头住着多少不等的居民,大都贴了春联,可是大都贴反了,因为上联要贴在门的左侧,也就是上首,下联要贴在门的右侧,也就是下首,男左女右嘛。不过也难怪,洋楼上都是单扇门,没有门框或贴春联的地方。据说洋楼的设计者大多为洋奴,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根本没想到楼房也要贴春联。
但年我家的大门就非同一般,土改时分给奶奶和父亲的。门房的大门两边门框非常牢固,两个门扇高大厚重,门上有划关,可以把门划上。门中有插关,可以把门插上。另外还有一条大腰杠,把两扇门拦腰杠上,从此大门牢不可破,小小毛贼难以进入。
对了,河北保定顺平县王家大院的大门也是有腰杠的,可是只剩了插腰杠的铁环,我问年轻导游这是什么,她茫茫然一无所知。被北京故宫的各个大门也曾经是带腰杠的,也是只剩了插腰杠的铁环,我问年轻导游和游客们这是什么,他们也是茫茫然一无所知。估计全中国的大门腰杠已经灭绝了,接鬼了嘛。
叶绍翁有一首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的柴扉指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它的旁边应该是篱笆吧。小时候在村庄里见过类似的农舍,颇具天然山野情趣,久已绝迹矣!
武松曾经用篱笆比喻哥哥武大郎的家门,并以此奉劝嫂子潘金莲说:“篱牢犬不入”,潘金莲听了又羞又恼,和武松翻了脸,后来竟傍上西门庆以示报复。
西汉官员戴圣所著的《礼记。礼运》记载:“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指的没了盗贼不用关门。《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写道:“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造门业也应运而发,门越造越精,越严,越结实,坚固牢靠的铝门铁门防盗门完全代替了易燃易毁的木门柴门和篱笆门。
城市是门的世界,坚固而严紧的门不但挡住了外人,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一扇门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得越来越远,甚至一重门两重天,真是近在咫尺远若天涯啊。
不过,尽管门户越来越紧连个缝隙都没有,仍然阻止不了犬儿经常入门去,当然也阻止不了红杏频频出墙来。

【注: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