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连清霖\福建仙游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北宋词人笔下的上元盛景,穿越千年时空,在莆仙大地焕发新生。当岁月的指针悄然指向元宵,兴化大地便如同被一支神奇的画笔轻轻蘸染,瞬间幻化成一片如梦似幻的灯彩海洋。而在这璀璨的节日画卷中,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的元宵游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的诗意盛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引领我们走进一场光与影交织、欢乐与祥和共融的盛宴。
枫亭元宵游灯,这一传承九百余年的传统民俗活动,源起于中国古代上元节的迎神灯会,融合了北宋汴京城御街的游灯与踩街表演,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游灯活动在枫亭集镇区的霞桥、霞街、兰友、学士社区及霞街北门自然村依次举行。枫亭全镇便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仿佛被古老的时光之钥开启,唤醒了深藏在岁月深处的热闹与繁华。正如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时的枫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息,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长卷徐徐展开。
枫亭游灯的队伍,堪称一场震撼人心的盛大狂欢。数百架彩灯方阵,绵延数公里,万人同游,千灯竞艳。从稚幼小童到银发老翁,参与者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汇聚而来,恰似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溪流,最终融入这灯的海洋。队伍最前方,威风凛凛的仪仗队宛如出征的将士,彩旗烈烈飘扬,如同一面面猎猎作响的战旗;锣鼓喧天震地,身着古装的汉子们,用尽全身力气奋力敲打着手中的锣鼓,那声音仿若滚滚惊雷,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正如“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所描绘,仿佛在向天地虔诚宣告这节日的喜悦与庄重。女子腰鼓队红绸飞扬,鼓点应和着“车鼓喧阗十里闻,灯辉月影两纷纷”的宋诗意境。
当夜幕缓缓铺展,街头巷尾的彩灯瞬间被点亮了,恰似繁星纷纷坠落人间,将枫亭镇装点成如梦似幻的灯彩世界。今年恰逢农历乙巳蛇年,以蛇为主题的花灯自然成为一大亮点。灵动的青蛇灯,蛇身蜿蜒,通体碧透,鳞片在灯光下闪烁着幽绿的光泽,仿佛能感受到它在草丛间游走的灵动;金蛇送福灯,金色的蛇身盘绕,头部高昂,口中含着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寓意着新的一年福运满盈。这些蛇灯或盘踞在花灯架上,或与其他造型相互映衬,为游灯队伍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生肖韵味。
一盏盏造型精美绝伦的大型花灯,它们被精心装扮的花车稳稳承载着,缓缓前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巨型的妈祖花灯。妈祖,这位在莆仙人民心中宛如神祇般的“海上女神”,在花灯的巧妙塑造下,面容慈祥温和,目光坚定而充满力量,身着凤冠霞帔的服饰,周身环绕着璀璨耀眼的灯光,仿佛正以她那无疆的慈爱庇佑着这片土地和她深爱的子民。花灯上的每一处装饰,每一片金箔,都凝聚着工匠们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在灯光的映照下,妈祖花灯熠熠生辉,散发着神圣而迷人的光辉,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朝拜,眼中满是敬畏与虔诚。
蔡襄花灯,更是在队伍中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蔡襄,这位对福建地区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在花灯中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身着官袍,面容和蔼,手中拿着书卷,仿佛正在为地方事务谋划思索。花灯的背景是他主持修建的洛阳桥,桥身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处桥墩都雕刻得细致入微,桥边还有一些人物造型,或搬运石料,或指挥施工,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修建洛阳桥的场景。这盏花灯不仅是对蔡襄的纪念,更是对枫亭乃至莆仙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生动展现。
传统的八角宫灯庄重而典雅,灯身之上,一幅幅精美的神话故事被细腻勾勒。龙凤呈祥,那龙鳞仿若在灯光下微微颤动,龙须随风轻摆;嫦娥奔月,衣袂飘飘,眼神中似有对人间的眷恋,每一笔每一划都惟妙惟肖,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传说。灵动的鲤鱼灯,鱼身以轻薄柔软的丝绸精心制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鳞片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好似一尾尾鲜活的鱼儿在灯的海洋中自在畅游、欢快嬉戏。憨态可掬的兔子灯,它们或乖巧站立,或悠然卧着,长长的耳朵、红宝石般的眼睛,被塑造得活灵活现,引得孩子们纷纷驻足,那清脆的笑声如银铃般在街巷间回荡……其中,哪吒闹海主题花灯也引人注目。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无畏与果敢,仿佛正要与那兴风作浪的东海龙宫一决高下。他周围的海浪花灯,以蓝色绸缎为底,用白色丝线勾勒出层层浪花,在灯光下波光粼粼,仿佛真的海浪在翻涌,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惊叹,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指着哪吒花灯,嘴里喊着哪吒的英勇事迹。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枫亭元宵游灯之绝,在于将凝固的历史化为流动的诗篇。历久弥新的民俗活动,映照了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极具枫城地方特色的深厚典雅的历史底蕴、灵秀丰富的文化传奇和魅力不减的民俗风情。蔡襄督造洛阳桥的智慧,化作灯车上精雕的桥墩纹样;妈祖海上救难的传说,幻作水族灯里翻涌的绸缎碧波。老匠人手持竹篾扎制凤凰灯羽翼,口中哼着“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的莆仙俚歌,孩童举着菜头灯追逐嬉戏,灯火映亮他们胸前的非遗传承人徽章。这一夜,古朴的傩舞面具与时尚的LED灯带共辉,千年前的上元祭仪与当代的文旅创意交融,恰如辛弃疾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古今交响!
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奏响一曲曲欢快的乐章。十音八乐的旋律悠扬婉转,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将古老的韵味在夜空中流淌;女子腰鼓队的表演活力四射,彩绸飞舞间,尽显青春与热情。灯架队阵容壮观,各类彩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驱邪蜈蚣灯身形蜿蜒,数十节灯身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夜色中穿梭前行;松树灯则以翠绿的灯光模拟松针,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宝伞灯撑开华丽的伞面,上面绘制着精美的图案,在灯光下流光溢彩;花篮灯仿若装满鲜花的花篮,娇艳欲滴……花盆菜头灯造型,充满生活气息。这种用白萝卜雕成的花灯,作为仙游枫亭游灯中的精髓,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独具特色,全国罕见。
最令人称绝的“百戏彩架灯”,更是枫亭元宵游灯独有的特色艺术精品。它以灯架塑形,展示了历史人物故事,融入了戏剧、灯艺和杂技艺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彩架上,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仿佛从岁月中走来,演绎着千古传奇,令人目不暇接。“宝骑骎骎踏晓风,金炉香烬漏声中。”游灯队伍环绕集镇街区,全程数公里,所经居民家门点燃火堆,燃放爆竹礼花,过境宫庙摆设香案、祭品,以乐队迓迎,庄重而虔诚。
枫城街道沿线,皆是成群结队的数万赏灯群众,比肩接踵,人头攒动。灯光摇曳,人影绰绰,恰应了“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的盛况。游灯队伍中,一群群身着鲜艳服饰的孩子们宛如灵动的小精灵。他们手持小巧玲珑的花灯,或兴奋地提着,或高高地举着,蹦蹦跳跳地走在队伍里。莲花形状的花灯,粉嫩的花瓣层层叠叠,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下凡的仙子,带着清新与美好;蝴蝶形状的花灯,五彩斑斓的翅膀上点缀着闪闪发光的亮片,孩子们奔跑起来,蝴蝶仿佛瞬间获得了生命,就要展翅高飞,飞向那充满希望的夜空。他们那纯真无邪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比手中的花灯还要耀眼夺目,成为了元宵夜中最为动人、最具活力的风景。
枫城元宵游灯踩街队伍出行,礼炮三响,呜锣清道。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华光耀眼,车鼓队声乐喧天;大红灯、手提灯、宫花灯、五色旗、龙虎旗、圣旗组成的仪仗队,显示了民俗文化的多彩多姿。百盏宫灯次第绽放,恰似“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各类小戏、小品等文艺表演穿插其中,让观众目不暇接;古朴典雅的棕轿舞、皂隶舞,作为福建省民俗文化一绝,以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演绎着古老的传说与信仰;舞龙舞狮,龙身舞动,狮影翻腾,“狮龙影里,笑看星桥对月”,为这场精彩的传统民俗活动锦上添花。
在枫亭的元宵夜,还有独特的民俗表演。看,那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正跳着欢快的莆仙戏舞蹈。他们的动作轻盈优美,舞姿婀娜多姿,手中的彩扇上下翻飞,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他们的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旁边,一群民间艺人正在表演十音八乐。他们手持各种传统乐器,琵琶、二胡、笛子、锣鼓等,相互配合,演奏出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音乐,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古镇枫亭的历史与文化。
人群中,有一位老人,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他告诉我,枫亭的元宵,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枫亭人的记忆。小时候,他最盼望的就是元宵,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制作花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元宵的庆祝活动也越来越盛大,但那份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没有改变。
突然,一声声巨响在天空中爆发,一朵朵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它们如同绚丽的花朵,红的似火,燃烧着人们的热情;黄的如金,闪耀着丰收的喜悦;紫的像梦,营造出神秘的氛围。烟花与地上的花灯相互映衬,将大地点缀得流光溢彩。此时,整个枫城都沸腾了起来,人们纷纷仰头,惊叹着这美丽的景象。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大人们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烟花的光芒下,人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与那五彩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动感与活力的画面。
在枫亭镇的街头巷尾,街边的店铺也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宛如一个个熟透的红柿子,散发着温暖而喜庆的光。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元宵特色美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人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游灯,欢声笑语在街头巷尾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节日乐章。
枫亭元宵游灯,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它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揉合了民间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样式,并以游动的方式进行体现,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游灯队伍中,仪仗队簇拥着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前行,舞龙舞狮、腰鼓队、踩高跷、舞蹈方阵则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行进。随着现代元素的不断融入,也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枫亭当地年轻人,参与到游灯这项非遗活动的传承中来。在这“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的美好夜晚,枫亭镇的元宵游灯,宛如一首古老而激昂的诗篇,书写着千年的传承与今日的辉煌,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深深沉醉在这浓郁的民俗风情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元宵之夜,景美,人美,歌声美,到处是欢度元宵的热闹景象,令人无限留恋。当黎明咬破灯笼纸,游灯人卸下彩妆,枫亭古镇重归宁静。但见街头残红犹带香尘,檐角宫花尚染月色,那些“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灯火,早已化作文化基因注入每块青砖。那九陌连灯影的绚丽,千门度月华的美好,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正如耆老摩挲着传世灯谱所言:“汴梁风骨存灯影,且看年年人似潮。”这绵延九百年的灯火长河,终将在代代相传中,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续写“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永恒诗篇。

作家简介:
连清霖,高级教师,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仙游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家联盟会员。文学照亮人生,写作丰盈生命。曾在省市县期刊、报纸等发表数十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