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宗谱、族谱、家谱都有共同点,都是有传承祖先的光辉业绩和出生所在地意义,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自己祖宗是怎样艰苦为后代创业,以致努力奋斗,为了传承正能量修复宗谱,并有利大家共同团结和互助的精神,以此来传颂红色革命,同时让后辈们尊重自己的祖先,怀念祖辈们的功迹。
七律*闽西寻宗记
忆江南(中华新韵)
福建寻宗三四天,元朝末代浦江迁。
客家地远穷山僻,男主离乡富贵先。
师带领航修正本,理员陪去苦难言。
太拔祖葬莲塘下,千里迢迢取谱甜。
2025.2.24
作者简历:张旭军,浙江省金华市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小学高级优秀教师,曾任教于小学理科,兴趣爱好广泛,现已退休。
闽西寻宗记
文/张旭军
各位理事,我代表4人小组,到福建上杭,张氏祖先居住资料调查核实工作,向大家做如下汇报:
2025年的2月17日早上8时许,我们四人从岭下上高速,直奔福建上杭,经过了8一9个小时直达福建上杭,高速路上就用了九个小时,到达上海已经是下午五点了,路上一直都没有好好的休息,四个人肚子饿了,就在服务区将就,困了就轮流开车,歇人不歇车,一心想早点到达福建上杭,见到张氏宗亲,争取把各种资料早日能够对接上,当天的晚上,就在上杭的路边摊上解决晚餐,一边用餐,一边讨论着,明天可能遇到的情况,也幻想着顺顺利利美好情景,回到住处,大家继续翻阅族谱,仔细分析哪些宗亲对接的关键信息,词条,还有一些带着美好想象的宗亲欢迎我们的热闹场面,经历了一天的劳累,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也就是2月18日,我们4人早早的吃完了早餐,开车到上杭县客家族谱馆门前等待着工作人员上班开门,当我们登记好信息,族谱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作人员的听了我们来意,热情给我们端上了各种不同时代的张氏宗谱,让我们查阅,管领导邱主任,特意放下手头工作,与我们一起讨论,馆内收藏的资料,查阅方式,时间段给我们做了充分的指导。因信息量太大了,没有对得上号,当地族谱以张化孙公的为主,我们看到的信息都是张化生的后裔的资料,真正的困难遇到了怎么办?于是,四人小组赶紧讨论,一致认为:调整思路从自家族谱信息入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我们老谱信息表明黄坑村是祖先居住地,上车,马不停蹄的实地调查,第一站来到了上杭县边上的黄坑村。到了村上,该村居住在山坳里,简单的了解该村并没有张氏后裔,大多数姓刘,不是我们要找的目标,也没有张氏的宗祠,上杭的公路特点:要么宽敞的高速公路,要么就是崎岖的山路,只有一辆汽车可以通行,两辆交汇很难,还好,我们的宗亲张兆兰开车技术过硬,弯路多不怕,路面窄也能克服,我们遇到了新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难,当地人大多数不会普通语,讲的普通话比较生硬,带着当地口音比较严重,很难懂,我们走访交流的对象都是当地的老人或者会热情带路的妇女,想问个路交流点信息很难,我们到了白沙镇从镇政府了解到璜章村张氏后人比较集中,于是开车十多公里的第二站璜章村,该村是行政村调整后的行政村,想找个村干部都见不到人,只能找到一个妇女交流、打听,当地的语言上面有个老虎村有张氏的后人,问她有多远,很近的只有两三里,实际上五公里都不止,与当地人交流只能听一半猜一半,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来到了有张氏后人的村庄,经过了解,他不是叫老虎村,而是叫做老富村,经过初步的了解,当地人确实姓张,但与我们并非是同组同源。又是一个打击积极性的信号。中午过了12点,我们草草的在白沙镇路边摊上吃了一点中饭,又驱车到下一个村,叫做磜下村。根据导航指引,来到了一个磜下村(后改名为彩霞村),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王姓的男子,非常热情,经过了解,他爱人是张氏的后代,来到他家,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又是泡茶,又是递上水果。当他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又连忙打电话联系他的岳丈对接,并带我们见到了他们村张氏族谱理事会成员,经过了解核对结果再次令人失望,信息对不上,他们的张氏又是一支张化孙的后裔,时间过了下午两点,我们小组再次商量落实老普中的新目标,新地址,上杭县赤坑村,这个地址很明确,就是我们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于是驱车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古田镇赤坑村,经过多方了解,该村大多数都为诚信,只有一户是张姓,主人张姓是从连城县新泉镇搬迁到此也已经有百年历史了,他拿出了,他们自己张姓的族谱给我们看,然后我们还是找不到与我相关联的信息。这位宗亲人很好,也很热情,他联系了一位姓陈的朋友,从地名入手,诚信的朋友是一位当地参与丰田到户的小村干部。经过他的分析,我们的祖先居住的赤坑村马夹山脚应该是比较偏僻的地方,田产在思窟坳。这位陈姓的朋友,带上我们一起爬山,走山路,找到了马夹山脚和思窟坳的田产位置,古时候,这条道是赤坑村到蛟洋镇的必经之路,山间途中,经过一个凉亭,是咸丰九年建造的一座凉亭,有牌匾雕刻为证,牌遍雕刻着捐款,捐工时的名单,有一位捐款人张姓的叫张新连,估计可能是我们这一支的后裔,张新连为我们老张家留下了功德,当时,我们都很高兴,高兴的跳起来了,大家一至认为:今天没有白来,总算找到一些有用,有价值的线索了!我们随着陈姓的朋友下了山,在张姓宗亲的带领下来到了赤坑这一支的张姓家谱撰编人的家中,继续走访,了解信息。听了他的讲述他们的确为张化孙公的后裔,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了下午的四点半了,天色渐渐的开始暗了下来,今天又没有收集到对我们比较有利的资料,大家又累又失望,决定找个地方先住下来,慢慢找,好不容易来一次,总想找到一些对我们有利的资料,这样也对家对大家有一个交代,于是告别了宗亲,经过一个多小时驱车来到了古田镇,我们的谱师章南山,工作认真负责,他联系上的古田镇的族谱修订理事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他们张氏宗亲进行交流氏,结果再次令人失望,还是没有对上号,根据他们族谱提供的信息与我们对不上号,但与箬阳琴潭那一支张氏的宗亲对上了号,大家都很高兴,古田镇上的张氏族谱理事会很热情,留我们吃了晚饭,又是鸡又是鱼买了满满一大桌,他们用米酒招待了我们,口味与我们这边的米酒差不多,有点像寿生酒,后劲比较足,晚餐过后我们就住在了古田镇上。




第三天就是2月19号清晨,我们一行四人早早的起床,用了早餐充满着一定要有收获的信心,继续寻找老谱上注明的另一个磜下村。根据导航提示,在上杭县的中都镇,两个镇相距五六十公里,先上高速,又是县道乡道,这条路不仅路小,山坡塌方的路段特别多,所以开车的张兆兰,张志文两位宗亲开车专心致志,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这一带地质比较松散,带沙的泥土没有粘性,这一带地方生活的人们比较艰苦,生活环境也不好,垃圾遍地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穷苦人群较多,听不懂普通话的人也多,大多数以种植烟叶为生,被水冲垮的地方,到处可见,政府缺乏管理,缺乏整治,村里见不到年轻人,他们都外出务工挣钱了,留下年纪比较大的一些老人和年长的妇女,这里的居住环境也不容乐观,说明我们的祖先居住在这些地方都是比较艰苦的地方,比较偏僻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见到张氏的后人,但是地名上有张屋村,李屋村,这些村庄,估计原来的张姓李姓都已经搬迁了,或者绝后没有留下后代了,现在去租的人群当中,大多数都是姓刘的。带着沮丧的心情,我们回到了镇上,在镇上的路边摊用了中餐,向老板娘打听了张氏人群集中的村庄,或者是张氏宗祠的情况。根据地图的提示,离我们这里最近的有一个叫莲塘下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于是开车前行,一路上看不到人路,一直往高山上行驶越想越不对劲,但是导航又是这样指引的,所以我们就想着不去,也不心甘,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最后我们想既然来了,去一下也不后悔,汽车一直往前开,可是山上居住的人,越来越少,屋越来越分散,没有成片居住可称得上是三三两两群居,这里一簇,那里一簇,一路上见不到人,但可以见到的是到处都是放着黄牛在吃草,鸡在觅食,鸭子在戏水,房屋门锁了,只有小动物们能欢快的进出。透过门窗只见到旧房屋处都是鸡粪,没有人居住,新房屋建造在半山腰,但也都锁上门在务工外挣钱了,看着这种场景,心酸呐!我们带着失望的心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最后一站大拔镇,这个太拔镇我们老谱记载相当明确,肯定有祖先在此居住过,而且现在还是张氏后裔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有张氏的宗祠,希望有点收获!我们来到了太拔镇,我们在农贸市场向一位年长的人,打听张氏后裔的情况,刚好他也姓张,于是他联系了张氏宗祠的管理人员,张氏宗祠的理事会会长,我们一起,来到了张氏宗祠,打开了老普与他们对接,你猜,结果都对上了,原来我们的维达公名字一提出来,在他们那里很快就找到了,原来,我们的维达公在他们那里是第五次。各位祖先在那边生活,死亡都埋葬在这里,我们要找的地方。莲塘下不是一个村庄,而是祖先安息的地方,并且还有墓碑记载,像冷水坑的地也对上了,大功告成!大家激动的跳起来。根据,记载的信息表明,我们的祖先叔宣公迁回福建后,就并入了当地的张化孙公的名下,在福建可能遇到了困难,为了防止外姓的欺负,当时的张化孙公很兴旺,又是同一个张姓,就并了他们的名下,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家族得到了更多

到此为止,我们的调查信息调查落实就搞一段落,于是我们四人顾不上吃饭就开车回来了,当时路上遇到了冷空气,天气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我们的谱师章南山,由于几天的劳累,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汽车又从福建上杭芦丰站上高速回金华了,途经小桥服务区吃了一点晚餐,带着激动的心情就一路狂奔,可以称得上是归心似箭,汽车经过六个小时,汽车进入到松溪县境内,我们的谱师,章南山挺不住了,出现了呕吐,疼痛症状,于是汽车又下了高速。到了松溪县医院就诊,还好没多大毛病,就用了点药,休息了几个小时,病情得到了缓解。凌晨两点左右,我们继续开车,从松溪上高速回到了金华,到了金华,已经是早上的六点钟了。经过这次的寻亲问祖的活动,我觉得应该感谢我们福建上杭宗亲欢迎、配合和热情招待!感谢各位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感谢四位外出的信息调查对接的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202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