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利荣

艺坛一后生
知道叶里青大名,还是我在桐庐中学工作时,他是桐中校友,是我的学长。那时学校在教学楼前建了一座求是亭,了解到校友中有一位书法家,校领导便请他书写亭名。三个拙扑有劲的隶书刻匾张挂,自然增添了这座普通亭子的人文气质。
1991年,学校筹备50周年校庆,我专门从事收集校友信息的工作,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桐庐中学校志》中知名校友部分对他是如此介绍的:“叶里青1974年我校高中毕业后入伍。先后在云南某部任广播员、绘图员、排长、作战参谋、文化干事等职。后任湖州军分区司令部协理员。擅长书法,时有作品发表展出,并多次在国内外的书画大赛中获奖,并被日本、泰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所喜爱和珍藏。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华夏书法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后转业回县,现为县国税局副局长。”

叶里青书法汇报展(1992年,桐庐)

校志对叶里青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只是作了简洁笼统的介绍。其实他的书法研习经历和艺术成就远比这更丰富多彩。自幼酷爱书法、聪慧好学的叶里青,一进军营就显露出强于他人的才能,为他在部队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开创了先决条件,反之也为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书法提供了便利。他在云南师承冯国语等书坛名家,很快便崭露头角,成为军队和地方皆小有名气的青年书法才俊。因此,他于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期间,受命进京从事宣传工作,为他的人生开拓了眼界,也为他的书法艺术增加了独特阅历。此后叶里青书艺精进,声名日隆。1989年荣获“鲁南之光”国际书法大奖赛二等奖,更奠定了他在全国书法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这一年,他应邀为《内蒙古日报》创刊40周年题词庆贺,与陈大羽、刘大为、尹瘦石、康殷、李雁等当代书画大家的题词、绘画作品一起刊发于该报庆典专版。调任湖州军分区后,当时年逾九旬的湖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州书画院院长谭建丞先生在观看了叶里青书法作品后大为赞赏,这位担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省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老艺术家满怀对晚辈的殷切期待之情,提议叶里青举办个人书法展。当1990年12月“叶里青书法展”在湖州开幕之际,谭老不仅题写了展名,还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称赞这位军中书法才俊:“能执干戈卫社稷,能挥毫翰法钟王。盛世长寸双得用,菰城曙日见光芒。”谭老还把叶里青的书法推荐给著名书画家、浙江画院老院长陆俨少先生,邀请他题写展名。陆俨少先生自称祖上是桐庐人,与叶浅予先生是至交。陆老在观看了叶里青的书法作品后也欣然赋诗称赞:“乡里艺坛一后生,书风清新若富春。得意忘形自开合,叶门又有后来人。”如此评价,实属难得。继湖州个展后,叶里青即回家乡桐庐举办汇报展,展名即由陆俨少书写。这是桐庐文艺史上继叶浅予之后的第二次个展,让大家对这位成长于军中的书坛骄子刮目相看。
叶里青转业回乡之后,一心扑入本职工作之中,谢绝了几乎所有书法方面的活动。当然,他始终保持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业余时间全心扎入静悟斋,静心临碑帖,潜心悟书道。

叶里青书法展(1990年,湖州)
复出书坛立头功
那时我与里青兄的交往并不多,因为他转业回来后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我则长期就职于教育系统。我们的频繁接触,开始于我到县文联工作之后。
2007年4月,我调任桐庐县文联主席。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更是面临挑战。因为彼时的桐庐文艺界,国家级会员只有1人,是一位老摄影家。县书协会员只有20几名,省市级会员更是屈指可数。书协理事会亟待换届。我便想到了叶里青,希望他能出任县书协主席。当我找到他谈了设想后,里青兄表示考虑到他本职工作的原因,觉得担任县书协主席不妥,但他答应我出山,全力支持文联和书协的工作。此后,在包括叶里青在内的多位文艺界同仁推荐下,县书协换届时选举李生祥为主席,聘请叶里青为名誉主席。

叶里青参加书法活动
里青兄并没食言,开始真正重返书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沉寂了十多年,终于出来了。此后,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把天南海北的书坛大佬相继请到桐庐来。他跟我说,桐庐书法要出人出作品,必须重视培训,加强交流。否则坐井观天,永远打不开局面。不久,里青兄告诉我一个信息,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什邡市文联主席洪厚甜先生正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给书法专业学生讲课。县级市什邡是中国书法之乡,洪厚甜先生表示愿意与桐庐结对,互办展览,互相交流,促进桐庐书坛进步提升。得此消息,我很高兴。于是在里青兄牵线下,我俩和周保尔、李生祥四人奔赴杭州,与洪厚甜先生会面。颇为健谈的洪先生向我们描绘了双方开展书法交流的设想与前景。而且说干就干,希望年底就能举办首届首次展览。尽管对于当时的桐庐文联而言,几乎没有实力承担,但我胸脯一拍,当场应允。我的底气来自于有里青兄等人的大力支持,有县书协一帮骨干的踏实工作。2007年12月18日,“浙江桐庐·四川什邡书法艺术交流展”首届首次展览开幕式在桐庐顺利举行。翌年3月28日首届第二次展览在四川什邡开幕。从此,桐庐书坛的局面迅速打开。桐庐与什邡共举办了三届六场书法展,在什邡同仁的指导下,桐庐书协会员在与高手过招之中很快成长起来。可以说,桐庐书法的崛起,应该给叶里青记头功。

深耕瀚墨 香溢四方
除了对书法活动和文联、书协工作大力支持、倾情付出外,叶里青在书法创作方面也迎来新的境界,他开始积极参与各种书法展览、比赛。或许由于十多年在静悟斋的修练提升,厚积而薄发,刚一出手,叶里青的书法作品就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获此消息,我们都为他高兴,这可是桐庐书坛入展国展第一人,于是一众好友提议组团赴展览举办地河南洛阳为里青兄助威。2009年4月,我们一行共7人赴洛阳参加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幕式,由于和洛阳牡丹节开幕式同时举办,会场规模宏大,规格很高。我们和里青兄一起,从418件参展作品中很快找到他的隶书大作。作品书写的内容是桐庐古诗词。观摩欣赏之余,我们和叶里青一起在参展作品前合影留念,见证桐庐书坛乃至文艺界的一件大喜事。的确,叶里青入展对于桐庐书坛震动不小。它的意义在于告诉桐庐书法界同仁,作品入国展并非遥不可及之事。这件事为桐庐书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正是叶里青的带动,桐庐书法界同仁开始频频入省展、国展,一度形成井喷之势,被省书协负责人誉为“浙江书坛的桐庐现象”。

在转业回桐庐之前,叶里青就已经是省级会员(那时省书协还只是中国书协的分会),复出书坛不久,他便顺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我县书法领域最早的国家级会员之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此后桐庐书协涌现出20多位国家级会员,为桐庐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叶里青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了桐庐书坛的领头人。每次书法交流活动,几乎都会邀请他开笔。2009年秋我的《范仲淹与潇洒桐庐》一书排版设计前,我邀请了10位县内书法家书写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首篇即由里青兄书写。他出山以后,我们经常一起参与活动,除文联和书协的交流活动外,因为我和他都是县政协文史委成员,一起外出活动自然增多。他又被母校桐庐中学聘为校友艺术家协会会长,我则是校友文学和艺术家协会总顾问,那时我们每年都有机会参加母校的相关活动。
多年来县内外的不少文艺活动,叶里青常常是热心组织者和参与者。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书法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记得2013年4月27日,《春江一叶写富春——叶里青书法作品展》在叶浅予艺术馆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一个叶里青书法研讨会,虽规模不大,却规格很高。研讨会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胡传海先生主持。会上,来自省内与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书画界名家高手赵雁君、洪厚甜、陈琪、蔡树农、刘丹青、孙群豪等,对叶里青书法作品给予了简明扼要又切中肯綮的评价。最后主持人胡传海先生让我作一简要总结,我便即兴说了如下一段话:“叶里青先生是我县书法界、乃至文艺界的一面旗帜。尤其在书法界这一领域,有了这一面旗帜,和其他众多的优秀人才,桐庐书坛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从相对省里比较薄弱的,到现在两度成为浙江省先进的书法组织,我们的“旗帜”功不可没。希望叶里青先生为我们桐庐的文艺繁荣,为文化强县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里青兄事后请人将那次研讨会的发言录音整理成文,印册留存。还邀我写了一个短序。如今十多年过去,回头看看我当时说的,依然觉得并未言过其实。
多年来叶里青深耕瀚墨,香溢四方,把艺术的芬芳传播到了北京、上海乃至日本。“桐庐有个叶里青总统。”外地朋友的这句玩笑话不仅因为他的名字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谐音,更是对他书法艺术的认可肯定。


众家评说叶里青隶书
叶里青的书法作品从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开始,其后又相继入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大观天下·情系无锡”100书法名家邀请展,20Ⅰ7~ 2018年分别入选浙江书法精英50家和40家。另外,上海书画出版社《书苑掇英》出版发行《叶里青书法作品集》 ,其书法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
那么,叶里青的书法究竟有何艺术特点与优点。我不懂书法,不敢妄加评论。幸有《美术报》整版报道的《众家评说叶里青隶书》,载有多位全国各地书法名家对他作品的评价。各择要点与各位共赏——
“追求淳古,韵味十足。结体浑厚;笔力遒劲,自然生动。” ——刘小晴
“叶里青的隶书可谓是‘隶中之行’,处在端稳和放纵之间。独有自己的美学意味。” ——胡传海
“叶里青追求的是心性的闲适与笔墨自由,在心手之间保持一种呼应与张力。这便自然使他的创作靠近了文人化书法审美旨趣。 ”——姜寿田
“其书法追求淳古,笔力遒劲,结体浑厚,韵味十足。他的作品可谓是浙派隶书中独出一枝,斜逸横秀。在坚持自己独有的品位时,散发着高雅的格调和趣味!”——杨勇
“叶先生的隶书少见波磔之外拓,舍去隶书蚕头燕尾的主要笔法,而得匀净;......又于清正典雅之中,不时见到或跳宕或枯涩之笔,有一种随缘的机敏与敦厚中的幽默。——毛羽
“叶里青遵循的是清代碑派书家的路子,即用文人学者的精神气质去写大气磅礴的汉魏古碑,将其文人化,从而实现碑派书法的文人化进程。”——朱中原
这些名家的专业评价,让一位隶书集大成者的形象赫然挺立在我们面前。



叶里青 桐庐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桐庐县政协书画院顾问
如今,退休多年的叶里青,依然是桐庐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桐庐县政协书画院顾问。在更多地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之余,他依然钟爱书法艺术,常常在家或书法工作室静心习字,也义务为拜师于他的朋友教授书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叶里青还受杭州书法院宋涛院长聘请,担任书法创作培训班授课老师。整个教学团队中其他人均为杭城书画院、高校的专业教师,唯有他是来自县城的业余书法家,足见里青兄的实力之强。
尽管如此,他依然毫无架子。前段时间当我为驻村的阳山畈桃醉廊文化提升项目邀请5位县内书法家友情书写楹联时,大家都爽快答应,里青兄第二天即送来了作品,令我感动。
衷心祝愿叶里青兄的艺术之树,枝繁叶茂,生命在翰墨里长青。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2009年4月,洛阳。图中右3为叶里青,右4为本文作者)
(图片由叶里青、周保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