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坪石镇皈塘老区建设促进会
李翱翔
香火龙(又名稻草龙)是乐昌市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项民俗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舞动的香火龙象征着吉祥和丰收,代表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追求。那么近三、四十年是谁在传承这项非遗工程呢?
笔者就此事了解到:皈塘老区竹岗村小组李广才最擅长编制和舞香火龙。为此2025年2月6日(年初九)专程走访了李广才。新春佳节到达他家,他夫妇俩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和其他客人的来访。当我讲明我的来意,李广才脸露笑容向我讲起今年是如何再次舞起香火龙引来了广东卫视的关注?据他说:2023年在拍“坪石先生”这部电影时也参加了表演,深受制片人和观众的好评,分享完这一喜悦片段,接着又讲起了他是如何爱上编制与舞香火龙的。原来他初中时也就是大约1974年起就跟他叔叔李良火编制和舞香火龙,随着时间迁移,李广才每年都亲力亲为手把手教年轻人编制香火龙与排练舞香火龙,一年又一年,编制与舞香火龙的次数多了,积累了经验,不论编制还是领队舞香火龙的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可喜的是从2016年起,皈塘破阳村小组长李广兴也积极参与这一项有益的传承活动,并多次为此活动捐助。)我们坚信:有热心乡贤执著、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皈塘老区香火龙文化精髓一定会像皈塘英烈精神一样代代传承……
据香火龙传承人李广才介绍:“香火龙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稻草,认真挑选稻草,细心将其扎成龙的形状,并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舞动时,香火龙光彩夺目,十分壮观,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观众。这项活动在乐昌市的两江镇、坪石镇、九峰镇都有举行,而且已经成为乐昌市本土文化品牌的一部分……”
香火龙还体现了我们皈塘李氏族人的风俗民情和对自然的崇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活动,皈塘老区人民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节日的欢乐氛围。
“稻草龙”舞动乡村,年味浓烈
在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的皈塘革命老区,每逢佳节,尤其是春节,总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稻草龙”。这是一种用稻草编织而成的龙形艺术品,既展现了老区人民的智慧,也承载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每年新春伊始,皈塘革命老区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稻草龙”的身影。这些由稻谷脱粒后的稻草编织而成的龙,经过勤劳的双手精心打造,既朴实无华,又充满了艺术感。它们有的长达数十米,有的则短小精悍,但无论大小,都散发着浓郁的年味和乡土气息。“稻草龙”之所以得名“香火龙”,是因为人们在舞动它时,会在其身体上插满点燃的香。当夜幕降临,火光闪烁,仿佛繁星点点,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抹温暖和光亮。这种独特的景象不仅让村民们感到欣喜,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据皈塘村委会干部李英飞介绍:“稻草龙”一般都是7节或9节(分别由7人或9人舞动),寓意着吉祥如意。从年初一晚开始,每天晚上都会有人舞动“稻草龙”去各家各户拜年,送上书写着各种祝福语的对联。这些祝福语如“一帆风顺”、“万事顺意”、“吉祥如意”、“出入平安”等,都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舞到了年十三晚上,年十四晚则会举行送走“稻草龙”的仪式。乡贤李广兴告诉我,在传统中,布龙、雄狮遇到香火龙都要绕开走或在道路边伏地让行。人们会将“稻草龙”送到河边烧掉,象征着“龙归大海”,寓意着将龙送回它的源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病痛、虫害,带来五谷丰登和全村村民的幸福安康。这种仪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每当我看到皈塘革命老区那些舞动着的“稻草龙”,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老区人民心中的一份信仰和希望。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瑰宝。
(2025年2月8日)
己与相关单位领导沟通,拟定将皈塘老区“香火龙”进行非遗文化项目登记。敬请大家关注与支持!
编辑:李翱翔
照片:李英飞
审稿:李广兴
李广才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