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90)——力不从心(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载:天子(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张骞“凿空西域”,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诸国竞相派使臣入汉朝圣。宣帝刘询改曰:“都护”。
汉元帝时,莎车国王延为侍子长住京都长安,习汉语,爱中原,学汉朝典章。延回到莎车国继承王位,依汉典章制度治理莎车,使莎车国各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延常常告诫晚辈:“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西汉后期社会动荡,匈奴趁机控制了西域,“唯莎车王延最强,不肯附属”。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莎车王延去世,谥号“忠武王”,其子康继位。
汉光武帝刘秀建东汉初年,康率傍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自陈思慕汉家。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皆属莎车王康统管。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因抗击匈奴有功,河西大将军窦融按照汉朝惯例,封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授命他统辖西域各地。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康去世,谥号“宣成王”。
康其弟贤继承王位,他攻破拘弥、西夜国,皆杀其王,而立其兄康两子为拘弥、西夜王。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贤与鄯善王安并遣使诣阙贡献,于是西域始通。葱岭以束的国家都服从贤管辖。
建武十七年,贤复遣使奉献,请都护。刘秀以问大司空窦融,以为贤父子兄弟相约事汉,款诚又至,宜加号位以镇安之。帝乃因其使,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之人不可给予他们很大权力,而且造成其他国家失望。”刘秀下诏书收回都护印绶,重新赐给贤汉大将军印绶。贤的使者不肯换,裴遵强行夺过印绶,贤自此怀恨在心。而贤犹诈称大都护,移书诸国,西域各国全都服从他的管辖,号称贤为单于。贤浸以骄横,重求赋税,数攻龟兹诸国,诸国愁惧。
建武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等见到天子,他们都流着眼泪叩头,希望能派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是时贤自负兵强,欲并兼西域,加紧进攻其他国家。诸国听说汉天子没派都护,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朝廷不久就会派出都护,希望暂且制止贤的入侵。裴遵将情况报告朝廷,天子许之。
建武二十二年,贤知都护不至,遂遗鄯善王安书,令绝通汉道。安没有听从,并且杀掉了贤的使者。贤大怒,发兵攻鄯善。安迎战,兵败,亡入山中。贤杀略千余人而去。这年冬天,贤又攻打并杀害了龟兹王,接着吞并了龟兹国。鄯善、焉耆等各国的侍子长期留在敦煌,忧愁想家,都跑了回去。鄯善王上书,愿复遣子入侍,重新请求派都护,说不派出都护,他们仍要受匈奴压迫。天子回信说:“现在使者和大军没法派出,假如各国力不从心的话,东西南北随你们自己投靠哪方。”于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而贤更加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