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花絮
作者:李巧艺
这几年我和老公像候鸟一样在长沙、北京、广东过年。今年我们哪也不去,就在城步过年。
买 灯 笼
到了腊月二十几,街上随处可见摆满大红灯笼、对联、福字、年画、红蜡烛、红包……的摊位。
我走进农贸市场的这些红得耀眼的摊位,只见买灯笼的,对联的,买蜡烛的,买红包的,买炮竹的……络绎不绝。老板和老板娘都忙不过来了。
我被眼前挂着的红彤彤的各种形状的灯笼吸引了。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八角形的,插上电源后五彩缤纷照得人眼花缭乱。
我决定买对灯笼,给家里增添点节日的气氛。
在琳琅满目的灯笼中,我挑了一对小巧玲珑的插电的灯笼。通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48元成交。
这两个灯笼还挺沉的,我是用单车把它推回家的。
到家后,老公立刻把灯笼分别挂在南北两个阳台上。接通电源后,灯笼自动旋转起来,五颜六色、流光溢彩,漂亮极了。
一下子过年的气氛就来起了。
除夕之夜
在外谋生的游子做不到常回家看看,春节再忙也得回家过年。
儿子、媳妇、孙子一家三口,女儿及两个外孙,一共大大小小六口人,除夕头天都赶回来了(女婿回老家益阳了)。
大外孙滔滔12岁,读初中。小外孙齐齐8岁,读小学二年级。两兄弟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口标准的长沙话,正宗的长沙伢子。
孙子扬扬5岁,读幼儿园。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点瘦,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一口北京话,正宗的北京伢子。
扬扬和两个表兄以前只在手机屏幕上见过,这回终于在城步胜利会师了。
他们的到来,平时清静的小屋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兴在除夕吃年夜饭时由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当夜幕开始降临时,我们在流光溢彩的大红灯笼的照耀下开始吃年夜饭了。
我和老公把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说:你们三个谁先吃完,谁先得红包。
扬扬狼吞虎咽一下子就把饭吃完了,抢了个头名状元,得意洋洋地先领了两个红包。
齐齐见输给了弟弟,急了。别看他年龄小,脑瓜子却挺灵活,是个小灵精怪。只见他眼睛骨碌一转问:钱是不是一样多的?
一句话惹得大家笑起来。
当他听说是一样多的,一点也不急了。
齐齐和扬扬这几天虽是初次相逢,但由于年龄接近,张飞不服马超,经常发生磨擦。
齐齐看到扬扬傻乎乎地自鸣得意的样子,撇了撇嘴:哼!钱一样多的,你高兴个毛线!
滔滔是初中生了,对于这幼儿园小朋友玩的游戏不屑一顾,挺淡定的。
红包先得后得,一点也不在乎,反正红包稳脱毛。
只见他若有所思,一边吃一边说:城步的街道这么小,这就是城乡差别……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发展得很好,不比别人差。但是农村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就落后许多了……
吃完饭,他双手接过红包,彬彬有礼地说:谢谢外公、外婆……
吃完年夜饭,该贴对联了。
我家有个现成的写手,不需提前准备,现写现贴。
我拿出笔墨和红纸。
女儿一边裁纸折纸一边对我说:放松时写出的字最好,心情也最愉悦。越想写好,越紧张越写不好。处于紧张状态的人,都不是高手。
准备工作做好后,女儿提笔蘸墨,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对联贴好后,一家子围着“鸟笼”而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现在大家对春晚的兴趣大不如前了,也不知演了些啥。印象最深的节目是机器人表演,看了一会大家就陆续去睡觉了。
今 天 谁 生 日
初一早晨,快七点钟了,外面天还没亮,孩子们还在做着香甜的美梦。
我提前起床准备早餐。
我正在厨房张罗着,听到一阵咳嗽声,知道是老公也起来了。
我打冰箱准备拿牛肉时,忽然看见里面塞着一盒生日蛋糕。我莫名其妙地问:今天是谁的生日?老公说:是你的生日啊!这是儿子媳妇昨天给你买的蛋糕。
哦!我才恍然大悟过来。
这几天看到儿女媳妇孙辈们回来了,我高兴得乐开了花,也忙得像陀螺一样团团转,竟把自己的生日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等大家起床洗漱完毕。
我把早餐一一摆在桌子上:
每人一小碗米粉,米粉用的是筒筒骨头熬的汤,牛肉臊子。洁白的米粉上搁了点香菜、姜丝、几粒花生米。
一人一个水煮鸡蛋。
一人一杯鲜牛奶。
一人半个苹果。
用餐完毕,老公洗碗,洗碗是老公的专利。
然后,媳妇带着滔滔、齐齐、扬扬去买花炮,去南湖乐园坐海盗船……
晚餐,儿子毛遂自荐露一手。
晚餐菜肴:
一碟糖醋排骨,是孩子们爱吃的。
一碗香辣鱼块,表示年年有余。
一碟酸辣椒炒猪大肠,表示长长久久。
一碟炒青菜,表示一年清清泰泰。
扬扬刚吃完饭,碗还在桌子上打转转,他就迫不及待吵着要吃生日蛋糕。
媳妇说:等会再吃,刚吃完饭,大家肚子饱着呢。
夜幕刚降临,扬扬就把蛋糕从冰箱里拿出来了。
齐齐和扬扬最勤快,齐齐抢先把“寿星帽”戴在我头上,扬扬给每个人分一个小碟子。接着插蜡烛、唱生日快乐。
扬扬一直趴在桌子上,眼睛盯着蛋糕上嵌着的水果直咽口水,心里盘算着吃哪块好些。
插好蜡烛,齐齐催我说:外婆快许愿!
我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说:
愿新的一年全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愿滔滔、齐齐、扬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话音还没落,齐齐、扬扬就鼓起腮帮吹熄蜡烛。
接着分吃蛋糕。只见他俩吃得满嘴糊满了白色的奶油,像两只小花猫。
照 相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女儿一家正月初四就要返回长沙,儿子一家正月初五就要返回北京。
初三吃完晚饭,我提议照张合影留念。
我当灯光设计师,把房里的两盏台灯拿出来,分别安在客厅左右两边,让灯光聚焦在照相的地方。
儿子当摄影师,拿出自拍杆,卡好手机,选好镜头。正准备拍,扬扬却像滑泥鳅一样抓都抓不住,钻到里屋去了。
只好重拍。“一、二、三”正要拍时,扬扬又想溜掉,被儿子一把捉住抱起来。他却伸出舌头,做了个鬼脸。手机“咔嚓”一声把他这个调皮的动作定格了下来。
耍 龙 灯
正月初七上午我在群里看到一条信息:
苗乡过年几热闹
新春龙狮群英汇
2月4日初七19:00——22:00
启动仪式地点: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内场
巡游路线:体育中心——县儒林广场
这一天人们奔走相告:今晚看龙灯去……
晚饭后,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人们纷纷奔向耍龙灯的主阵地——体育中心,先睹为快。
我走出去时,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十几条龙灯翻滚着已从体育中心下来了。
只见锣鼓震天、人山人海,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
许多人从龙灯底下钻来钻去。
我刚走到儒林镇医院门口,忘年之交春花突然从龙灯下拱出来,高兴地对我说:李姐,今晚我把所有的龙灯全部拱了一遍。
我笑着说:今年龙神一定会保佑你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我们这里有钻龙灯的传统习俗。认为通过钻龙灯,可获得龙神庇护,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
长长的龙灯队伍后面是警车和救护车在保驾护航。
人们追着龙灯一路来到儒林广场,围成圆圈观看龙灯再一次的精彩表演。这时观众人数多得像蚂蚁窝,情绪达到了高潮。
我赶紧拿出手机“咔嚓、咔嚓”把这空前的盛况定格了下来。
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22:00点。
直到龙灯渐行渐远了,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儒林广场。
时光如流水, 美好的春节,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春节留下的一串串欢声笑语和温馨美好的花絮,仍历历在眼前。
【作者简介】
李巧艺(1956年1月1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人,祖籍湘西龙山县。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城步县作协会员。中师函授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品散于《苗岭文艺》《新花》《小学生作文辅导》《文萃报》《今日作家报》《邵阳日报》《赣雩文艺》《当代文艺》《湘梦山地文学》《邵阳知青》《苗乡城步》《美篇》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作品曾获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作品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