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的梵音,叩响佛前的晨钟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的身影悄然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连古老的佛教修行领域,也迎来了它的涉足。AI诵读经书,这一新兴现象,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宗教与文化层面的深度思考。
于信徒而言,AI诵读的出现,无疑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成了最稀缺的资源。AI能够以快速且精准的方式诵读经书,无论是重复诵读的功课,还是在忙碌时的修行替代,都大大提高了效率,让信徒得以从时间的夹缝中寻得修行的机会。对于初学者,它更是一位耐心的导师,用清晰的发音和详尽的解释,帮助他们跨越经文晦涩难懂的门槛,开启探索佛教智慧的大门。
然而,佛教修行,本就是一场心灵的苦旅,诵经则是这条路上最虔诚的跬步。每一次虔诚的诵读,都是与内心对话,与佛性共鸣的过程。当AI冰冷的电子音代替了信徒饱含深情的吟诵,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专注与虔诚,是否会被悄然削弱?在漫长的佛教文化传承中,诵经早已成为个人修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承载着无数先辈的修行感悟,是传统的延续,是信仰的具化。AI的介入,难免会让一些人觉得,这是对古老传统的一种冒犯,是对信仰纯粹性的挑战。
其实,AI与佛教修行并非是相互对立的存在。我们不妨将AI视为现代科技馈赠的一份特殊礼物,它是辅助修行的得力助手,而非取而代之的主角。在忙碌的工作日,当时间被琐事填满,AI诵读可以成为心灵的慰藉,让修行的香火不至于熄灭;而在宁静的周末清晨,在洒满阳光的佛堂,信徒亲自翻开经书,用自己的声音和真心,与佛法进行深度对话,感受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
信仰,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笃定,是灵魂深处的坚守。对于虔诚的佛教徒而言,亲自诵经的修行方式,蕴含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选择,让AI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不丢失信仰的核心与文化的传承。
当AI的梵音叩响佛前的晨钟,让我们以一种包容且审慎的态度去接纳它。在科技与信仰之间,寻得一个微妙的平衡,让修行之路,在现代的光芒下,依旧闪耀着古老而纯粹的光辉。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