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棉纺厂序
作者:恩清 朗诵:沈虹
北枕天山,南望乌城。
成家之地,立业之方。
观水磨而见一河,捧棉纱而献一心。
亲肤护色,帅哥展阳刚之志;爽身亮体,美妹显娇柔之气。
稳疆之根,固国之本。
产品夺中华之冠,顾客取边疆之美。
将军与士以重任,披荆斩棘;司令与卒以嘱托,冲锋陷阵。
“七一”之际,小伙如风,姑娘如云,千里相会。
将军点炮,浏阳县之炮仗;司令开工,峦南县之钢锹。
“牛郎”钟琦,出自浦江;“织女”灏英,来自湘江。
实为月底,虚为月初。
粗粮紧而细粮尽,大肉缺而小肉绝。
做美梦于脑中,敲饥鼓于腹中。
立厂房于酷夏,竖烟囱于寒冬。
父亲建房,母亲织布。
清晨互别,深夜相聚。
馒头白白,藏清香于伴侣;辣酱红红,献红心于爱人。
披锦绣,套西服。
女装触其双目,男装动其双眸。
前卫前至,千丝万缕之情。
古色古香,诗情画意之感。
实事求是,色彩分明。
美丽与追求齐飞,物质与精神共眠。
名扬外滩,独霸国人之心;魂断蓝桥,惨遭洋人之手。
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秋风尽而冬雪来,强者进而弱者迎。
压锭减效,转型升级之举;下岗分流,调整控制之措。
多数人,少数人。
贫指望于单位,富期望于自身。
自由择业,解国家之现状;自行创业,推国家之未来。
安百姓于天下,置国家于天上。
穷人穷而富人富,百姓哭而绅士乐。
民与小家不满,党与大国不容。
先富之人,不忘初心之心;后富之人,牢记使命之命。
坚持: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再领多数人靠智慧、靠勤劳走共同富裕之路!
无需等待,就在当下!
我仿佛听到了纺织姑娘的歌声。
注解:
“七纺”,在天山脚下,向南可看见“雾都”乌鲁木齐市,这里的“乌”有两个意思。是个成家的好地方,是个创业的好地方。游客只要看到水磨就看到了水磨河,“七纺”女工只要捧起一束纱就献上了她的一颗心。八十年代,“七纺”的布匹好看,穿上用它做的服装男孩就有了男人的志向,女孩就有了女人的气质。是稳疆之根,是固国之本。产品夺得中华之冠,顾客尽显边疆之美。王震将军给知识分子以重任,要披荆斩棘;张仲翰司令员给兵团战士以嘱托,要冲锋陷阵。1952年7月1日,不少的小伙和姑娘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了这里。王震将军点燃了家乡的鞭炮,张仲翰司令员拿起了家乡的铁锹。第一任厂长刘钟琦来自上海。第一批织工辜灏英来自湖南。
这个月底就把下个月初的饭票用掉了。粗粮紧张而细粮干脆就没有,牛肉、羊肉和猪肉极缺而鸡肉、鸭肉和鱼肉就根本吃不上。酷热时还在建厂房,寒冷时还在立烟囱。父亲建房,母亲织布。早上告别,夜里团聚。白馒头藏着淡淡的清香,红辣酱散着浓浓的醇香,这是我也是他们一生的最爱。
清一色的时代过去了,开始了五颜六色的时代。女人的服装美的可以触动男人的双眼,男人的服装好的可以转动女人的双眸。超前的灿烂无比,保守的回味无穷。实惠丰富的时代来临了。人们不仅有了理想,还有了追求。产品毒霸了上海,可是,在国际上却败下阵来。
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同在。停产,下岗。多数人留恋单位,少数人自行择业,创业,计划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领大伙走共同富裕之路。老百姓有了楼房,航天事业高度发达,我们成了强国。可是,贫富差别太大,老百姓有意见,国家也不将就,开始整治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要求回到小平同志最初制定的方针:先让一部人富起来,然后再带领剩下的人靠智慧、靠勤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七纺”那些下过岗的、就过业的和创过业的棉纺厂工人们心里有个安慰……

恩清简介:
住建部《建筑》与《城乡建设》杂志新疆负责人,中国建筑设计院与中国建筑总公司《施工技术》杂志新疆负责人。新疆与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兵团朗诵艺术学会顾问。
主播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