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荠菜
耿志平(甘肃)
每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时节,春风吹绿了田野,也吹醒了爱吃野菜的人的心,一个个就蠢蠢欲动了。
在北方,荠菜算是最早的野菜了,三五好友相约,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者开车,去挖荠菜。以前,县城附近,随便哪块麦地都有荠菜,随着旧城改造,农村也成了拆迁区域,能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了,几乎找不到麦地。因此,只能多跑些路,谁让自己嘴馋,就好那一口野菜呢!
出了城,麦地变多了,可是,大家睁大眼睛在地里转一圈,也看不到荠菜的影子,好多地里并没有荠菜,听说是主人打了除草剂,荠菜自然就无法生存了。当然有些地里荠菜特别多,大家都挑大的铲,不过,大的也不是很多,没办法,只能“照单全收”,只要是荠菜,统统逃不过“吃货”的铁铲,在说说笑笑中,就能铲够吃几顿的。铲一个小时,摘洗就得三个小时,真是有苦有乐。
有人说,街道有卖的荠菜,花几块钱买着吃不香吗?一来,怕是用化肥种的,二来,怕铲的地方不干净,三来,就是享受铲的过程,与好友踏春,其乐融融。
不管是凉拌,还是包饺子,不管哪种做法,都满足了人的味蕾。一种微不足道的小草,成了春天的珍馐美味,因为有了人的眷顾,身价陡然提升,不再被人嫌弃。
古代人大概也爱吃荠菜,有很多关于荠菜的诗词,比如辛弃疾的: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里落群鸦”。还有郑板桥的: “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秋樱桃最有名”。姜夔在《扬州慢》里写道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就连《诗经》里都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句子,可见古人对荠菜的喜爱绝不亚于现代人。
荠菜,曾在饥荒年代救了人的命,如今,又被人端上餐桌,比大鱼大肉还让人大饱口福,在陇东,如果春天不吃几次荠菜,就感觉缺了些什么。
荠菜,就像一个人,哪怕不漂亮,不聪明,甚至有些残疾,只要有人疼爱,不用与别人攀比,与他人争宠,终会活出自己的精彩,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网红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