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踏青
(上平十四寒)
湖北/简亦景
春姑约我踏青峦,
霭雾如纱意韵漫。
雀语吟风声婉转,
燕飞衔草影娇珊。
溪边笛奏心舒畅,
石上题诗兴逸阑。
偶遇谪仙同坐话,
人间至味是清欢。

这首七律《踏青》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春日踏青图,洋溢着悠然自得的惬意与对生活的热爱。
- 开篇:首联“春姑约我踏青峦,霭雾如纱意韵漫”,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比作“春姑”,形象地传达出春天的温柔与美好,仿佛是亲密的友人相邀共赴春日之约,亲切而自然。“霭雾如纱” 以细腻的比喻,生动展现出春日山间云雾缭绕、朦胧缥缈的美感,为全诗奠定了诗意的基调。
- 颔联颈联:颔联“雀语吟风声婉转,燕飞衔草影娇珊”,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将春日的活力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鸟儿啼鸣与风声交织,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燕子轻盈地飞翔,口中衔着春草,那灵动的身姿尽显娇俏可爱。颈联“溪边笛奏心舒畅,石上题诗兴逸阑”,进一步描绘踏青时的兴致,溪边有人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与眼前美景相融,让人心旷神怡。诗人兴致颇高,在石上挥笔题诗,那份沉醉在春日里的逸兴豪情跃然纸上 。
- 结尾:尾联“偶遇谪仙同坐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谪仙” 一词,通常让人联想到李白,这里借指偶遇的才情出众之人,与前文的诗意氛围相呼应。两人同坐交谈,在这美好的春日,领悟到人间最本真的滋味便是平淡中的欢愉,升华了诗歌主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淡之美的珍视。
整首诗紧扣 “踏青” 主题,从景物描写到情感抒发,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格律工整,将春日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愉悦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
诗人简介:
简亦景,字:桂清,湖北省孝感人。人称“江南隐士”。自幼酷爱语言文学,初中时幸得高级教师汤文斌老师悉心教导,自此心中种下“诗与远方”的梦想,一生创作大量自由体诗与散文。如今花甲之年,儿女皆已自立,便归乡定居,以诗茶为伴,执笔遨游于古韵之海,漫步于夕阳之下。
诗韵中的春日牧歌——评简亦景《七律·踏青》
简亦景的《七律·踏青》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趣与人文情怀的佳作,将春日踏青的美妙体验以细腻笔触和精巧格律展现,引领读者走进一场诗意盎然的春日之约。
诗歌开篇以拟人手法,将春天唤作“春姑”,邀约诗人踏访青山。这一拟人不仅赋予春天鲜活的生命,更让整首诗染上温馨亲切的氛围。“霭雾如纱意韵漫”,把山间晨雾比作轻柔的纱,朦胧而富有诗意,为全诗奠定了浪漫基调,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山水图。
颔联“雀语吟风声婉转,燕飞衔草影娇珊”,从视听角度切入,展现春日的蓬勃生机。鸟儿啼鸣与风声交织,清脆婉转,似大自然奏响的春日乐章;燕子衔草飞翔,灵动娇俏,画面感十足,尽显春日的活力与灵动。颈联则转向诗人自身的踏青体验,溪边笛声悠扬,与自然美景相融,让人心旷神怡;诗人兴致高昂,在石上挥笔题诗,尽显沉醉自然的逸兴豪情。这两联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有自然的生机,又有人的雅趣。
尾联“偶遇谪仙同坐话,人间至味是清欢”,巧妙借用“谪仙”意象,或许暗指诗仙李白,也可泛指才情卓绝之人。在这美好春日,诗人与“谪仙”同坐畅谈,领悟到人间至美是平淡中的欢愉,升华了诗歌主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淡之美的珍视。
简亦景先生自幼钟情文学,一生笔耕不辍,如今归乡以诗茶为伴。这首《踏青》正是其生活态度与文学追求的体现,格律严谨,意象丰富,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让人在诗中感受自然之美,体悟生活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