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益国
在老家,提起我的表哥,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亲切地唤他一声“小诸葛”。如今,表哥已年届78,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可他身子骨依旧硬朗,思维敏捷,不管聊起什么话题,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表哥是个极具才华的人,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他都钻研得十分透彻。在那个知识相对匮乏的年代,他的学识显得尤为珍贵。更神奇的是,他似乎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哪家的猪跑丢了,哪家的东西不见了,他掐指一算,往往就能找到线索,让人啧啧称奇。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表哥生不逢时,空有一身才华,却被岁月无情埋没。早年,他的父辈、叔叔们投身共产党,一大家子的重担便早早落在了他稚嫩的肩头。年纪轻轻的他,还没来得及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就不得不操持起家中大小事务。耕田耙地、除草施肥,每一项农活他都做得一丝不苟,更要操心家中生计。紧接着,生儿育女的责任接踵而至,他的时间和精力被彻底占据,那些原本触手可及的大好前程,就这样一次次从他指尖溜走。
曾经,表哥在市防疫站工作过,凭借出色的文学功底,他的才华被《淮阴日报》的编辑看中,报社特意邀请他担任自由撰稿人。这在旁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可表哥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孩子要上学,妻子又体弱多病,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这一决定,意味着他放弃了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契机,继续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默默耕耘。
但表哥从未有过一丝后悔。在他心中,家庭的责任重于泰山,教育子女才是重中之重。他常常告诫孩子们:“学习重要,做人更重要。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比什么都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良好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深深影响着儿孙后代。
如今,表哥依旧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功成名就的辉煌,却在平凡中彰显出一种坚韧与担当。他就像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一棵老树,扎根泥土,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枝叶为家人撑起一片绿荫。每次回到老家,听表哥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我都能从他身上汲取到无尽的力量,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坚守,对人生的豁达。
表哥常把后辈叫到身边,眼神中满是期许,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机会多得就像天上的繁星。外头的世界广阔无垠,有太多的精彩等着你们去探索,可千万别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平日里,多花些心思在学习上,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帮你们跨越重重障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以后取得多大成就,做人的根本不能忘。善良正直,是做人的基石,就像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人生这座大厦才能稳稳当当。与人相处,要讲诚信,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是赢得他人尊重与信任的关键。”
“我们家的家风,是祖辈们用岁月沉淀下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们的智慧和期许。你们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子孙后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挺直脊梁做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不投机取巧,不随波逐流。我盼着你们都能有出息,更盼着我们家的好家风能一直延续。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将善良正直的品质牢记心间。这些年,儿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靠着踏实诚信的为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即便再忙碌,他也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一有闲暇,他就投身公益活动,隔三岔五就和爱心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每次去,他都亲自给老人们带去生活用品和温暖问候,陪老人们唠唠嗑、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把表哥传承下来的那份善良,播撒到更多地方 。
作者简介
史益国 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爱好文学,多篇作品在各报刊发表。自编作品集《学海 随笔》。作品相声《吆喝》,散文《话说淮安》,诗歌《断桥,我来了……》分别获得《中国乡村》杂志季度优秀作品奖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