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精工 神韵天成
山东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的辉煌和传承
(淄博窑古陶瓷探索研究文章之十一)
文/图 魏传来
如果说,陶器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那么,瓷器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并且早已被世界认同。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这其中自然包含着淄博各古窑生产的各类精美瓷器。
自开窑以来,淄博古窑生产的陶瓷品种可谓洋洋大观,各种造型种类枚不胜数。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唐代、兴盛于宋金时期的陶瓷奇葩———绞胎瓷。

笔者在研究宋金绞胎瓷片
绞胎瓷又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 ,所谓绞胎,就是将白、黑(或褐、黄)两种颜色的瓷土,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折叠、盘卷、切刮,再拉坯,制作成器型。于是瓷胎上便出现了白黑(或褐黄)相间的美丽纹理。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可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自然优美,自由奔放,变化万千;也可使其构成各类较为逼真像形的艺术画面,或如木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花草。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生动奇巧,美不胜收。经素烧后再罩以晶莹玉润的釉子,经二次烧成后将如花似锦的花纹图案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

金代绞胎碗一
绞胎瓷因为它纹饰表里如一,被雅称为瓷中“君子”,又因为纹饰一器一样,没有重复性,而被诠释为“君子和而不同” 。有人曾作诗这样赞美绞胎瓷:“十样颜色入泥层,百种纹理由胎生,千度火焰冶瓷韵,万种风情在其中。”由于这种“君子瓷”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产量低,又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属当时的贵族才能享用把玩的器物,所以市价昂贵,存世量很少。淄博窑流传至今的绞胎瓷器更是十分希缺和名贵。

金代绞胎瓷片
淄博古窑的绞胎瓷器,从科学发掘的实物标本和传世收藏品看,唐至五代的产地是磁村窑,而宋金主要集中在磁村窑和颜神店窑。唐代,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以乱纹、回纹为主,是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泥贴面,实际上是绞的化妆衣,不是全绞胎。实物资料只见到残瓷片。到了宋金时期,淄博窑的绞胎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工艺成熟,瓷胎的纯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纹理艺术也更加完美,而且装饰由胎而生,全胎绞泥,里外一致。绞胎色与色之间的界线泾渭分明,即使是细如发丝,也没有相互浸漫的现象。绞胎陶瓷的烧制成功,冲脱了淄博窑唐代及唐代以前瓷器单色釉装饰的束缚,开创了瓷器装饰的新领域。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体现的是古代匠师们对艺术美的一种高深探索和追求。绞胎是陶瓷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将形式美在瓷胎装饰方面推向极至,巧妙的利用陶瓷胎土不同的色彩,通过作者的精心构思,进行揉合、排列构成的纹理或图案,展现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遐想无穷。具有神奇、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润之手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中国北方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代绞胎碗二
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发现最多的窑址是磁村窑和颜神店窑。磁村窑除发现碗、盘等绞胎瓷器外,在科学发掘的属五期金代窑址中还发现了绞胎捶丸。现博山区城内大街古窑址,宋金时期属于淄川县的颜神店镇,是组成淄博窑众多古窑址中的一个。1993年由于博山区城市规划建设,施工波及到博山大街古窑址,在原窑址及附近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宋金时期的瓷器碎片。在这批数量众多的瓷器瓷片中,其中一部分是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绞胎瓷器。早在1982年,淄博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曾在该处挖了一条探沟,清理了两座窑炉,共出土各类陶瓷标本440件,其中一件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绞胎瓷器——绞胎钵(《淄博市博山大街窑》,《文物》1987年第九期)。(见下图)

金代绞胎钵
我们把博山出土的这些绞胎瓷器与磁村窑近年出土和发现的绞胎瓷器相对比,发现它们的造型,胎、釉等工艺特征是一致的,具有典型的宋金时期特点。博山大街窑和磁村窑出土的这批绞胎瓷器,从造型上看,主要分为碗、盘、钵、盆和捶丸等几种。

金代绞胎捶丸
淄博窑绞胎瓷泥的原料制作工艺程序根据实物分析应有二种:一是用褐白色与褐黄色两种瓷泥,各如擀面皮一样制成薄片,再将二种颜色的瓷泥片一层层交替重叠起来,(层数多少,视所要求的花纹图案而定),然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卷、绞、压、搓等。第二种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条,然后将它们绞拧盘卷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最后,将这二种经处理过的瓷泥叠压糅合后切片,然后镶嵌、拼接、粘合成型,或整块模压成型,或整块慢轮拉坯成型 (由于绞胎泥成本高,底足和口沿一般都不用绞胎) 。由于装饰纹理变化的关键在胎骨,制作中成型工艺方法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质量控制要求相当严格。因绞拧的方式、方向不同,成型后的花纹就各不相同。绞胎瓷的美妙之处就在其绞揉纹饰上,每件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

淄川窑金代绞胎瓷片
绞揉工艺应有两种:一种是有特定的工艺要求的,象鸟羽状由小片到大片整齐排列的、层次分明的羽毛纹等,这些器物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更是特别高,是工匠们长年累月经验积累的结晶。另一种工艺是随意绞揉、任其变化,绞成什么样算什么样。这些绞胎花纹虽表现多种多样,但表里一致、内外相通。千器千样,变化多端,每一件都是绝品,绝不会有第二件相同纹饰的制品。其花纹种类大致有:类似苇席编织样式的席编纹,如树木横截面一般的年轮纹,如麻绳似的绳索纹,如妇女头发辫子似的发辫纹,以及麦穗纹、流沙纹、条带纹、涡纹,乱绞纹等等。笔者曾作过一次试验,用黑白两种面粉团擀压成饼状,其绞纹形态特征十分明显、美丽。

淄川窑金代绞胎瓷片
淄博窑绞胎瓷器外观古朴典雅,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不饰雕琢,混然天成。成品瓷轫性较强,胎质细密坚硬,几乎不吸水,敲击声音清脆悦耳,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从笔者收藏的淄博窑遗存下来的成品和半成品绞胎瓷片看,它是先经坯胎素烧后,再上釉入窑二次烧成的。釉色大多为黄色半透明釉,有棕黄、米黄和青黄三种。褐白色、褐黄色两种胎泥相绞成型经上釉二次烧制以后,变为黄色和黄黑色,对比强烈,美妙神奇。也有少部分施无色半透明釉的。淄博窑的绞胎瓷主要是高温烧胎(1200度以上)低温烧釉(800度左右),釉面厚润,晶莹剔透,虽经千年左右,并无脱釉现象。说明了窑工们已经能夠熟练掌握和控制烧造中的火焰气氛和火候温度。绞胎瓷器的圈足和碗中饼底往往是露胎不施釉,个别器物施半釉,致使器物下半部分露胎,显露出无釉绞胎的自然面貌。烧造方法主要是采用匣钵叠烧。器物底部一般采用三枚支钉垫烧,支钉大小因器物的大小而宜。所以在绞胎器物的内心的釉面上,有明显的支钉垫烧的痕迹。

金代绞胎瓷片
淄博窑绞胎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工艺流程多,每道工序要求严格,与其它制瓷方法截然不同,道道生产技艺都反映了淄博窑古代匠师们的聪明智慧。试想用二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干湿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和冷收缩系数,烧成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装饰”,它的工艺要求之难和技术水平之高可想而知。淄博窑绞胎瓷器产品不仅工艺精湛繁复,技法精巧灵活,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紋饰构图超凡脱俗,器形美观端庄,更具有艺术创新特质,即别具一格,又独树一帜。因此可以说在当时来讲,绞胎陶瓷是淄博窑技盖群芳的高科技产品。它以瓷胎特有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装饰中另辟蹊径,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在中国古陶瓷品种中享誉很高,是陶瓷文化的一颗明珠。

金代绞胎瓷片
绞胎瓷器制作技术是淄博窑独特的工艺技术之一, 是现代技术难以替代的,是我国制瓷技术极其宝贵的一项历史遗产。除了瓷器本身的欣赏收藏价值外,其内涵价值也是其它瓷种所不能替代的,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珍贵价值。
然而,这个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丶属当时少数人才能享用把玩的“君子”瓷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产量低,元代以后便在淄博大地上消失了!
陶瓷是淄博市的支柱产业。而淄博绞胎瓷,这一瓷中奇葩,却迟迟不能重现它的光芒,这确实是淄博陶瓷业界的一大遗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淄川区龙泉镇渭头河村的兴利陶瓷有限公司,以传承历史上的淄川古瓷文化为己任,决心庚续淄博陶瓷历史文化中这一独具特色的奇葩瓷种。

兴利陶瓷公司制作的绞胎瓷瓶(聂怀武大师作品)
绞胎瓷器其主要看点是坯胎内外皆有相联花纹,与其它陶瓷品种有明显的区别。兴利公司认为,如果用现代技术将绞胎瓷器传统工艺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制作出建筑装饰瓷、日常使用瓷、工艺美术瓷等新产品,其坯胎内外表里如一、变幻无穷的绚烂花纹,犹如美伦美奂的天然宝石,质感细腻,光泽柔润,色彩丰富,古朴典雅,将十分惹人喜爱。必定会成为社会广泛需求的新的陶瓷品种!
经过到各地取经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及无数次失败教训,兴利公司研发攻关小组刘永厚等研究人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绞胎瓷工艺不同于其他的瓷种,它最大的两大难点是花纹容易变形和窑炉烧成容易开裂。针对问题和特点,兴利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司维利亲自率领攻关小组人员,针对当地陶瓷原料的特点,修改制泥配方,创造性的修改烧成温度曲线,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人员和工艺大师们的积极性和潜能。终于在2018年下半年,成功研发并试烧成功了具有淄博窑古文化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并存的多种纹样的绞胎瓷。创烧出了自然纹丶席编纹丶羽毛纹丶菊花纹丶方格纹和人工编织的复合彩花纹,以及彩釉半绞纹丶浮雕绞纹等二十多个品种!

兴利陶瓷公司制作的绞胎牛(张雷大师作品)
经过他们多年连续不断的艰苦奋战,在尊重历史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新科学手段,终于烧制成功了完全可以和淄川金代绞胎瓷产品相媲美的淄博窑创新形绞胎瓷,被誉称为“兴利国瓷 淄韵绞胎”。终于让失传一千多年的瓷中奇葩——淄川绞胎瓷,得以传承丶发扬丶光大,重现了历史尊容,并发展创新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

兴利陶瓷公司制作的绞胎(张雷大师作品)

兴利陶瓷公司制作的绞胎瓷人物俑(聂怀武大师作品)
兴利绞胎瓷一经向世,便以其庄重素雅的造型丶纹饰自然多变的品格让人惊艳不已,成为当今瓷苑一绝,轰动淄博瓷坛。

笔者考察调研兴利陶瓷公司制作的绞胎瓷
2025.2.22. 于海泉帝景澹庐书屋
作者简介: 魏传来。单位:淄博市淄川区政府办公室(退休)。文物收藏鉴赏家、地域文化研究学者。
工作室名: 澹庐。网名: 淄川澹庐丶澹庐知事。淄川区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多年从事淄博地域文化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收藏了大量从战丶汉至民国间的淄博古窑各窑口的陶瓷器丶以及从战国到清代几千年跨度的中国古铜镜,形成了系列和规模,并长期在淄川博物馆澹庐展室展出。先后整理撰写了一批学术文章在国家专业期刊发表,填补了淄川地区陶瓷文化研究的空白。荣获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年会《陶瓷学术奖》丶淄博市政府《对外宣传奖》。主编了(与他人合作)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山东民间藏镜》一书,填补了省内空白;是山东卫视社科片《淄博窑》、《天下铜镜(十三集)》资料提供人和主讲人。撰写了一大批古铜镜学术研究文章,填补了齐文化研究空白。现为
山东省民间陶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青铜器部部长
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特约撰稿人
淄博市史志研究院地方文化学者咨询组成员
淄博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淄川区委宣传部般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瓷文化课题组组长
淄川区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
淄川区作家协会顾问
山东淄川文物局、博物馆顾问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