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4 年的秋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举行了换届选举。承蒙诸位的厚爱,我有幸当选为副会长。在张泽武会长的悉心引领与指导下,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解读古碑序,以此探寻洛宁姓氏文化。
在此期间,我收获颇丰,不仅挖掘出了许多有关社会变迁、家族迁徙的重要信息,还亲眼目睹了城隍庙角落里那堆残碑断碣。它们伤痕累累,有的被打眼,有的遭锤击,破损程度令人痛心。
近日,我收到一张来自下峪镇前上庄村鲁氏家族创修祠堂时的石碑照片。从鲁氷提供的照片来看,这块碑同样是惨遭破坏的模样。它静静地躺在院子一角,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悲惨遭遇。
为了辨识并还原碑文,我在电脑上反复放大图片,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认,同时查阅大量资料,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补齐缺失的文字。
通过碑文中“甲午新年议事”“乙未春月起工、甲辰冬月落成”“光绪…桃月”等关键信息,我推断出,这块石碑立于大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从创修祠堂到石碑落成,前后历经十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如今,鲁氏祠堂早已消失不见,化为历史的尘埃,即便向八十高龄的老者打听,也仅能从传说中略知一二。唯有这块残碑,成为鲁氏祠堂曾经存在过的唯一历史见证。
接下来,我将针对辨识补正后的碑文予以断句、翻译以及浅析,期望上庄鲁氏的后裔,可以铭记先祖的功德,同时也期盼家族中的贤能之人,能够挺身而出,团结族人,借由修祠续谱,来凝聚家族力量,使家族重新迈向辉煌。

一、碑文辨识
修祠之事有关系之大上可以妥前代祖宗在天之灵下可以启后世子孙教本之思然时势艰难事体烦重必惨淡以为经营为其所图者远也皆此者莫贵乎修祠庙焉虽然非常之举创始为难往往皆为多功钜不兑游疑迟徊于其间以致有是修祠之议终不克成是功者天壤间恒不少也何幸予舅氏鲁公长有者独不然也舅氏生平干略过人乡戚族属辈所敬重者久之乃于甲午新年约集族众议及创修祠堂之事族人同声应曰善德事也吾辈宜惟命是从于是有愿给地以为建庙之地者有愿供木以为立庙之材者有愿施钱以为修庙之用者舅氏大喜族众心齐则庙不患不能修矣爰于乙未春月起工于甲辰冬月落成数年之功始克告蒇继而木饰文继而绘画虽其间执事者诸公不无赞襄之力而鸠工庀材等事一一皆有舅氏料理之劳所以论功此后独归功于舅氏者今功已告竣,祠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舅氏嘱余作文以记实以为之序
经理人
鲁兆瑞 鲁长清 鲁殿杨 鲁兆珍
鲁兆兴 鲁殿某 鲁某顺 鲁长有
鲁泮彩 鲁泮都 鲁泮池 鲁泮林
仝 立
大清光绪叁拾壹年桃月 上浣 谷旦

二、断句点注
《鲁氏创修祠堂碑记》①
修祠之事,关系之大。上可以妥前代祖宗在天之灵,下可以启后世子孙教本之思。然时势艰难,事体烦重,必惨淡以经营,为其所图者远也。凡此者,莫贵乎修祠庙焉。虽然,非常之举,创始为难。往往皆因功钜,人多游疑迟徊于其间,以致有修祠之议,终不克成是功者,天壤间恒不少也。何幸予舅氏鲁公长有者独不然也。舅氏生平干略过人,乡戚族属辈所敬重者久矣。乃于甲午新年②,约集族众,议及创修祠堂之事。
族人同声应曰:“善,德事也,吾辈宜惟命是从。”于是有愿给地以为建庙之地者,有愿供木以为立庙之材者,有愿施钱以为修庙之用者。舅氏大喜,族众心齐,则庙不患不能修矣。爰于乙未春月③起工,于甲辰冬月④落成。数年之功,始克告蒇⑤。继而木饰文,继而绘画。虽其间执事者诸公不无赞襄之力,而鸠工庀材⑥等事,一一皆有舅氏料理之劳。所以论功,此后独归功于舅氏者。今功已告竣,祠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舅氏嘱余作文以记实,以为之序。
经理人
鲁兆瑞 鲁长清 鲁殿杨 鲁兆珍
鲁兆兴 鲁殿某 鲁某顺 鲁长有
鲁泮彩 鲁泮都 鲁泮池 鲁泮林
仝立
大清光绪叁拾壹年桃月 上浣 谷旦
注释:
①该碑记作者应为下峪东山村磨沟的李太之子,是上庄鲁家的外甥,其后裔现迁居卢氏县冯家岭。
据鲁秀本讲,鲁氏祠堂位于下峪镇前上庄村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落成于清光绪三十年,历时九年。为硬三间砖木结构,入深八米。土改时充为大队公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用作磨坊。
石碑被生产队养猪场拉去放在养猪场打眼固定粉碎机。八十年代初,生产队把家庙卖给村民李老憨,李老憨又转卖给王应本,王应本又转卖于鲁青平,后因破败不堪而拆除。现在鲁青平在原址搭了个烟棚。石碑则放在鲁文仲家的大门外。

大棚下面为前上庄鲁氏祠堂所在的位置
②甲午新年,甲午,干支纪年法,指清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
③乙未春月,即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春月,通常指农历正月,它是一年之始,正值春季开始,所以称为春月。
④甲辰冬月,即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冬月指农历十一月。
⑤始克告蒇,始”表示“才”“方才”;“克”有“能够”的意思;“告”即“宣告”“告知”;“蒇”读(chan),意为“完成”“结束”。这个词常用来形容经过一番努力或历经一定过程后,某项任务、工程、事情等终于得以完成并可以宣告结束。
⑥鸠工庀材,“鸠(jiū)工庀(pǐ)材”,其意思是:召集工匠,准备材料,指建筑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鸠”有聚集、召集之意;“庀”有具备、准备的意思。例如:“这座古老寺庙的修缮工程已经鸠工庀材,即将正式动工。”
三、译文
修建祠堂这件事,关系十分重大。对上可以让前代祖宗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对下可以启发后世子孙追本溯源、重视根本的思想。然而当时时势艰难,事情繁杂沉重,必须要费尽心思去谋划经营,因为所谋求的是长远的利益。在这类事情中,没有比修建祠堂更重要的了。
虽说如此,不同寻常的举动,开创起来是很困难的。往往因为工程浩大,很多人在其中犹豫不决、徘徊不前,以至于有了修建祠堂的提议,最终却不能完成这项功业,这样的情况在世间一直都不少见。多么幸运,我的舅父鲁长有公却不是这样。舅父一生才干谋略超过常人,长久以来受到乡亲、亲戚和同族之人的敬重。
于是在甲午年新年,召集同族众人,商议修建祠堂的事情。族人们异口同声地回应说:“好啊,这是积德的事,我们都听从您的安排。”于是有人愿意献出土地作为建庙的地基,有人愿意提供木材作为建庙的材料,有人愿意捐出钱来作为修庙的费用。舅父十分高兴,族人心齐,那么就不用担心祠堂修不成了。
于是在乙未年春天动工,在甲辰年冬天完工。经过数年的努力,才终于完成。接着对木材进行装饰,然后进行彩绘。虽然在这期间各位负责办事的人都有辅佐帮助的功劳,但招募工匠、筹备材料等事务,每一项都是舅父操劳料理的。所以论功劳,此后都应把主要功劳归于舅父。
如今工程已经竣工,祠堂雕刻着精美的梁枋,装饰着绚丽的彩绘,光彩夺目。舅父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就写下这篇序言。
经理人:
鲁兆瑞、鲁长清、鲁殿杨、鲁兆珍
鲁兆兴、鲁殿某、鲁某顺、鲁长有
鲁泮彩、鲁泮都、鲁泮池、鲁泮林
共同立碑
大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上旬 吉日
四、评析
这篇碑记详细记录了鲁氏家族创修祠堂的缘由、过程和参与人员,反映了当时家族对祠堂建设的重视。祠堂在传统社会中是家族祭祀、议事、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修建祠堂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 ,具有重要的家族文化意义。
碑记通过描述鲁长有在创修祠堂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为家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召集族众商议,到统筹各项事务,历经数年使祠堂得以建成,突出了他在家族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贡献。
这篇碑记语言简洁明了,叙事清晰,虽为文言文但通俗易懂。采用了先议论修祠意义,再叙述修祠过程的结构,层次分明,符合碑记这种文体的特点,既表达了对修祠这一行为的价值判断,又完整记录了事件经过。
这篇碑记的历史价值在于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家族组织形式,以及民间建筑活动等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从侧面反映出清朝光绪年间民间百姓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家族观念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洛宁城事》《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