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我母亲朱汪氏
诞辰一百一十二年
作者:朱万祥
审稿:朱万元 朱万福
朱万英 朱万田
朱培军 朱建军
朱建永 朱建林
朱云峰 朱献峰
朱建文 朱建兵
2025年2月24日(古历正月廿七),是我母亲朱汪氏诞辰112周年纪念日。当我每看到她老人家慈祥的遗像,就想起她那勤劳,俭朴,善良,慈爱,乐于助人,吃亏是福的件件往事,想念她那慈祥的声容笑貌,思念她那深深的母爱。有时久立母亲遗像前,思念生悲,泪如雨下。因为我再也见不到可爱的母亲了!母亲离我们而去已22个年头了,但这深深的思念之情日益深切,总觉得母亲还在我们身边。呼着我的小名"宝群",喊我起床,喊我吃饭,喊我上学,嘱托我在学校,好好上学,好好读书,尊重老师,与学生搞好关系,不要打架,要当一名好学生,她每当晚上催我早点睡觉,早上让我早些起床上学。当我为生产队割草挣工分回家晚上,母亲总会将馍,汤,菜留在锅里,我早晚回到家里都能吃上热饭,热馍。当我任小队副业会计时,她嘱托我把队里的账目算好,不要亏待父老乡亲,做到日清月结,每月账目要按时向社员公布,做到有错必纠,要当一名让小队,大队干部和父老乡亲放心的好会计。当我任小队,大队卫生员时,母亲总嘱托我卫生员责任大,处处要当心,当大队赤脚医生孙槐委派我到荊隆宫乡卫生院学习接生时,母亲嘱托我说,你还没有结婚,学习接生不合适,那可是一手托两命的大事,所以,我就听母亲的话,后让大队中街赵小文的母亲顶我去卫生院学习接生……当我在部队提任军官回家历次探亲时,母亲总崔我按时提前归队,嘱托我在部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保家卫国站好岗,放好哨,当兵要当一个好兵,提任军官要当一个好军官。当我从部队转业到封丘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时,母亲曾多次嘱托我要当好人民的检察官,要办好每一桩案件,决不能徇私枉法,决不能出现冤假错案。当我为转爱妻宋玉梅,长子朱云峰,次子朱献峰农转非户口时,主动辞检调入省直监狱系统工作时,我每当从辉县洪洲城和新乡潞王坟单位回老家看望父母时,她常嘱托我说:"犯人也是人,要依法管教,决不能打骂犯人,要当一名清官"等等……

母亲的每次嘱托,笔者总是牢记在心,付诸行动,做人忠诚,做事踏实勤奋。母亲的嘱托,人生实践和社会实践已完全证实,母亲的教导,是我一生做人做事的座右铭和强大动力。所以,我在学校读书期间,从没有和男女同学打骂过,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本人已尽力,我曾是一名少先队员和班干部,我曾为听老师话,遵守课堂纪律,曾有一次憋尿到裤当里,又流到课桌下边,被值班打扫卫生的同学举报后,刘菊花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在班上表扬我,"是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当我初中肄业在家务农期间,我曾是一名好社员,因学习毛著成绩突出,曾是小队,大队,公社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同时,边上农中,边担任小队副业计,记分员,编席技术员,又是小队文革代表,大队文革委员,还是小队卫生员,大队卫生组副组长,学习毛著辅导员,身兼多职不累,从不计较个人报酬,副业会计账目经大队,公社组织检查多次无误,还受到大队及公社干部的多次表扬。

当我一九六九年三月三日离开父母和父老乡亲们到云南边陲当兵时,时刻牢记母亲教诲,参军当年曾被评为五好战士,当兵不足半年,加入团组织,当兵满一年光荣加入党组织,当兵满两年被部队提任兵头将尾的军官,曾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有线技师,修理所长,还受到连,团嘉奖各一次。
当我一九七九年十月从部队转业到封丘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后,听从母亲教诲,检察工作四年半,承办批捕起诉案件超百宗,均无冤假错案,曾连续四年均是优秀的人民检察官,模范党员。受到封丘县和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暨封丘县人民政府的表彰。
1984年4月,我为转妻和两个儿子农转业户口,我又主动辞检调入省直监狱系统27年工作后退休,我按照母亲教诲,始终坚持依法管教,依法治监,执法公正,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直接管理罪犯,从没有打骂过一次犯人,拒腐蚀,永不沾,不请吃,不吃请,曾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警官,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反改造转化能手,曾是监狱,省劳改局,省司法厅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双大活动模范,受到监狱嘉奖,省司法厅荣记三等功,曾受到中央司法部的通报表彰。本人先进事迹刋登在河南日报,河南法制网,中原崛起办杂志上,一举填补了人生档案的空白:
母亲教导记心中,
言行一致见行动。
做人做事听党话,
感恩母亲度人生。

我的母亲名叫汪朱氏,出身于原封丘县荊隆宫乡汪寨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于一九一三年正月廿七,卒于二00三年古历三月十八,享年九十岁。
母亲十八岁时,经人介绍与我父亲朱平结婚,先后生下大哥朱万财,二哥朱万元,三哥朱万福,姐姐朱万英,本人朱万祥,五弟朱万田,兄姐弟共计6人,全家10口人其乐融融(还有祖父,祖母)……
父亲朱平也是一个老实巴脚的农民,因父亲是祖父的长子,从无进过学堂读书,他满16岁只身一人就先后到黄河南沿王村和本乡藏堂村给地主家扛长工,他虽未满十八岁,给地主扛长工干活,却每年都是拿最高的工钱,他勤劳,善良,从不言表,20岁与我母亲结婚后,他又跟祖父朱景禹学会了熬小盐等,他为养家糊口,东奔西忙,除在队干农活挣工分外,始终坚持扫盐土,淋盐水,熬小盐卖钱,成为全家经济来源的精神支柱。
从我记事开始,家庭经济大权由我母亲管理,凡是家里每次卖盐,卖萧的钱,父亲如数交给母亲管理,身上从不装钱,当每年春节到县集市买菜,每次剩下的钱全部交给母亲。当我记事开始,从未听到过父母因钱一事而争吵过,也从未见过父亲打骂过我母亲,但只听到母亲的唠叨声,个别时侯的埋怨声……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好母亲。母亲的一生都是在勤劳中度过的。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和父亲一起支撑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哺育了我们一家几代人……
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一个慈爱的好母亲。母亲一生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在农村,善待乡亲,热心快肠帮助他人,同村人中哪家乡亲有急事,难事要帮助,母亲就出现在哪家,不请自到,帮忙张罗,忙得大汗直流,不计报酬。 从幼小时的哺育呵护,到培养成人,到对孙辈的疼爱,让我们终生难忘。小时候家里贫寒,缺衣少食,母亲自己节衣缩食,日夜操劳也要努力让我们吃饱穿暖,有时家里缺粮,饭不够吃,母亲给下田的父亲碗里尽量多添些饭,然后分给我们,没有了,她自己喝几口米汤,就几根腌菜充饥,有时干脆忍饥挨饿,把饭省给我们吃。我们哪个孩子偶然生病了,更是急坏了母亲,她到处求医问药,日夜守侯护理。
随着时间的过度和流逝,父母亲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啦,我们兄姐弟六人,也随之长大成人,上学,务农,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但虽然我们长大了,工作了,都走远了,母亲仍不放心我们,成天耽心这个耽心那个。过度思念时,母亲常常站在村头,“拄杖村头飘白发,唯期车到盼儿归”。

大哥朱万财,18岁在村当民兵时配发两支枪,一支长枪,一支三八式手枪,为保卫小娄堤村土改工作顺利进行和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经前街支书董生,后街孙武科介绍加入党组织。1951年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立战功。1953年回国到天津炮兵团,1954年10月1日他参加了建国五周年国庆大阅兵,因带病参加集训,国庆阅兵表现突出,又被荣记三等功奖励。截止目前,大哥朱万财是我村唯一参加国庆大阅兵的人员。1957年在部队提干后转业到开封市尉氏县工作,历任县外贸局干部,庄头乡武装部长,县工商局副局长至光荣退休。当他退休后又被工商局返聘三年,在职期间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当我们父母到了晚年,他身为大哥模范进孝心,父母的棺材土板都是我大哥朱万财从尉氏县买好拉回老家的……
二哥朱万元,58年大炼钢铁时,到焦作市九里山矿务局参加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提任机务段段长职务,1963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主动辞工回到家乡,曾是一名好社员,加入党组织后,又历任治安主任,民调主任,大队支书,他光荣退职后,又当了一名义务丧事支客,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曾受到村两委会和父老乡亲的好评和点赞!当我父母年龄偏大时,他带头尽孝心,并带动他的儿女们为父母尽孝,当我父母分别去世殡葬时,二哥朱万元带头以身作则,忙前忙后,他是百善孝为先的模范。

三哥朱万福,在务农期间曾是一位好社员,在任大队干部期间,曾是一位好村干部,1970年他到焦作第一水泥厂当工人,因工作干的很出色,他年年都被水泥厂评为先进工作者,光荣退休志不休,一身不闲,坚持锻炼,开荒种菜,并便宜买给居民,受到社区领导和居民好评,他学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带头进孝心,三哥主动给父母添加皮棉袄等。
姐姐朱万英,在务农期间曾是一名好社员,在家孝父母,出嫁孝公婆,曾受到父老乡亲和村两委会的好评和称赞。尤其是当我父母年龄偏大,身体不适时,姐姐朱万英跑前跑后,给父母亲洗衣做饭,喂饭喂药,陪父母聊天,当父母过生日时,她都是买礼品,主动自愿为父母做寿诞,她曾是我们弟兄的好榜样,都说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这话一点都不假,姐姐的这件小棉袄对父母晚年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姐姐朱万英可称为是"百善孝当先"的典范。
弟弟朱万田,上学时曾是一名好学生,他高中毕业后,在村任教八年,在任教师期间,尽职尽责,工作努力,备课认真,讲课仔细,举一反三,让学生都能听得懂,他做到了为人师表,育人教书,年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国家落实民办教师政策,他现在仍领到教师补贴。当我父母到了晚年,弟弟和父母住一个院子,所以,弟弟在照顾父母晚年生活方面,他功不可没。
孙子们更是母亲的心肝宝贝,小时细心照料,疼爱有加,长大了仍是整日挂在心头,天天念叨。孙子们回来看望母亲,喜得老人家几天几夜睡不着!母亲一生疼爱我们,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她没长大的孩子!如今母亲远去了,她把伟大的母爱留给了我们,她那颗慈爱的心,永远温暖着我们家一代代人,温暖着她无限挂念的乡亲,邻居,街坊,亲朋好友们……

母亲走后,村里的乡亲,一些她关照过的老人,无不深深怀念我们的母亲,不少人叹息:朱奶奶怎么走了呢?多好的老人啊……
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好母亲。
母亲十分坚强,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无论是生活艰难的年代,还是幸福的垂暮之年,母亲一直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母亲热心公益事业,主动给队里说书的盲人做饭,端茶倒水,主动腾出空房,让说书人在我家住宿,主动给外村挖河民工腾房住宿,并提供方便,又主动腾房,让生产队社员学习毛著辅导班使用,母亲常说:"吃亏是福,好东西自已吃了填吭,别人吃了扬名"。凡是要饭的人员到我们家,从无让要饭的空着走,有时会让我们都少吃一口,省下来盛给要饭的人员,母亲常说,人生在世要积德行善,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母亲去世非典年,享年90岁,她是我们朱氏家族女士享年的第一名,这也是母亲一生积德行善的最大福报,同时,也是我们兄姐弟6人孝敬父母的见证。

母亲热情好客爱热闹,讲究卫生。平常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收拾得整整齐齐。家里专门腾出一间房盘了一盘石磨,供前街,后街父老乡亲们前来我家推磨磨面,加上门前又安了一"石窑",也供前后街父老乡亲使用。因此,街房邻居们有事无事都喜欢到我家串串门,坐坐,聊聊天,连吃饭也端碗聚过来,天南地北海聊,母亲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端茶倒水,忙的不亦乐乎!邻里之间,瓜果蔬菜,互通有无,你推我让,和和气气。
母亲一生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在堂屋,房里贴上毛主席像片。晚上没事聊天时,也常询问关心我们的工作,教育我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争上游,不回头,当了干部不能忘了农村,要多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踏踏实实做事,千万不能给朱氏祖先丢脸。为人处事多帮人,不害人,做好事,做好人。
母亲远去了,她把勤劳善良清白的家风留给了我们:"吃亏是福,做人忠诚,做事勤奋"己成为我们朱氏家族的家训。
母亲在我们心中,她的品德,她的慈爱,她的教导时刻激励着我家一代代人努力成人,成才,成器,争气!
母亲,我们时刻想念您!子孙们都想念您!请您和父亲在天堂安息吧!
2025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
朱万祥,男,中共党员,初中肄业,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来上网发表文章118篇,退休14年,著书16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