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孔府、孔庙、孔林(中)
——我们在山东旅游(15)
文/刘玉伟
我们那天先去的孔庙,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代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
孔庙始建于春秋,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 左右对称排列。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余块,尤以汉魏六朝碑刻,汉画像石和明清雕龙石柱驰名中外,是研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
孔庙里的金声玉振坊是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就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这四个笔力雄劲的大字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我们经过棂星门时,纷纷停下来拍照留念。有人还开玩笑说,走过灵星门,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灵星。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手书。重修时将明代的木门改成了石门。
圣时门,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三间,弘治年间扩为五间,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的龙陛。为了保护文物,石阶中央的龙陛已经用铁栏杆围了起来。台阶上粗壮的石柱子上雕满了飞龙,那栩栩如生的飞龙,摸一下凹凸不平,错落有致,就像是一条条真龙在屋檐下腾飞。
我们由“圣时门”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过圣时门后,真的是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我们站在庭院里,都能感受到那种不一样的威严、气派和高贵。
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杏坛这个称谓最早出自《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专门在孔庙院落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以此纪念并表彰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历史贡献。
刘玉伟,2025年2月2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