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孔府、孔庙、孔林(上)
——我们在山东旅游(15)
文/刘玉伟
2024年10月26日,我们跟西安和爱在山东继续八日游的行程。我们那天早上登泰山,下山后拜岱庙,吃过午饭后就前往济宁市曲阜市游览孔府、孔庙、孔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孔”圣地。
这一天的旅游虽说很累很紧凑,但也乐趣多多。我们下了旅游大巴车,就享受一下次坐上马车,从停车场到孔庙的乐趣。我们十个人乘坐一辆马车,赶车的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他们热情好客,满脸笑容地让我们踩着小板凳,上到车棚里,车棚里面收拾的很干净,座位上也都铺有座垫,玻璃窗户上还贴着迎春接福的窗花。马车在街道上行驶,马蹄的嗒嗒嗒声和赶马车人的吆喝声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孔孟之乡,好客山东”的美妙旋律。
为们到了孔庙城墙外面的商业街后,就步行前往孔府和孔庙。曲阜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王”的孔子的家乡。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了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这两句诗出自唐明皇李隆基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表达了唐玄宗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崇敬之情,孔子被后人尊称为“素王”。我还读过李隆基另外一首《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诗里写道:“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身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西楹奠,当与梦时同。”可见唐玄宗李隆基对孔子的喜爱。
曲阜也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另外两个是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和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孔子真不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
我们那天是从孔庙走到孔府的,经过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就来到孔府了。抬头仰望,大门上蓝底金字的“圣府”牌匾格的外醒目。放眼望去,三层院门尽收眼底,前衙后宅的格局,种满了花草树木的深宅大院,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震撼。孔府就是孔府,比起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来,也差不到哪去。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邸,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也号称“天下第一府”。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孔府前上房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到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金秋十月,这两棵十里香的树上,虽说没有那洁白的花朵,但那绿油油的树叶,依然能闻到树的香味。
刘玉伟,2025年2月2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