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7291——7315)
张 鹏

7291.语言表达,也存在杀伤力甚至赶尽杀绝的力度。我们透过不长篇幅的文字,既能看到温温吞吞,言不及义,亦能看到一剑封喉,力透纸背。我更喜欢有力度的文字,如烈酒,如骄阳,如飞驰呼啸的高铁,如降龙十八掌,如飓风地震海啸。
7292.有人见我天天写随笔,就在质问我,为什么不写长篇小说?我坚信,对于质问者而言,一旦我真写了长篇小说,他又会说,这么长的文字,真没时间看。试图走近和理解你的人,即使你从不写作,他也仅仅从你每天的运动步数甚至点赞某个视频的行动中去体察你。无论怎样剖肝沥胆的文字,总有人视而不见。
7293.不仅为自己而活,也是活给他人看,这是生活的真面目。试想,如果明天将你封闭到一个五星级大酒店,让熟人全部消失,剥夺你的手机,你的生活马上不堪忍受,尽管你拥有了帝王般的饮食起居,却因缺乏了熟人的围观而丧失了几乎全部意义。
7294.一次,我对一位在某家每天需上十节课的教辅机构工作却突然失业的年轻硕士劝道,有的工作,确实也真赚钱,当然也真累人,雇佣你的人是用透支你心血体力的方式在短期压榨你的人油,你却渴望他长期压榨你。雇佣你的人后来放弃你,是怕把你累死了他要担责。他早已去寻找下一位压榨的对象了,你却感觉不到自身的透支。对于明显超出身心负荷的工作,无论钱多钱少,要格外小心。
7295.几十年的习惯,只要午休,哪怕短暂的午休,我也要弄盆水洗洗脚,总接受不了穿着袜子上床,甚至觉得,我的床和被褥也无法接受这种粗糙的午休。细节上的讲究,耗去我不少光阴,但这种讲究,成全了我的舒适与自得。
7296.正月十九,晚饭后,游步校园。但见金星已熠熠生辉,早已在西南天际独占鳌头。在办公室参加《论语·阳货》分享线上活动。之后沉醉在《吴宓日记》之中。读到1942年盛夏王赓之死的相关记录,怦然心动。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王赓之死的材料是在2021年的初冬。我去济南南部山区参加徐志摩逝世9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后,与山师大魏建教授同车赶往山东师大开会。途中,听魏老师娓娓而谈王赓轶事,受益良多。如今再次在吴宓日记当中读到王赓的相关记录,互文验证,读书之乐,莫过于此。9:50下楼,返回公寓途中看见金黄的月亮升起于山峦之上。月色金黄,只是已不那么圆润了,上边儿缺了明显的一块儿。出电梯,十点一刻,在电梯连廊上,东望金黄的月亮,深叹天地之美,此时星斗满天,月色金黄,美轮美奂。
7297.刚上床,朋友圈中忽见师友所发酸菜排骨,干炸带鱼,孜然羊肉,馋得我不轻。要是前几年,我一定去厨房再吃一小顿夜宵过过瘾。而今,自控力略强,眼馋归眼馋,不去吃了。让肚子在不饱胀中好好睡去,明天一定报复性地大快朵颐。
7298.正月二十,凌晨四时半早醒,饿,洗了个苹果,慢慢啃食。离天亮还早,无以为乐,看电影《山楂树之恋》自娱自遣。还记得2010年初看时的样子,不经意间,十五年过去了,老戏新看,依然感伤,感动,感怀。清纯的静秋姑娘,开红花的山楂树,我出生前的1960年代后期的社会风貌,伴我由黎明前的黑暗,直到晨光熹微。看电影,是我另一种阅读的方式,轻松而愉悦。
7299.究竟是我看到的世界更本质呢,还是他人眼中的世界更本质?这是我常常困惑的地方。
7300.一位在武汉某高校担任副教授的文学博士M回山东老家故乡过年,回去以后,我们在电话聊天当中,他谈到在村里一个大家族中,他是学历最高,职称最高的人,家族里的人总是引以为傲,可是年前年后他的无能却再一次让家族里的人甚为失望。他说,家族里的人老认为他能够解决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谁的车被交警查扣了,他可以打个电话把它要回来;谁的亲戚因赌博被派出所拘留,认为他一个电话就可以把把人捞出来;甚至认为他能够申请各种村里的项目补助,认为他能够把某个亲戚的小孩儿从高中的普通班调到尖子班;认为他能够为县里带来招商引资,甚至某一个亲戚的行政职务提拔他也能够说得上话。事实上M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离开故乡多年,早已经跟故乡失去联系,哪里会有这样的影响力呀?M说,族人对他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再一次让他看清了自己的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位置,他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教书匠,只不过在武汉的高校里。他并不比社会上的任何人享有某种特权。乡亲们看到他真实的一面以后,都以为他的博士白念了,在他们看来念完博士如果能获得很多非常规的特权才算没白念。
7301.文友K弟,于Q省T县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其人博学多识,纯粹向学,人品端直,他却多次向我表白一种困惑。“其实全校上上下下都恶毒地攻击笑谑嘲弄我的读书习惯,常用SB之类难听的词汇辱骂我”,我听了后背发凉,教师行业之内,居然辱骂酷爱读书之同行,匪夷所思。教育行业内部的厌憎读书人,斯文扫地,粗鄙荒诞,登峰造极矣。
7302.见人读书而冷嘲热讽,原因细想不外如下几点。其一,妒忌,他们深知读书不是坏事,唯恐他人博学多识而超过自己。其二,骨子里惧怕他人因读书而拥有独立意志,自由精神,桀骜不驯难驾驭。其三,自己身处烂泥潭,唯恐他人非池中物,党同而伐异,怕人飞离自己所处的烂环境。其四,相形见绌,恼羞成怒。以上种种,不一而足。怪的是,他们骂身边同事同行读书,回到家里却督责自己的子女努力读书。
7303.美好而伟大的理想是滋养人的,而不是压迫、剥夺、透支和困厄人的。理想主义者应该比一般人更富有朝气和活力,也更滋润和美艳。
7304.昨晚与L文友论及人类中大量忘恩负义的人与事,嗟叹不已。别人帮你谋取到利益,拿出个零头表达谢意,这本身也是继续获得帮助的技术性利己操作。可是,偏编有人拒绝如此,让出手相助者心寒如冰。不感恩,断后路,愚不可及,俗不可耐,恶不可赦。
7305.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其实,最看不清自己长处的,有时恰恰是自己,我们在世界上东奔西跑,寻寻觅觅,劳心费力,有时却忽视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和自己最有天赋的方面。终日役役,做些无聊琐碎的事以满足生计,荒废了足以留存万世的真实的长处。看清自己的长处,努力强化这种长处,实乃每一个个体对待人生和世界之捷径。
7306.G兄试图从人性的深刻自恋的角度解释人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G兄说,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很优秀,更坚信是自己的才华赢得了成功,而持续感恩,会降低人的良好自我感觉。我则认为,克服自恋,深度感恩的人,才战胜了人性的弱点,更易获得帮助。
7307.读书必饮茶,饮茶既多,必食坚果。今晚砸核桃吃,以一片状泰山石置案头,核桃置其上,以另一鹅卵状石敲击,咔嚓有声,果仁剥出,果仁中间的分心木片则泡茶。书斋并非仅读之乐,亦具茶之乐,果点之乐。书卷之气,香茗之气,清欢与共,庶几清福。
7308.对于年轻时代,准确的说是从21岁到26岁,在泗水的中册镇中心中学和泗水实验中学当英语老师兼做班主任的经历,我总是在不断地回忆、反刍、品味和重新认知,实话实说,中学老师是真的辛苦。你想把这份工作彻底做好,一天即使工作25个小时,也未必能够完全达到你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工作的琐碎超出我的认知,后来我断然通过考研离开这份工作,可能是对这份工作的最真切的体会之后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当中学的班主任,那种辛苦的程度要远远胜于教书本身。至今我有非常多的同学依然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向他们表达由衷敬意。
7309.对于当年从事中学英语教师的工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有事没事,上午和下午必须在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十几个人的大办公室,你言我语,话声不断。独立思考的空间几乎不存在,那种状态我是一直很难适应的。当时我一直在想,哪怕一个人有一个两三平方米的独立的不被打扰的办公室,感觉也要好很多。我非常受不了的是一个屋子里七嘴八舌,个人的持续性的思维不断受到干扰,这种状态待久了,没有私密的空间,个性化的思维是很难完成的。生活空间的凌乱,导致思维的碎片化。在中学工作的时候,我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晚自习之后办公室里的老师全部散去,我一个人在灯下静静阅读。每天能拥有几个小时的独自夜读,算是对白昼喧嚣的一种有效的补偿。
7310.自悼。1942年12月4日,吴宓先生主持张荫麟追悼会,张英年早逝,才华横溢。吴先生在追悼会的演说中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侪与会者皆为自悼。”这句话说出了所有追悼会最本质的东西,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死去,某种意义上讲都带走了自己的一部分生命,回忆,友情,亲情。悼他人者皆自悼也。这应该是每参加一次追悼会内心所受到的最大的震撼。
7311.吴宓先生一生都对生命短暂敏感而惊悚,1942年的时候,他还不到50周岁,才48周岁,但日记当中多处记录了他常常感觉“恐难久于人世矣”。实际上呢,吴宓先生活到84岁,耄耋之年才寿止。文人敏感,顾影自怜,可见一斑矣。
7312.久读一个人的日记,自己与作者已经融为一体,走在校园里,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或出门远行时,我脑海当中徘徊盘桓不去的乃是吴宓先生的形象。读他的日记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那种读者与作者对话乃至融为一体的感觉如此之深。吴宓先生的日记详细而富有情感,他并非简单的叙事,兼有抒情和议论,用钱钟书先生的话说,那是日记文学当中的精品和妙品。
7313.所有痴迷于书卷读写的人,基本上都是内敛而保守的,他们的天堂是图书馆,是书斋,是独守一隅的宁静。甚至,我常怀疑,自己的相当一部分行动力,是被读书入迷而消泯。有茶,有书,有安静的房子,这本身已是至境,夫复何求?
7314.念了硕士博士学位,对人的影响,至少是终其一生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以及对学问、智慧纯正地热爱。至今,短途或长途旅行,必携一两本书读。置身于茫茫人海中,我相信,我对书卷的挚爱,一目了然。
7315.炖菜用的一个深底、大腹、狭口的小锅,手柄与锅体连接处的两个铆钉松动了,用起来总觉得不牢靠,凑合了一两年了。昨日下午,我携之去了一个修锁配钥兼营铝合金门窗的店铺,老师傅拿过小铁锤,在砧铁上敲打,手法娴熟,动作稳妥,几秒钟将铆钉敲打得牢固妥贴,拿在手里,乐不可支。付钱,师傅坚拒,赠其五小包(条形小袋)咖啡以示谢意。每次通过实际行动解决了小问题,内心充实而丰盈,大快。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