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大米香
刁云生
有一块稻田里收获的稻谷,碾出的大米,焖熟米饭散发的芳香飘溢四邻。诱使街坊近邻馋嘴的孩子,拿着吃饭的小碗纷纷来到家中讨要米饭吃,热情地人们会给孩子盛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使他高兴离去。
还有为品尝这田地里产的好米做成的干饭,千里遥远奔来济南一饱口福,吃饱后还会再打包拿回家,请家人一起共同品尝。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稻田,会有如此的灵气?收成的稻谷、碾出的米、焖出的米饭,会使人闻到香味流出口水叫人难忘。
这可是一块众泉水汇聚的风水宝地,冬天不受寒冻侵扰独一无二良田----北园南洼地。

土地是农民手中宝贝,对于这块宝地耕作他们常年积累了一套珍贵方法。秋天收割完水稻,向稻田追肥。然后,再用四齿钩将地抓翻晾晒,这叫歇地。歇过的土地来年才能长出颗粒饱满的稻谷,碾出的大米青中透绿,焖出的米饭散出扑鼻香气。

冬天到来,大地冰封四处透着寒气,这时稻田在冰天雪地中饱受寒冷的煎熬。此地,却在温暖泉水的浇灌滋润下享受春天般的温暖。
初春,乍暖还寒,人们就开始张罗播种育苗,有经验的老农将培育发芽的稻种撒在稻田里。此时,天气变化无常要设专人管理,天冷时将水灌进苗田,起保温保墒作用,天热时将地里水排出将苗晾晒。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管理也是根据气温升降而定。

经过春夏两季辛勤汗水的浇灌,迎来了丰收的秋天。稻谷登场是小伙伴最高兴的时候,傍晚,场院上架起明亮的电灯。灯光下,人们脚踩脱粒机,机器一上一下跳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欢快的人们好像伴随着音乐声在翩翩起舞。
打谷机前面设有两个人,一个拿着木锨将打下的稻谷粒迎风扬起,稻粒纷纷落下,风将里面的杂草随风吹去。另一个人手拿扫帚将草轻轻漫扫出去。其实,这也是技术活,使劲大了将稻粒一起扫走,用力小了将杂草留在里面。

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快乐,我们这些孩子不时边奔跑边躺在稻草上滚打戏闹。
稻谷完成公粮交售以后,剩下的就会按人口分给社员,分到手的稻谷不多,大家都舍不得吃,每当过年过节,家中来贵客,才会焖上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招待他们,客人临走时,还会当作礼品送几斤北园大米,嘱咐他们回家尝尝。

稻谷分到家,爷爷安排奶奶拿一部分去碾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吃一顿,对这一决定我举双手赞成。
米碾回来,奶奶 将焖米饭的米倒进盆里,端到明亮处不停的翻找着里面是不是有砂子,我也凑过去帮忙用手翻看查找砂子。

济南名吃大观园赵家米饭铺也选用北园大米,采用工艺是将锅里清水烧开,把米倒进去,煮到六成熟,再捞出来放到笼屉上大火蒸,蒸熟后倒进簸箩里用筷子打散,这工艺叫捞米蒸饭,蒸出的米饭,吃在嘴里松散爽口。

因为人少量小,奶奶焖米饭用铁锅,用饭勺子试水。水加到勺沿恰到好处,不能加多,多了蒸出的米饭发软。水少了容易成夹生饭,蒸饭时大火烧开锅后慢火焖,直到锅里面没有了靠水的响声,一锅软硬适宜香甜可口的米饭就这样做好了。
我被米饭散发的香气所吸引,拿起吃饭的小碗不顾一切跑向厨房,奶奶给我先盛上一碗米饭,大口地吃起来。

走遍天涯海角,难忘北园大米的芳香。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