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书苑谱新篇
刘庆文
枚乘(约公元前210年—138年),字叔,汉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人,是一个不该让中国人淡忘的名字,作为我国西汉时期的辞赋开山鼻祖,枚乘为汉朝大赋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发了司马相如等辞赋大家。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枚乘曾因汉朝初期七国之乱时两次劝谏吴王刘濞,写下《上书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而闻名于世,而使其迎来辞赋鼎峰的则是他的《七发》,《七发》洋洋洒洒两千余言,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华丽的文辞、瑰丽的想象,“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其文中如此写道“且未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道出了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危害。我们在想:当年枚乘何以写下《七发》如此振聋发聩的诫谕之作,一定是他内心的滚滚激情,一腔热血驱使着他,非要以辞赋这样排山倒海的文风来宣泄。《七发》沿屈原离骚的传统一路逶迤而来,如闪电隐烁于漫漫时空。《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枚乘故里,位于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清口枢纽核心展示区,故居位于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三闸遗址。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枚乘当年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却也并非无迹可寻,据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咸丰清河志》等历代典籍的记载:“枚乘宅在淮阴故城南200步”,成为确定枚乘故里原址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马头镇人在整治淮沭新河时,在马头镇惠济祠北200米处挖掘到“枚乘故里”石碑。2008年,为了纪念枚乘、枚皋父子,淮阴区人民政府出资在枚乘故里建成“枚乘书苑”景区,并对外开放。 如今的“枚乘书苑”景区是在枚乘故居原址上临水复建而成的,上下分两个院落,高低错落,层次感强,园林式建筑风格,种植了许多银杏、桃树、梨树、紫薇、梅花、翠竹等品种多样的草木,环境优美,四季皆景,院内生长的省属一级保护古树,也是淮安市一号古银杏树,树高18米,树围3、3米,树龄820余年,它见证了淮阴历史的变迁。
走进由田园风格建成的枚乘书苑,可以看到正堂门额上书《仁者寿》三个大字,门前两侧檐柱悬挂一副楹联:“淮阴名士、汉赋先驱,七发雄篇开一体;用舍由人、行藏在我,两书直谏感千秋”,追溯了枚乘的文学地位和忠诚为国的一生。屋内正中是一尊枚乘的青铜雕像,两侧也书写着一副楹联“谏七发以省君,心意幽深追屈子;赋九篇而垂世,辞釆汪洋启相如”,屋内则陈列着与枚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表格,以及生活场景的模拟。
枚乘书苑在2020年升级改造后,2023年被命名为“淮安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恩来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教育培养基地等。
为了更好地挖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枚乘书苑基地的配套功能,更好地展示枚乘“七发”的历史文化、大运河水工文化,把枚乘书苑打造成热门景区,近年来,淮阴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枚乘书苑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如“香飘淮阴、阅读润人心”全民阅读活动;“品元宵、看演出、猜灯谜”系列活动;文史专家讲座活动,丰富多彩的游艺节目,琳琅满目的文旅产品,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朋友前来参与。枚乘书苑还有一批志愿者,每天义务为游客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