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艺思录
张智辉
来源:济南宣传
“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正在山东美术馆和济南美术馆两大主展区展出。“艺”心不老,闻讯而动。随着山东美术馆大门开启,我第一波就“冲”了进去。

从一楼到三楼,边走边赏,作品多“首秀”,光怪陆离,如梦如幻,乍看不知所云,一番探究,才知“人智时代”绝非虚名。

“绘画”绘新生,慧眼辨玄机。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绘画”从取材、线条、构图等已颠覆你的想象。《秦岭终南》以意象重构秦岭时空形态,打破山水画的传统表现手法,创新水墨媒介应用,激活材料痕迹美感,再现山水、自然和宇宙的空间内力。
眼前《春山》,一派生机。作品以斑驳的浅黄绿色为主调,多种绿色交错运用,构建了一个看似具象却充满抽象意味的山谷世界,中心有水一潭,朦朦胧胧,这莫不是当代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原乡吧。《山水1号》以“智”取胜,将图像和AI绘画直接植入水墨中,用碎片化语言表现出广阔视野下的虚拟景观,传递出深沉的关切和命运的思考。

人生三境界之一,“看山不是山”,有画诠释。《山・非山》画如其名,语言的神秘,画境的苍茫,意向的惚恍,似指事物的真实性不等同于它的外在显现。
诗圣“穷年忧黎元”,常朝晖先生挥毫《润苍黎》,他用独特的构成、大胆的颜色,突出百姓生活真实场景,体现出中国青绿山水厚重幽远的精神气质,传达出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体验。
画中“涅槃”——《化生》不拘常规,将铁线、海浪、水雾、火焰、草木等多种材料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些画作创作,“水墨”不再是主角,而是这些行动的记录者。
风景这边独好。迎面而来的是一幅苍苍茫茫的水墨作品,画卷尺幅宽3.5米长10米,见过“丈二”已属巨幅,相形之下只是小巫见大巫。大有大的妙用,仰观俯察,游目娱情,气象万千,如其名《游目骋怀》。画家透过对外物的游观,寄寓其身在山川、胸有丘壑的体验、想象及情感。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东坡堪称画坛魁首,令人欣喜的是,其笔下“红竹”得以用实景呈现。韩国人李承熙《红竹记忆》,打造了一个“红竹林立”的壮观场景。固有概念可以重新定义,或许是艺术家创作这组“装置”作品的初衷吧。“装置”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以其取材广泛、创意独特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
《无限趋近于零》亦是一件“装置”作品,黑色线条沿着特定的轨迹和节奏,接近继而疏离。周而复始的运动,在观者的视觉记忆中留下了由几何形态的线条勾勒出的永远无法定格的时空。
听景不如看景。这组《蓝色景观》是一个蓝色的裸眼3d景观装置,作品以断臂维纳斯雕像为主体,构建了一个多元素的超现实景观。艺术家解构了多种符号,试图重构一种未来景观,就像100年前人类看现在的样子。

思绪飞扬之间,扑朔迷离的灯光格外“吸睛”,这是一组用特殊材料做成的 “雕塑”,名为《泛光灯》,作者美国人理查兹。作品使用滴蜡、颜料和树脂,通过材料的随机性和重力,以五光十色的颜料和闪烁的微光,形成了地形和波浪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山脉或色彩斑斓的珊瑚礁。观者可沉浸于山脉、熔岩场和虚幻梦境世界之间。
受现场气氛感染,我和孩子们一起挤进了《诺亚花园》。艺术家精心设计了五彩缤纷的超现实的梅、兰、竹、菊、太湖石等花园景观,利用近千块镜面,以不同角度相互折射、物理空间无限延伸、真实与虚幻叠加营造出万花筒般的迷离与梦幻景象。

还是踏上《未来之舟》吧,这是一件将实景雕塑与数字影像装置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将外星人形象、卡通人物、自然神形象融入未来生命之舟,构想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视觉体验。
在或深或浅的领悟中,品读《孤鸣与回响》中的宋代文人世界,体验《当呼吸可以言语》中那个神奇的气泡,还有《海觞》《箴言》《杏树花开》《聚合》《共同的想象》,都让人难以割舍。

不知是谁命名了“妄想症”,终于得见《妄想代理人》,图像造型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完成,但这个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却是手工打造完成。
在"妄想"的漩涡里,我看到人类正以人工智能为刻刀重塑创世神话。虚拟与现实交互融合,元宇宙正不断催生新概念、新业态、新场景,甚至连梦境需要新定义。
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