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二十八)
文/乐天(张志江)
二百二十六
夷陵之战(23)
围城打援(押东韵)
野阔天高成久癖,
城坚物盛岂能攻。
消磨世故千秋在,
阅尽浮生万事空。
注:“围城打援”,陆逊坚守不出,刘备设计围城打援。东吴众将看到孙桓被围,纷纷要求增援。大都督陆逊认为,夷道城坚粮足,孙桓深得人心,不用救援,使刘备围城打援计划落空。
二百二十七
夷陵之战(24)
诱曹围吴(押药韵)
连环布局困孙吴,
半壁鸣琴思卫霍。
可叹浮名逐暖眠,
休嘲浩气随风落。
注:“诱曹围吴”,此为刘备的借刀杀人之计。可惜曹丕没有其父的韬略,坐失良机。蜀吴相持阶段,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带领极少将士镇守北岸,表面上是防御曹魏进攻蜀军,实际是引诱曹丕与蜀军合力灭吴。无奈曹丕目光短浅,使刘备之计落空。
二百二十八
夷陵之战(25)
平地立营(押吻韵)
一马平川汉将营,
千帆远岫秦人隐。
吴歌醉赏悟三车,
舜日愁眉空五蕴。
注:“平地立营”,兵家大忌。刘备为了诱吴军出阵,故意在平地立营,而附近的山谷中,却埋伏重兵。此计亦被陆逊识破;“秦人”,来自中国地区的人。喻蜀汉将士;“三车”,佛教语。喻三乘;“五蕴”,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色、受、想、行、识五种心理和物质的积聚。
二百二十九
夷陵之战(26)
东吴反攻①
——陆逊上书(押谏韵)
水陆合围我自休,
山河一去人皆幻。
臣心似镜可言低,
天意如神谁敢慢。
注:“东吴反攻”,从公元222年正月到六月,蜀军在历经半年的相持后,放弃了水陆夹击的战略,士气低迷,给东吴战略反攻提供了极佳机遇;“陆逊上书”,东吴大都督陆逊,瞄准战机,上书孙权,详细陈述孙刘两家实际情况,建议发起战略反攻。孙权立即批准。
二百三十
夷陵之战(27)
东吴反攻②
——奇兵骚扰(押队韵)
穿云出谷自多情,
踏月寻巢犹故态。
一路知音不待催,
连城善相招人爱。
注:“奇兵骚扰”,陆逊的战略反攻计划获批后,陆逊先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目的是刺探蜀军军情。虽然偷袭的部队损失惨重,但也发现了蜀军的致命问题。
二百三十一
夷陵之战(28)
东吴反攻③
——火烧连营(押元韵)
静榻更深憨入梦,
虚窗客至慢销魂。
连营烈焰疑无路,
四野残灰尚有村。
注:“火烧连营”,吴军偷袭中探得,蜀军营寨均为木质,且军心懈怠,斗志皆失。于是趁夜发起火攻,蜀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40余座营寨俱化作灰烬。
二百三十二
夷陵之战(28)
东吴反攻④
——四面楚歌(押寒韵)
醉眼孤眠韬略断,
悲歌四起甲兵残。
书生拄笏何知远,
圣主投簪不觉寒。
注:“四面楚歌”,蜀军七百里连营火势冲天,吴军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军各将领在陆逊的指挥下,率部穿插、围歼,切断了蜀军的退路。吴军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水军亦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致蜀军全线崩溃;“书生”,陆逊;“圣主”,刘备。
二百三十三
夷陵之战(29)
东吴反攻⑤
——壮哉傅肜(押东韵)
铁骨铮铮奇壮士,
丹心浩浩大英雄。
忠魂凛凛情逾苦,
正气堂堂恨未终。
注:“壮哉傅肜”,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蜀军将领傅肜率部为之殿后。战至兵众尽绝,傅肜壮气益烈。吴人谕之,想让傅肜投降。傅肜骂曰:“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最终,傅肜奋战而死。
二百三十四
夷陵之战(30)
东吴反攻⑥
——义哉张南(押宥韵)
大难当头义在先,
生还入耳身居后。
思君厚德鹤巢孤,
报国清名山水秀。
注:“义哉张南”,刘备的亲率中军的都督张南,在得知汉军大败的军情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舍身救先主。他与诸蜀将一起誓死抵抗吴军,直至战死沙场。
二百三十五
夷陵之战(31)
东吴反攻⑦
——忠哉孙夫人(押文韵)
锦绣辞家浑一梦,
珠玑去蜀若三军。
飞身入水惊甘露,
极目腾空泣瑞云。
注:“忠哉孙夫人”,夷陵之战后期,孙夫人“得知”刘备死讯,在江边祭祀后,纵身跃入长江。后人感其贞烈,将其葬在她生前殉情的蛟矶山上,修蜀望台藏其棺椁,台上建蛟矶庙来纪念这位东吴烈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