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七彩语文》
语文中的“听说读写”
王晓瑜
语文是文化的解读工具,是文化血脉的传承符号,是用来积累和创新精神财富的一门既简单又高深的学问。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听”是基础。生活中,要学会倾听、用心倾听,体悟遣词造句的奥妙。听的声音可以是悦耳的,可以是文雅的,可以是阳春白雪的,也可以是下里巴人的。坐能听,走能听,时时处处皆能听。万物皆有声。倾听万物之声,从听中感悟生活,辨别是非美丑,体察万物之情,表达万物之音。想达到“听话听音”的境界,就要提升“倾听”的能力。
“说”则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所想所梦,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人们常说,凡事一吐为快,说出心中事,解开心中结,道出心中悟。因此,学习语文,要在会“听”的基础上,从敢于表达做起。“说”也是有声的“写”,通过“说”的不断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掌握说话艺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阅读,在生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读”,接触的是无声的书面语言。在缺少阅读、缺乏书籍的社会,人类不会走得太远。作为学生,首先要重视读课文,因为课本中所选择的文章,大都能体现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和优秀精神的传承性;其次要重视课外阅读,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同时多看经典作品,多读整本的书。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书面语言,说出你所要表达的人或事。“写”是无声的“说”,可以把自然界山川、河流、湖泊等景观呈现出来,可以记下令你心动的身边事,还可以描述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语言可以是优美的、高昂的、沉郁的、悲壮的……各种风格都可以去尝试。握起手中的笔,用一颗善于记载真善美的慧心,去记录你所感悟的世界。你会发现,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大自然就是语文,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笔去勾勒。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沧桑。让我们徜徉在这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里,感受生活的美好,悟出人生的真谛,唱响人生的凯歌。
作者简介: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