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漫游记六
崔鸿福
离开永定土楼,旅游车就上了高速公路,两边的山峰高低不平,有的和天比肩,有的被云海压低了头。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蓝天里的朵朵白云敞开笑容,再现了自然界神奇般的景色。
我一边欣赏窗外的世界,一边聆听导游小晏滔滔不绝的叙述着鼓浪屿童话般的故事。
旅游车平稳的穿过一条条宽敞的隧道,隧道里洁白如昼的灯光,还有通向旁侧隧道的甬道,让我从心里为我们的隧道工人点赞,是你们改造了封闭的大山。
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宝莲灯》演的是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
天上玉皇大帝的妹妹私自下凡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一子,取名杨戬,化名(沉香)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把妹妹压在桃山下面。(沉香)杨戬为了救母,从小就拜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就己练成了可以傲世乾坤的神通。在得到兵器后,一刀将桃山劈成两半救出母亲。
由此我联想到曾经被封闭在大山里一代又一代的山民们。多么像压在桃山下的公主,希望有人救他们早点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们的隧道建设工人们,不正是那傲世乾坤的二郎神吗?他们借助科技的神力,挥洒周身的汗水,把一座又一座高山,打通成隧道,修筑成通达东西南北的宏途,让大山里人轻松的走出来,共享如今的太平盛世。这正是,
穿山修路筑宏图,
普渡山民获新生。
隧道平坦深千尺,
联通中西南北东
沉香神力只为母
国有良方助神功
心中有爱民为主,
党的恩情比海深。
大巴车开足了马力,驰骋在高速公路上,下午3点半钟就来到了厦门。
厦门的午后格外美丽。我们一行人慢步在海边的环岛公路上,任凭海风吹开衣襟,吻上脸颊,打开整个心扉。路边的枫树,轻轻地摇摆着叶片,向我们招手致意,海水有节奏的拍打着岸上沙滩,如同一曲曲迎宾的弦律。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观厦门》的诗
步履秋高莅厦门,
几曾圆梦海天存。
尝闻鱼火添新盏,
今见森榕续旧根。
花落花开终有意,
潮来潮去了无痕。
一湾碧水知多少,
不尽相思欲断魂”。
作者是谁我记不起来了,应该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作者来到了厦门,面对海天鱼火,看那潮来潮去,回首花开花落心为所感,而以诗释怀吧?
跟着导游小晏来到环岛路的一国两制沙滩旁边,这里庄严地耸立着一尊黑脸妈祖像,小晏告诉我们说,她叫银铜妈祖,是闽南童谣里守护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同时也是人们出海时祈求平安顺遂的民间信仰。
《根据同安县志》中记载,1661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遭遇海上风浪阻止,他的部将林圮率领潮涌济水师迎黑面妈祖上船供奉,妈祖平风息浪,邦助郑成功顺利的蹬上台湾南鹿正门,并最终收复台湾。战后,郑成功在评定战功,妈祖"潮涌济水师”功居首位,并在台南建庙来供奉妈祖。这就是妈祖入台湾的全过程,在台湾香火绵延的黑面妈祖习惯被称为三妈,当地人对三妈的信仰,在跟随郑成功来台后,开始在台南府城扎根,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便随信众迁徙台湾各地,及东南亚一带。即便是科学发展的今天,妈祖依旧尤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站在妈祖雕像前沉思了片刻,,,,,,
导游小晏又把我们招呼在一起,说是坐船看金门。
其实我们站在环岛路上和一国两制的沙滩上就能看到金门岛,但是坐船离金门会更近一些,看的也会更清晰。
金门和厦门,我最先知道的是金门。六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时,就听父辈们说书一样的讲诉过解放军炮轰金门的故事。 从那时起金门就成了我想往的地方。上初中时,在地里书上我知道她在我国福建省,和夏门是比邻,隔水相望。
我们坐的是机动船,十五个人很宽松,小船乘风破浪,向金门岛驶去。海水翻着浪花,海风扑上脸颊,广辉拿着手机不断的抓拍每个人不同的风姿和神彩。
大约三十分钟左右,船就停了下来,有一排红白不同的浮球止住了我们的行程。船长说,这是警界线,到止必须返航,这是铁律。我们看着前方金鱼闹海似的岛屿,真的有点望之兴叹的感觉……
咫尺之隔两重天
万家灯火对愁眠
期盼江山成一统
十五明月真正圆
待续
2025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
崔鸿福,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欢诗词 ,散文,等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