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大陆诗魔
——著名诗人桑恒昌侧影
单 睿
在当代华语诗坛,台湾诗人洛夫先生以其语言的奇诡和表现手法的近乎魔幻而享“诗魔”之誉;无独有偶,山东诗坛桑恒昌先生进入中年之后,凭借怀亲诗的卓著声誉和抒情诗的独特魅力,往往被诗歌学界与诗歌爱好者同洛夫并举,称为“大陆诗魔”。
“诗魔”的本义,是指作诗着魔,有癖好。白居易《与元九书》云:“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生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而今“诗魔”实指在诗歌的超现实主义创作中达到以幻抒情、以情达意美学境界的诗人。
桑恒昌先生青年时代诗作《秋天的电话》,1977年在《诗刊》发表后,就受到评论关注。1990年《桑恒昌怀亲诗》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后,立即引发了一场评论高潮和怀亲诗热,并经久不衰。怀亲诗奠定了桑恒昌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演示了“大陆诗魔”的诞生过程,签发了诗歌王国的“户籍”。
青年学者马启代在《桑恒昌论》的导言中这样言道: 他所表现出的刚毅、果敢、博大、深沉、诚挚、眷恋无不深刻地再现着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品格,在他身上中国传统的诗美得到了发扬光大、现代意识得到了同样的揉和与呈现,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完成诗意重铸与价值重构后的美学建筑,那种冷峻的审美、深邃的历史感与豪壮的悲剧意识使他的诗歌表现具有魔幻般的感染力,意象的铸造与对汉语语言的独特运用方式构成了他诗歌艺术两方面的最大贡献,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宏大的美学奇观。
一
虽然洛夫和桑恒昌同以诗艺语言的魔幻在诗坛双峰并峙,但二人跨越那道“浅浅的海峡”的私交却鲜为人知。洛夫访问大陆时,在济南,即与桑恒昌相过从。在更早,当洛夫读到他的诗时,复信有“诗中横亘着一根嶙峋的骨头,让人有的嚼的”这样的句子,道出了桑诗的特点。这一“骨头”,也可视为二人交往的桥梁。不过,我们看到,当他们在这节嶙峋的鲠骨上契阔相遇时,呈现出来的诗歌美学却是两道有着不同艺术旨归的风景,我把这称为“魔同幻异”,魔即他们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鲜有人企及的魔力,幻即他们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我认为《井边物语》颇能说明洛夫的诗艺:“被一根长绳轻轻吊起的寒意/深不盈尺/而胯下咚咚之声/似乎响自隔世的心跳/那位饮马的汉子刚刚过去/绳子突然断了/水桶砸了/月光碎了/井的暧昧心事/绣花鞋说了一半/青苔说了另一半”据我的理解,本诗讲了一个年轻女子在一个月光之夜回想了同一个“饮马汉子”在“井边”的一次邂逅的故事,饮马汉子一去不还,女子的绣花鞋也便不再履迹井边,一任井边长满青苔。审视之,井,乃女子的心扉,月光,犹美好的向往。当那向往被饮马汉子的决绝砸碎时,读者心上也便同那女子一样激起了久久不能平静的波澜。把这种邂逅所带来的美好和痛苦同样具象到顶峰的,在桑恒昌诗中当首推《丹顶鹤》:
把自己的心
举起
昭昭于头顶
百年一遇
总有隔世的恍惚
在我的眼里
在我的心里
你正
一层层美下去
我是离你最远的
那丛白头芦苇
每当想起
不是泪在眼里
就是眼在泪里
和洛夫不同的是,桑恒昌不去写什么故事,并把人抽象物化为丹顶鹤与“白头芦苇”,以此传达了百年一遇时“隔世的恍惚”。由于白头芦苇是“离你最远的”,那种失之交臂,其痛自不待言。
两首诗短小精悍,相见、相离、相思过程都无不一一绘声绘色又宛转天成,可称异曲同工。但细审会发现,洛夫诗作传达给我们的更是一种朦胧感,这如同读李商隐的《锦瑟》、《无题》,给人以空灵隐涩,而桑恒昌则将意象艺术运用到炉火纯青,每一意象都有相对应的情、事,因此撞入读者感官的是可以触摸得着的灼热的情感。无论怎样垦殖意象,情感总让我们触摸得着,这是大陆诗魔桑恒昌的艺术特色。
二
不同的文化背景滋养不同的艺术。
桑恒昌出生在山东武城一个农民家庭。齐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同时又是墨家侠义精神的渊薮。桑恒昌在自觉接受儒家“孝”化熏陶和传承的同时,也为墨家侠义精神所倾倒。能够代表桑恒昌受这两种文化影响的创作倾向的,一是他的怀亲诗,一是他的《包公系列》。 中国孝文化,历史上有过朝野两次程度不同的推动。汉代,儒家试图用孔子的《孝经》来作为芸芸众生的修身准则;元代,《二十四孝》经陋儒炮制出炉,荒诞无稽之传说遂被美化为孝道美谈。进入近代,五四运动摧枯拉朽地捣毁了旧文化,那“郭巨埋儿”“哭竹生笋”等等在鲁迅的笔下一一现形,于是绑缚在中国人背上两千年的扭曲了的“孝”文化也便不再发挥它的效力。
然而,人类始终需要那个不曾被扭曲的“孝”文化。这一点,五四捣毁了旧的,却没有建立以个新的给我们继承。当我们读到桑恒昌如下诗句的时候,才知道她是伴随着怀亲诗来诞生了:
在生长齐国和鲁国的地方
在生长汉朝和唐朝的地方
在生长始皇帝和大总统的地方
生长了您,我的父亲!
背上的包袱是何等沉重,步履何等艰难!然而,诗人这样呼唤自己的父亲,这又是需要何等的勇气!通过这种呼唤,我们也看到,所谓孝道,不是把父母当鬼神供奉,不是自欺欺人妄云精诚动天,而是首先把父母当做一个人,一个“亲人”来回报自己应有的一切,这一切既不是来自上天的,也不是变态的。桑恒昌是以“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的咯血姿态来完成他的怀亲诗创作的。
在诗坛在以文字批评方式呈现对怀亲诗的关注后,山东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先后以视听方式扩大对桑恒昌本人及其怀亲诗的推介,收到良好效果,怀亲诗的影响正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日益深远下去。
《包公系列》是桑恒昌在侠义精神浸润下的创作,其能将侠义公案小说和说唱艺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给我们以焕然一新的面孔:
青天的额上
是一轮圆圆的月亮
被赃官和恶少
啃得只剩下细细的芽儿
再啃就啃成浓浓寒夜
你双眉剑立,冲天一怒
急令左龙右虎
抬出三口铡刀
“开——铡”
你一声断喝
天穹的梁柱上
震落三千年尘埃
——《包青天》
在《包公祠前默立》一诗中,“我”被幻想成包公的惊堂木,并且等待包公归来,再次喊声“升堂”,而《夜宿开封府》一诗则告诉我们,至今开封府每当夜深人静,仍有“霍霍的磨刀声”传出。
这组诗的意义在于,诗人通过侠义来呼唤、赞颂一种反贪精神。有人认为诗歌应该“载道”,有人反对“载道”,其实,载不载道无所谓,我们关注的只是诗歌的美感和诉诸读者的精神。在尊重草根话语权的当今,在亟待通过整顿吏治来维护人民权益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形势下,这组诗再次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激浊扬清,给人以阳刚的震撼美,其意义非同寻常。
三
桑恒昌自幼家境贫寒,读小学的几年脚上很少穿过鞋子,他后来曾在诗中这样说他的脚:“十颗头颅/无时不在思索/崎岖的长路//放胆过去/在上面走成/最结实的鞋子”(《脚》)他是这样看待苦难的。在历经少年丧母、从戎戍边和身罹重症最后“死而复生”后,说不尽的苦楚酸辛如今已化作笔底烟云,成为反复咀嚼、吐纳从容的意象了。
以年龄而论,我们当把桑恒昌称为“老诗人”了。 然而他的诗却并未就此老化,无论就其形式而言,还是从诗思来说,我们都找不到衰颓的迹象。如果说,桑恒昌的诗有大部分抒写了一个时代的沧桑苦难甚至个人的际遇悲辛,让人感觉有那么点“老”的话,那么,我们从他近似于苦吟的诗句里看出的更是一种朝气,带给我们的感觉如身涉险峰,云日洞开。
他写日出:
一声吆喝
日头又红又大
一滴血
洗亮天下
来!我们一起
为太阳加冕
——《东方日出》
如果说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视作他的晚年写照的话,那么桑恒昌上诗所表现出的一个不屈的民族熬过漫漫长夜终于迎来新生的顽强精神,不也是气贯虹霓吗?虽然以桑喻曹并不恰当,但两者这种开阔的诗思和胸襟却是相同的。需要指出的是,桑诗的“年轻”,正是得益于早年的苦难。
生活中的桑恒昌常以妙语如珠令朋友无不赞叹他的思维之敏捷,从而“满座皆惊”。一次,三五诗友相聚,本人作为后学恰逢其盛,忝列其中。座中我是唯独一个吸烟者,由于桌上适没有烟灰缸,烟灰渐长,无可弹处,身边朋友提醒道:“弹到地上!”我尚在犹豫不决间,桑恒昌说:“弹到大地这个‘烟灰缸’里——大地这个烟灰缸呀……”令我顿然摒除“恶念”,忙寻服务员讨烟灰缸去了。桑恒昌往往从寻常生活琐事挖掘崭新的诗意,又把诗带进日常生活言谈。
和对晚生的善意提醒不同的,是他有时候对生活、人物和历史进行调侃,让诗带有几分幽默,如他的《拿破仑》:
这等身高
且是男性
在时髦女郎的眼里
只有四舍
断不可五入
先抑后扬,诗的结尾给了我们一个高大的拿破仑。写拿破仑身材矮小,如此手法,倍感新奇,读完全诗方发现并非嘲笑。另外,桑恒昌还有很多短诗,调侃间多的是文字技巧,有时透出彻悟般的禅意。作为代表一个诗人不同创作倾向和风格的作品,这类诗是否成功,不敢妄下结论,最好是留给历史去说。这使我想起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之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也是玩的文字技巧,也是禅意,每位读者打分不同,又何必苛求于诗人呢?
把桑恒昌称为“大陆诗魔”,除了诗评家慧眼识珠和读者幸为加冠外,主要是桑恒昌在形成自己诗风后,一直在朝自己心中那座艺术的顶峰无畏地攀登。至于本人,人微言轻,断不敢也无权把一顶“帽子”加给任何诗人,何况与桑恒昌先生交往十余年,深恐写此文“大陆诗魔”议题过大,个人感情影响深重,导致尊师之情胜于理性思索,那是否成为一种悲哀!但我相信,无论是文中誉之过当还是贬之无据,读者都会向桑恒昌的诗中去求印证!
2018年05月26日
【桑恒昌简介】

《山东文学通史》称,桑恒昌的怀亲诗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
小说: 张炜、莫言;
报告文学:李存葆;
散文:山东籍王鼎钧;
诗歌:桑恒昌;
电影:张宏森;
电视:赵冬苓。
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