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节档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火了,火了整个春节,火到大洋彼岸,上映16天票房突破100亿,最新的统计票房数为137亿,引得关注度与美誉度的指数向上直呲、勇往直前、直逼世界影片纪录…这样的影片岂能错过?我当然兴致勃勃地去电影院过了一把瘾,同时为这一纪录作点贡献。
《哪吒2》其故事延续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的精神内核,讲述了哪吒在面对命运和社会偏见时的成长历程。2019年《哪吒1》出世时,我即在影院目睹了哪吒的风采。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哪吒的形象,直呼:太棒了!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他。 要说(哪吒1)和(哪吒2)两部影片为什么能火?当然离不开精彩绝伦的魔幻动画、寓意深䆳的剧情发展和众多鲜明生动的角色,但我认为其最成功的是哪吒艺术形象的塑造。
哪吒,是小英雄,匡扶正义、嫉恶如仇、报答父母、武艺高强、不怕牺牲、舍身为民…这样的小英雄,难道不应该是一张传统意义上浓眉大眼、五官俊俏、外貌英武的美少年形象吗?可偏偏不是,我们看到的小哪吒,是一个呲牙咧嘴、脸长雀斑、既天真无邪又多少有点狡黠的小痞子形象。如果按WG时代“三突出”创作原则来衡量,无疑是纯粹的反派角色形象。
然而,就是这个“小痞子”的形象,成功塑造出“逆天小英雄”。按我们这一代人常用的语言来评价:堪称一部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又一经典之作,我们不得不为年轻一代的动画创作艺术家——饺子点赞!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漫领域,因哪吒而功莫大焉!
看到影片中哪吒的形象,既感到新鲜,又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我的记忆中跳出一个人物…小兵张嗄。
如今六十岁往上年龄的人,都忘不了电影《小兵张嗄》中的那个“嘠小子”的艺术形象吧?嘎小子机灵、正义、勇敢,又具有一定的“嘎劲”。这个“嘠劲”,就是那种逆反精神,对某些程式的规矩,不是乖乖地服从,而是我行我素,不乏“使坏”。如嘠小子与胖墩摔跤,摔不过人家就上口咬人;如为了撒气,用麦草堵胖墩家的烟囱;如缴获了手枪不上缴,偷偷的藏于鸟窝…这样的举动,丰富并生动了嘎小子的艺术形象,也使观众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长相并不英俊,有时呲牙咧嘴、脸上少许雀斑的顽皮的但从骨子里透出英雄气概的“小兵张嗄”。
我在哪吒形象中,看到了“张嘠”的影子。可以这样说:哪吒的艺术形象,是“张嘠”艺术形象的延伸与升华。
我喜欢上世纪的“嘠小子”,更喜欢如今的“哪吒”。
多年来,哪吒在以往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多种形象。我觉得,只要去观看一遍《哪吒》电影后,这个哪吒的形象,就会牢牢占据你的脑际,不容置换。
呲牙咧嘴的哪吒:你让我们不得不喜欢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