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记忆入诗章
文/鲍智泉
我刚来沧州地区轻化工业局工作的时候,局里除了小车司机魏爱民同志以外我年纪最小。其余人都是有家有业的老同志。
上世纪70年代,沧州市整个地面上,地、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所在地小轿车总共也就七辆八辆,还有十几辆吉普车。那个时代,什么级别的人坐什么样的车是分得很清楚的。人们一说就是:“省委书记一面红(红旗牌轿车),地委书记两头平(上海牌轿车),市(县)委书记帆布篷(吉普车),公社书记130(小货车)”。应该说当初能开上小轿车的司机多么的威武!我单位就有一辆进口的华沙牌轿车。据说是河北省商业厅原厅长王向峰(行政十级)下放到我单位当副局长的缘故才配备的。
因为我在整个单位最年轻,还没成家,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在哪里都一样,所以外出的差事轮到我的时候较多,我提包陪领导去省里开会,陪领导下工厂调研……当我坐在小车里的时候美滋滋的。
1978年3月,沧州地区轻化工业局一分为二。原地区轻化工业局长李春生留任化工局任局长。轻工业局长是从地委新调来的老革命干部——寇景波。寇局长上世纪50年代任泊头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他来了以后,打破了原先用人调人先从基层借调,试用一年半载合格以后再正式调入的常规。他直接调进大批年轻人来到轻工业局,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是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干部家庭的子女。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能和这么多领导干部的子女们成为同事,而且还能和有些人结为亲密无间知心朋友,真是我的荣幸!他们经常带我到他们家里去玩,偶尔留我吃饭。在这些领导干部家的饭桌上,那些伯伯、叔叔、阿姨们不断地给我夹菜,让我受宠若惊!
几十年来,我工作在领导干部子女这个圈子里,他们不但没有歧视我,而且对我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照顾。他们知道我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好,逢年过节单位分些稀缺的过节食物,有的人会从自己的份额中匀出一部分让给我,让我给乡下的老人捎去。他们出差外地,遇有新颖的小孩玩具和当地有名的零食,会买上两份,留给自己孩子一份,另一份赠送给我的孩子。我出差在外,家中的煤烧完了,他们推着小推车到煤站把煤给我买了送到家里。机关分了大白菜,他们也会照样给我送到家。这些人一点儿都没有官家出身而高高在上的样子!
直到上世纪末、21世纪初,有些老前辈逐渐的一个一个的走了。每当我和他们的孩子们为老前辈送行的时候,在殡仪馆见到老前辈的同事们也在为其送行,有的老干部问我:“你是谁的儿子”?我告诉他(她)说:“俺父母您不认识,他们是泊头市乡下的普通农民”。
正因为我是农民出身,在农村最艰苦的地方锤炼过,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再苦再累都不在话下!所以,我在工作中施展了我的优势,成了这个圈子里的娇娇者!我的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回报,单位发奖金,我都会独占鳌头!单位评先进,我每年都会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40年前,我单位建好了宿舍楼。我虽然不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但是,我已享受了领导成员才能享受上的住房待遇,破例把最好的一套三居室分给了我。这就是领导们对我做出突出贡献的认可和奖励!当时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县委书记、县长也为数不多。
机关工作几十年,
同事之间结厚缘。
我本平常一绿叶,
却成红花簇其间。
回顾过去,让我心中充滿了感激和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