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第二卷
475(五)
脑筋急转,一通百通,柳军军就是这样的人,经历的就是这样的事……
11
那天,一个电话打到了儿子的手机上:
“五儿,正出车吗?有没有时间接电话?”
“正在洗车,有空余时间,……您说。”
“我现在明确告诉你,我和你妈,还有你姐,一家人的态度转变了,我们完全接受你取于琴为妻……我们诚心诚意接受这位儿媳妇……!”
“真得,还是假的……?我咋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了……您写给我的信,我背着于琴看了无数次,内心真是五味杂陈……为了那个苗静,我偷偷流过多少泪,食无味,夜难眠……好容易转过了这个弯子……现在,我和于琴已经生活在一起了,难舍难分……您让我们以后怎么相处?真是难上加难……现在,您们都愿意接纳于琴了,这个急转弯,您是怎转过来的……?”
“我多次说过,咱们家族,你有四个伯伯,十个叔叔,这次咱家来了八位叔伯,他们给我上了一堂政策课……是他们的集体行动,改变了我的观念……这个弯子,应该是你的八位叔伯集体搬过来的……!”
“谢谢众多的叔叔和伯伯,谢谢这么开明的大家庭,大家族……!”
12
“……打开窗户说亮话,你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我的婚事,我跟我康家姑父谈过这件事。(处于军军和岩书记的关係,晚辈都以兄妹相称,这是军军让儿子这样称呼的)。我姑父愿由他出面,说服于琴一家人,先把结婚证领出来,剩下就是咱家的事了。到时候,您想咋办就咱办……!”
“行了,就按你说的办!”
13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这话一点不假。茂林的康家姑父出面,跑了一趟于琴的家,和她的父辈协商,于琴的婚事,就这样有了眉目。
女方的爸爸很痛快,也很意外,他只提了一个条件,男方出弍万块钱,然后领人结婚。
军军对这一条件有点为难……茂林的三叔柳志忠,一次性从银行取了两万,这件事就这样快速摆平了。
娃康家姑父拿上两万元现金赶到于家,声称,只有让娃娃把结婚证领上,男方才能给钱……—锤定意,当天茂林开车,拉上于琴和岳父及众人,在市民政局登记,领上了结婚证……谁也没料到,这么难缠的事,两万块钱就摆平了。
14
柳门欢天喜地,迎亲取亲,……于家冷冷清清,没有订婚议式,没有迎来送往。……茂林只好从于琴的姑姑家中,把于琴接了回来,在自家的庭院中拜堂成亲……!
15
高堂满座,铜壁生辉。六十桌婚宴,在梁家堡一带,传为佳话。军军的战友群,同学群,工友群,柳氏家族二十五户,习氏门庭百八十户,何氏家族三十余户,茂林的出租车行,战友群,同学群……五百余人参加了盛大婚宴……。
作者简历:
刘志军:
(笔名:— 丁)
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
注一:
凡是愿全文阅读《敦煌赤子》一书的热心读者,按装“都市头条”,点刘志军作品《敦煌赤子》,即可阅读01至470节书稿全文。
注二:
作者起笔名“一 丁”
两字,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注三:
作者现在的通讯地址为: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新三区38号楼二单元502室,望周知。
——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