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5年2月22日,为落实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邦庆先生倡导的“传播爱,根植爱,收获爱”的教育公益宗旨,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河南焦作北清中学高二5班(普通班),开展了一次耳目一新的“高快作文、批改、展评”现场活动,作文题目是2023年全国四省(云南、安徽、黑龙江、吉林)高考统测作文题:《这里是中国》。通过20分钟动员引导、50分钟个体独立写作、30秒对子互批互评和小组遴选推送、7分钟全班优秀作文评价的流程,最后选出“今日高快作文之星”:田眎优等三名同学。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彰显出了令人惊讶的快乐、灵动和效率感,把“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平时语文老师要用至少六七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监考、批改、讲评、辅导任务,小老师们用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今选田眎优现场高快作文,后附教育家孟国泰先生和六个小老师的点评,以飨读者。
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使得中国的发明、制度、礼仪遥遥领先于世界。在中国,我们自豪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最特别的民族!
何为中国?中,意为中点、中心;国,意为国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始终坚守大国风度,保持中立立场。面对各国的战争,中国从不主动向任何国家提供杀伤性武器,也不主动参与到各国战争中,除非中国自身的人民安全受到损害。因此,在中国,我们必须坚持礼仪自信与制度自信。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学习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创新改造自身的不足。
自夏朝起,中国便进入了奴隶社会。此时,中国已出现了村落与部落。到了商朝,中国最早的古城开始涌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不断演变,法律体系逐渐成熟,综合国力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中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我们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扬前人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丰富多样,家国情怀便是其中之一。儒家经典《礼记》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我们要以家庭为基础,认识到国家是家庭的延伸。正如《大学之道》所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一段话我们必须牢记。一个人若要树立治国的志向,首先应从修身齐家做起,这已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追求。
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最特别的文化。我们要牢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经典名句。
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始终坚持创新创意。因此,作为后辈,我们必须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带领中国走向更高的高度。
教育家孟国泰点评
此文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华夏文明的自豪与文化自信,通过历史回顾强调了中国的创新精神和多元一体格局。文章条理清晰,引经据典,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人修养与国家责任的高度认同,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佳作。
小老师点评:
李佳怡
1.辞藻华美,富有文采;
2. 行文流畅,脉络清晰;
3. 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靳喆
1.运用大量诗词,佐证观点;
2. 开篇点题,吸引读者兴趣;
3. 观点明确,紧扣主题。
崔峰瑄
1. 构建框架,清晰;
2. 开头结尾相呼应,升华主题;
3. 举例明确,生动形象。
郭雨萱
1.逻辑清晰,思路明确;
2. 内容丰富,吸引读者兴趣;
3. 善用古文古句。
王心蕾
1.句式简练;
2. 行文结构清晰;
3. 论据充分。
汪果
1.开头详细,照应主题,吸引读者;
2. 用词优美,运用大量古诗文,符合主题;
3. 框架完整,文章清晰。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