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飘香,迎春花开。
2月16日下午4点30分,作为战友聚会的牵头人一一付乐平(简介附后)仁兄,准点与年富力强的李家宁(简介附后)贤弟,按约定时间,驱车赶到我和著名作家李茂林(简介附后)老师所住的红缨花园小区门口。
只见他俩礼貌地匆匆下车,与我俩亲切握手,寒喧几句后,便一同上车。
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拉着家常,谈论着近期的见闻。车内的气氛格外温暖。
不多时,我们便抵达和平门外装修豪华的咏福盛宴宴会中心二楼。
走进一个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的大包间里,细心的付乐平仁兄,便让服务员把早已准备好的新鲜水果和花生、瓜子等摆放好,并泡上一壶香气扑鼻的好茶。
不一会,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在整个房间。借此机会,作为云南北京商会筹委会执行会长的李建宁,虚心的向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国家一级作家李茂林先生,请教商会的创建发展良策。
向来健谈的李先生一打开话匣子,便毫不保留,源源不断的讲起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将话题聚焦到了新时代云南商会如何发展壮大上面。两人对面而坐(图1),
只见李先生微微前倾,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认真地说道:目前要抓住商会即将挂牌这个重要契机。不妨从新时代商会这个切入点,就文化交流和产业对接这两个方向深入挖掘拓展。比如,一方面组织一系列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活动,邀请北京各界名师儒商参与,提升具有云南特色文化在北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精准对接云南和北京的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他的每条建议都具有开拓精神,充满了建设性,让李家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图2)。
这时侯,座东的老战友陈康总经理赶来了。他曾任47集团军高炮旅政治部主任。多年未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他眼神依旧锐利而有神。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军人的干练与沉稳。他一进门,便热情的和大家打招呼,爽朗的笑声瞬间让包间里的气氛更加热闹起来。
紧接着,原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培庚少将,神采奕奕、满面春风,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众人纷纷起身向他报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敬意。
刘少将曾经担任过高炮旅的政委。但见他穿着笔挺的便装,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久经岁月沉淀的威严与和蔼。现在,德高望重的他是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的名誉会长。
随后,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书画家朱满堂(简介附后)先生,也面带微笑的走进包间。他气质优雅、和蔼可亲,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墨客的大家风采。
在大家交谈的过程中,陈康总经理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起了他们公司的最新业务~《AR学院》教学。他熟练的操作手机(图3~4),
向战友们展示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可见手机屏幕上,精美的形象活灵活现,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演绎着各种知识要点。他说:“这个AR学院,运用增强现场实景技术制作的AR课件,与教学业务同步展开,达到了行之有效的收获。去年底以陕西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和我们长城公司的名义,捐赠给了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已经供陕西全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广泛使用,广受好评。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课堂说教,变得形象直观、幽默风趣。
于是,大家纷纷凑近他手机上的显示屏幕(图5图6),
仔细观看演示,不时发出阵阵的赞叹!
李茂林先生感叹道:“您这种与教材同步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融会贯通、事半功倍。还能提高学习效率,真是太有创意了!”
书画家朱满堂先生也饶有兴趣地说道:“这与艺术创作有相同之处,都在追求创新与突破,充分体现了用新的形式展示美好的事物,定会让青少年受益匪浅的。”
刘培庚少将站在高的起点上,从教育学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补充了老一套教学模式的短板,收效良好。对培养下一代德智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热切地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引入这种喜闻乐见的先进课件,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刘将军对老部下陈康主任率领的团队(陕西转业军官长城实业公司)~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永葆军人本色,敢打硬仗、追求卓越、为民造福、大爱无疆的崇高理想与成果,给予了极大的赞扬和鼓励。
恰逢其时,只见曾在青藏高原部队担任武装部政委的丁平战友,手里提着自已退休后,与朋友合作多年、精心酿制的两壶别致的凤香老酒(图7~9)赶来了。
这立马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尤其是军绿色的酒壶上印制的老山主峰字样和号角的图案,把大家带回到40年前那难忘的战斗岁月。
付乐平兄向大家特意说明了一下。当丁平战友得知老部队的首长战友今晚相聚的消息后,他下午特意从外地赶过来,用两壶好酒敬谢各位。
于是,丁平战友就直率地向大家介绍说:“我们本着做良心好酒的出发点,在制作这种酒的过程中1,首先精选了优质粮食原料,从最初的筛选清洗,到精细的蒸煮发酵,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酿酒大师的心血和技艺。进而,再经过长时间的储存陈酿,让酒液充分融合醇化,才成就了如今这醇厚绵柔,香气宜人的凤香独特的滋味。”
听罢他的讲述,让大伙仿佛看到了那些酿酒师忙碌的身影,在热气腾腾的工坊中,精心呵护着每一坛正在蜕变的佳酿。此时此刻,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凝聚着匠心与时光的美酒。
服务员给每位战友都倒上了一杯酒香扑鼻而来的好酒,大家接连三杯喝下,便开始自由活动(图10~11)。
就这样,在亲切热情的问侯交流互动环节,大家谈笑风生、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让聚会达到了高潮。
在热烈的交流碰撞中,大家不仅分享着彼此的事业及家人的成就,并回顾着当年参战期间硝烟弥漫的战斗故事和友谊;还交流着人生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每个人都沉浸在难得的相聚时光里,仿佛又回到了军营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春岁月(图12-15)。
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过去了,包间外古城墙和大街上灯火辉煌,这场聚会虽然快接近尾声,但大家心中的情谊却愈发深厚,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当付乐平兄灵机一动,提出,不妨我们几个人先走。让刘政委,陈主任和李佳宁等几位原高炮旅的老战友们留下继续交谈吧。对此大家一致表示赞同。
分别之际,大家相互握手、拥抱。约定着下一次再相聚,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互珍重,多多联系,继续分享彼此的好消息和快乐的故事。
这个时候,我便提出,请各位战友稍等一下,我来为大家拍一张合影留念照。在场的人连声符合叫好。
珍贵的瞬间定格里,是大家并肩而立的英姿身影(图16~19),更是我们永不褪色的战友情谊!
这正是:
初春同聚咏福楼,暖阁香茗意韵流。昔日横戈迎炮火,今朝把盏话春秋。长谈往昔雄心在,笑论前程壮志酬。战友情深如老酒,时光愈久味逾悠。
附后≈几位战友简介:
付乐平~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文联近代文艺研究会榜书委员会执行院长;
深圳乾帝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陕西南泥湾精神研讨会特聘研究员。
李茂林~
原兰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军区创作室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家;
上世纪80年代,由他编剧电影《祁连山的回声》公演后,声名远播。从此后,他一发不可收,著作颇丰。
李家宁~
国家民族画院原执行院长;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云南北京商会筹委会执行会长。
朱满堂~
深圳乾帝书画院院长;
中国美协、书协会员;
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陕西书法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西安长安印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