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己
文/李喆姝
夏日长安,一缕清风掠过酒楼房檐间的风铃,随着清脆的铃声钻进楼中拥挤的人群里。
“老兄,听说了吗?那岑参又出塞了……”
“九天阖闾开宫殿……”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来来来,干……”
“兄台今日怎得空?”
“我日日清闲,不像您,操劳国事。”
“哈哈哈……谬赞了,谬赞了……”
薄纱在舞姬的腕间流动,眉眼清秀的西域女子以歌伴舞,“犹抱琵琶半遮面”,轻快的曲调催动着胡旋舞。场边“凡夫俗子们”一阵叫好,富家公子们赏钱不断。
“来来来,大家安静啦,下面听杨二公子为大家吟诗。”一位公子哥醉得满面通红,颠三倒四。
“云想衣裳花想容”寻声转头,一看,吟诗那人也是微醺。
“唉唉唉”那醉酒之人又抢道:“春风拂面露华浓”。那人沉醉其中,手中的酒险些洒出去,引得“众仙家”哄堂大笑。
笑声平静下去,人们则吃酒的吃酒,闲谈的闲谈。
“那李太白又有奇句嘞!”
“快说来听听…”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
“对对对,是那个——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妙!妙!”
有几位“万事通”却是不走寻常路,笑谈刚才那位杨二公子的家室。
“说到这位杨二公子,那可是大户人家之子呀!”一位上了些年龄的人侃侃而谈,音调渐高,仿佛自己也是家中一员。
旁边一位年轻人赶忙好奇地问道;“莫非这杨家和那杨家是……”还没等他说完,那长者就一抡扇子敲到了年轻人的头上,有些威严地说;“怎么,姓杨就必须是贵妃一家的?普天之下,姓杨的多了去了,皇亲国戚可不是想当就当的,再说了,就像这骄奢淫逸的二公子,唉!还好他有个好兄长。”
那年轻人有着急地问:“兄长!他那兄长如何?”
长者一打扇子,像说书似的讲起来:
听闻我那老友——杨家的老管家说,那晚月色昏黄,杨家大公子悄悄地收拾好行李包袱潜出大宅,反复叮嘱下人不要声张,在铺满月光的青砖路上渐行渐远。在儿时常去的大槐树下回首,看了一眼家,哎呦,那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向家那边又磕了几个响头才擦干眼泪走了。那是有志气的人,去闯荡天涯喽。旦日清晨,便再也不闻大公子习武练剑的声音。这二公子日上三竿才起来,不见兄长用功,窃自一笑,意洋洋地跑去兄长屋前,玩儿似的一把推开门,满屋找着叫“阿兄”,可寻遍房中也不见踪迹。
“然后呢?”那年轻人急了。
那人一甩扇子,笑笑走了。
次日酒楼里聚了更多听书的人。
那人清清噪,又道:
二公子跑去见父母,母亲早已是泪湿长襟,瘫在桌椅上搀起不来。他回到房间,拆开兄长给自己的信,满纸叮嘱,满纸劝诫。那二公子气不知从何处来:“凭什么你走了,让我好好孝敬父母,让我努力习武习字,让我……”说着说着不觉眼眶湿润,抽泣不止。
那封信他一直珍藏着,不时拿来读读,但总是除了对兄长的思念和一丝埋怨,什么也体会不出来。
听邻居们说,这大公子大略是成了朝廷的兵……
话说这二公子读书习武倒是比平日里多下了些功,但还是旧习难改,爱在花间酒巷里泡着……
故事草草结了,因为说书人也不知道后来怎么了。
圆月的光像金色的沙颗洒向大地,慢慢地成了缺月。人们的生活不知何时开始过地如此紧张,常去的酒楼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多了几分冷清,店家的嘴里多了一个高频的新词——节度使。宵禁的日子比往日更多了。
听闻远方有战事,杨二公子的心里不觉的咯噔一下。酒楼也去不了,酒一杯又一杯,兄长留下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他的心里暗潮涌动,突然有什么新感觉,但又无法言说,索性又将信安放回去。
一日夜里降了大雪,月光皎洁,月上黑色的泪痣却还是看得那么清楚。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扣门,家里一阵骚乱,他赶忙爬起来,摸出房门,正堂的灯还亮着,从门缝里一看,是兄长回来了!他一高兴竟闯了进去。
今夜高兴,无人嗔怪他。
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关切地问:“这几年你是怎么过的呀?朝廷待你如何?你回来住多久啊?”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大公子手足无措,他眼神迷离,眉头紧锁,试探地问:“朝——朝廷?朝廷把你们怎么了?”大家见状都一脸懵。
父亲抢了一句:“你不是在朝廷效力吗?莫非你是……”他赶忙阻止父亲,“小声一点,孩儿也是被逼无奈,谁知这安禄山和史思明说反就反了。本想着征战四方,建功立业,谁成想却落了个叛军的下场。这叛军也不好当,不但有朝廷的人围剿,自己军中还常起内讧,贪婪之人烧杀抢掠,野心勃勃,又人人自危,他们的长戈对准百姓,经历战争之处生灵涂炭。我——我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实话说吧,我是偷偷跑回来的,他们还不知道。”
家里人又问:“那你以后怎么打算?”
他眼中露出坚定的神色,“君再不好,他也是君,国再不济,它也是国!叛军的所向披靡终会结束,眼里只有皇位的战争给不了百姓真正的幸福生活。以下犯上终归是叛!”
那日大公子冒雪投诚,二公子第一次一夜未眠,他已经不知第几次打开那封信。
窗外,不时有雪堆从枝头落下的声音,月光明亮到有点刺眼,微弱的烛光却那么温和。他没有一天像现在这样盼望明日的太阳早点升起。他伏在案上睡到天明,梦中,他踏入信中的字里行间,兄长又同他说了什么,只有他知道。
从此,酒楼里少了一个酌酒赏乐的少爷,大宅中多了一个闻鸡起舞的少年……
叛军攻打长安的那天,他站在城墙上,甲光向日,枕戈待旦,疆场万里,黄沙漫天,血与火扭打在一起。烽烟弥漫的天边,是血色,是号角,是锃亮的剑,是自己的生死,是国家的未来……
硝烟初散,火光中褪出一个剪影,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微笑,他看到了兄长,他们的背后是光,是盛唐银烛的光……
作者简介:
李喆姝,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现就读于山西大学。自幼喜爱写文章和古诗,曾获“希望杯”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在红辣椒评论网发表3篇评论。本人积极上进,希望在写作上更上一层楼。